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炎 《桂海论丛》2004,20(1):89-91
1915年爆发的护国战争 ,是一场中国资产阶级旨在捍卫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的战争。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宣布广西独立 ,参加反袁护国战争 ,并在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极其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冯玉祥旗帜鲜明地支持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在北洋系军官拥护袁世凯复辟的签名活动中,是惟一没有签名的少将以上军官;为反对张勋复辟,他不惜变卖家产筹集军费,为平息复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历史证明,冯玉祥不愧是反复辟斗争的英雄。  相似文献   

3.
护国战争后期,南方各独立省的护国军领导人组织了一个军务院,作为全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领导机构,即全国性的临时革命政府。由于它成立较晚,仅存66天,故常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军务院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对推动全国反袁斗争,粉碎袁氏复辟帝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在护国战争史上,应占有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五年底,卖国贼袁世凯在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但经过辛亥革命洗礼,并在思想上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决不容许把通过流血斗争所推翻的封建帝制重新复辟。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首举义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讨袁护国战争。蔡锷、李烈军等人率云南护国健儿,直指四川、贵州、广西,贵州、广西等省相续宣布独立,加入讨袁护国战争的行列。革命力量声势浩大,猛烈地冲击着袁氏伪政权。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分崩离析,袁世凯走头无路,被  相似文献   

4.
入主总统府,冯国璋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是,他脚下的路却荆棘密布:放眼全国,清王朝土崩瓦解形成的军阀割据局面依然如故;而北洋政府内部,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群龙无首,已经逐步分化,以冯国璋和段祺瑞为中心形成了直系和皖系军阀;而民国初年的政治乱象,尤其是袁世凯、张勋接连复辟帝制,使刚刚发轫的共和政体遭受严重打击,帝制与共和之争仍困扰着时局纷乱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相识相交在川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组成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年仅29岁的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他率部打北洋军,攻占了泸州,  相似文献   

6.
金振中  方军 《当代广西》2014,(14):59-59
正1915年8月14日,袁世凯授意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著文鼓吹帝制。梁启超立即意识到这是帝制复辟的序幕。梁的学生、时任袁世凯参政院参政、将军府将军、全国经界局督办蔡锷秘密到津,会晤梁启超,共同商议发难,他们选择云南为首先发难之地。梁启超于8月22日,怀着不忍坐视袁世凯及六君子"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实践》2009,(1):F0002-F0002,F0003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术大师。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一生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梁启超1915年定居天津,在这里策划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梁启超生命的最后十余年中,在其故居和“饮冰室”书斋潜心学术研究、治学、读书,著述颇丰,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吴平 《八桂侨刊》2011,(3):15-18
辛亥革命时期,广大加拿大华侨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为起义捐资助饷,从经济上大力支持辛亥革命。加拿大华侨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又立新功。加拿大华侨为推翻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艳萍 《传承》2011,(30):10-11,13
李大钊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始于《国情》一文对古德諾"中国特殊国情论"的分析和评论。作为袁世凯以重金聘请的"中华民国政府宪法顾问",古德諾以"中国特殊国情论"为袁世凯复辟专制帝制制造舆论,引起李大钊在《国情》一文中对其的批评。随着中国政治局势的发展,李大钊在革命实践活动和对中国现实社会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国情观。  相似文献   

10.
松坡楼座落在四川省叙永县东城公园内。据民国《叙永县志·名胜》记载:“东城公园,旧为黔南会馆,一名忠烈宫,祀唐南将军霁云,俗呼黑神庙……护国之役,蔡锷曾驻节于此。园内池台花木山石之胜,甲于川南,为游人所称道。”松坡楼前有假山荷池,池中有一小亭,小亭石柱之上镌有对联多副。其一联云:“明月满潭留客坐;画梅三面任人看。”其二联云:“澄波影入梅花瘦;促画尊开竹叶香。”其三联云:“草草落成花四壁;亭亭屹立水中央。”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背叛民国,复辟帝制。12月25日,云南通电全国,宣布独立,反对帝制…  相似文献   

11.
当年当月     
《传承》1996,(2)
当年当月1916年3月15日,广西宣在独立1915年12月12fi,窃国大盗袁世凯悍然宣布恢复帝制,自任“洪宪皇帝”。25日,唐继尧、蔡律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翌年1月。12日,贵州宣布独立。袁世凯即委广东都督龙济光之兄龙觐光为云...  相似文献   

12.
赵又新(1881—1920年),原名复祥,字凤喈,别号又新,云南顺宁(今凤庆)人。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后转入国民党。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领导过辛亥云南临安起义,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起义及护法战争,是辛亥革命的英勇战士,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著名将领,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烈。研究他的一生,对于我们研究云南地方史、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华民国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间的反袁护国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护国战争的善后处理,则是这段历史研究中的空白。本文试图通过对护国战争的结束,蔡锷、唐继尧对处理善后问题的态度,以及善后问题的处理经过,来进一步说明护国战争的性质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护国战争的结束与蔡锷的病逝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凯死去,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目标的护国战争,虽然没有人宣布结束,  相似文献   

14.
第四首国歌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国歌,歌词是:"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锦连,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浪潮淹没。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又是五四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者。其实,胡适并非从来就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辛亥革命前,他就因编撰《竞业旬报》而名列“革命报人”之中;民国初年,他坚决捍卫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对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守旧势力的尊孔复古和复辟帝制的斗争前列。为什么在五四时期,胡适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坚决反对立宪政治的封建顽固势力,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继续封建专制统治,以慈禧太后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先后扯起立宪的大旗,中国政治似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人们渴望立宪能把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中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然而,立宪不过是封建顽固势力欺骗人民维护皇权复辟帝制的工具。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国政治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定几布宪法,而是人民政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祖远 《传承》2009,(13):24-24
1916年1月,朱德任"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率所部随大军入川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朱德在川南纳溪城南棉花坡、朱坪山、朝阳观等地对北军的战斗中,常出奇兵,以少胜多,战功卓著,成为川滇军界赫赫有名的战将。  相似文献   

18.
杨度是近代中国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才华横溢,雄辩滔滔,深得袁世凯赏识;他为立宪运动鼓吹奔走,为速开国会呼吁呐喊,受到了时人的尊敬和称赞。但他将做“帝师”及实现“君宪”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发起成立筹安会,受到时人的指责和痛骂。作为袁世凯的高级智囊,杨度与袁世凯有着怎样的交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君宪”理论寄托于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临终前大叫:“杨度误我!”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5,(6)
袁世凯血腥镇压「二次革命」后,公然废除《临时约法》,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接着复辟帝制,于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粉墨登基,自称「皇帝」,年号「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迅速掀起反袁救国的浪潮。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呼吁一切「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早在一九一五年夏秋之交,孙中山指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分别筹组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军,同时,还派朱执信等分赴各省,主持讨袁军事。这时,云南广大官兵在中华革命党人吕志伊等的策动下,坚决要求起兵反袁,革命党人李烈钧等也到云南从事  相似文献   

20.
<正>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结束了"83天皇帝梦"。在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他于1916年6月6日撒手人寰,时年57岁。他死后,留下了两个谜。为什么要葬在安阳?袁世凯死后的两个多月,即1916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祖籍河南项城的袁世凯,为什么要葬在安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