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什么是"普世价值"?不妨进行一个成分分析和实体解剖,看看"普世价值"里到底有些什么。一、普世价值的主要成分分析何谓普世价值?首先,这个概念既抽象又玄虚,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统一的具体的界定。通说认为,普世价值一般包含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成分。由此也不难看出,所谓的普世价值,基本还是冠以普世之名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资产阶级价值观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取代封建地主私有制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旨在打破封建贵族垄断,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价值体系。资产阶级价值观最著名的内容就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抽象的  相似文献   

2.
<正>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近年来延续不绝。认同西方"普世价值"者认为,西方国家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应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怎么能否定呢?我们不是也把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我们不也讲人权吗?进而提出,谁否定"普世价值",谁就是站在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对立面。这种观点容易引起思想混乱,颇有澄清的必要。澄清"普世价值"的是与非需分清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宣扬和推行"普  相似文献   

3.
许海 《前线》2017,(6):70-71
<正>近年来,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造成了不小影响。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斥普世价值,将失去做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其实,对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实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充满争议,需要进行深入辨析。"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造成了不小影响。受此影响,有人声称"改革开放成就是学习和实践普世价值的结果",有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混为一谈,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拒斥普世价值,将失去做人类社会正常成员的资格"。其实,对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何为"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实质等基本问题,一直充满争议,需要进行深入辨析。"普世价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普世价值”作为西方国家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武器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普世价值”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领域的指导地位、冲击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阻碍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消解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感召力。面对“普世价值”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形成的危害,应敢于抵制“普世价值”、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价值观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打破西方迷信。  相似文献   

6.
普世价值本是指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且具有积极意义或积极性质的价值观,但是如今盛行的普世价值已经蜕变为"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他们推行其价值观、输出制度模式、进而控制其他国家的工具。调查表明,普世价值已经在高校一定范围内传播,但绝大部分师生对普世价值了解不深;普世价值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从总体上并不占主流,但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普世价值的一些具体观点所获认同度较高;高校师生虽然受到普世价值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理论观点有较高的认可。普世价值思潮影响师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要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削弱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继东 《党建》2013,(10):27-28
面对"普世价值论"等西方价值观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溯源,以及分析原因。必须把握社会主义这个前提,以区别于普世价值,再区别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在实际的宣传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元价值取向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只相当于价值观念的启蒙阶段,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仅凭若干抽象价值范畴并不能有效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背后的"西化"意图;价值取向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众多抽象价值目标也无法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步调一致的行为准则;从抽象价值观念中发展出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化价值原则,这是历史所昭示的解决价值启蒙阶段问题的对策;鉴于西方构建理论化价值原则的路径是从个人本位出发、围绕个人自由来构建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化价值原则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素,从社会本位出发、围绕社会公平正义来建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寄托着人类价值追问和价值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普世价值"不仅专注于绝对的、神圣的和恒在的理念世界,更攀附于现实当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为话语核心,充当着西方争夺话语主导权和意识形态扩张的思想先锋。"普世价值"在中国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消解国家独立的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破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及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国家认同。认识与消解"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及其现实危害,不仅需要构筑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和"中国话语",更需要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来解构和取代"普世价值"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只相当于价值观念的启蒙阶段,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仅凭若干抽象价值范畴并不能有效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背后的"西化"意图;价值取向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众多抽象价值目标也无法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步调一致的行为准则;从抽象价值观念中发展出具有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化价值原则,这是历史所昭示的解决价值启蒙阶段问题的对策;鉴于西方构建理论化价值原则的路径是从个人本位出发、围绕个人自由来构建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化价值原则就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素,从社会本位出发、围绕社会公平正义来建构。  相似文献   

12.
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并倡导其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实,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寓绵竹年画,在宽窄巷子设立"诚信驿站",在全省建红军小学、爱国主义军事体验基地,推选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具有四种特性。首先,自由具有现实性。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虚幻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其次,自由具有阶段性。我们既不能用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念来衡量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也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观。再次,自由具有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自由不是一小撮人的自由,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最后,自由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看到自由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又要把握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自由的普遍性。同时,要认清西方国家提出的"普世价值"观的真面目,不能将二者混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三个倡导"12个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再凝练为三个词,即"文明"、"正义"、"诚信"。"文明"引领国家层面的基本价值理念、"正义"弘扬社会层面的基本价值理念、"诚信"支撑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理念。以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既符合学理上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绝不仅仅是原则层面的,而必须同时是实践层面的,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认同"与"行为认同"之间是互为依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成果方面是理所当然的,在对待中国古代传统价值理念和当代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问题上,要摆脱"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4,(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对于"三个倡导",思想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这种观点认为,"三个倡导",特别是第二个层次的倡导,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接受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而价值观则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所反映的是价值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  相似文献   

17.
田改伟 《前线》2013,(7):42-44,50
“普世价值”本来是一个传统的哲学范畴的命题。把“普世价值”命题引入政治领域,是和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两种思想斗争此消彼长密切联系的。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两种思想和两种政治制度围绕“普世价值”争论的指称不同,但争论的实质内容是相近或相似的。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0,(8)
正每个时代、不同社会,都有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并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所谓"普世价值",是指超越阶级、超越国家、超越历史,对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适用通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近年来,经过批驳辨析,"普世价值论"这种错误思潮在我国的泛滥虽已呈减弱之势,但仍暗流涌动。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普世价值论"就是这种战略图谋中的一个"撒手锏"。与"普世价值论"的斗争,既是价值观念之争、思想文化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制度之争。  相似文献   

19.
周文彰 《前线》2013,(1):16-18
任何社会都需要核心价值,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迫切需要提炼出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主要因为:一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核心价值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二是多元价值差异共存,需要核心价值来规范、引领和主导。三是价值缺失和偏离,需要核心价值来培育、强化和纠偏。核心价值包括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风尚三个部分。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十八大用三个“倡导”来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