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共服务领域管制失灵和全球行政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再造为公共服务民营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将民营化理念融入到公共服务行政治理的构建中去,通过民营化模式来更新公共服务领域的管制,不失为公共服务领域管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民营化体现了政府放开部分管理领域,寻求与社会共同治理,以达到"善治"理想的愿望。在我国,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本文试图以分析杭州湾大桥现象为突破口,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探析建立可靠的公共服务民营化制度框架,建立稳定,和谐、积极的公共产品治理体系,揭示我国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礼 《党政论坛》2012,(9):57-6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政府改革浪潮,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战略和优先性不同,但都以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为核心,并采取以引入市场机制和工商管理技术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措施,追求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这场改革运动波及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中的交通、能源、通讯、铁路、城市垃圾处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民营化发展开始转型,逆向合同外包的兴起成为目前世界民营化发展的新取向.逆向合同外包说明了公共服务提供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它的兴起既是由于其新自由主义理论根基受到动摇,反映了西方国家由第一轮新公共管理改革向重新强调中央权力的第二轮改革转变的时代背景,也与民营化难以带来成本节省、服务质量下降、合同实施困难以及公共行政理论的转换等因素直接相关.深入分析逆向合同外包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与把握民营化的发展态势,为科学推动我国民营化改革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阳 《学理论》2013,(13):54-56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在建成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下,不断深化行政改革,增强公众服务的供给能力。着重分析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出现的问题,并从内部体制改革、民营化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三个大方面探索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多中心治理理念的深入和民营化浪潮的推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政府与市场的失灵使得其参与具有了必要性,而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优势使得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具备了可能性。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就要选择正确的路径推进非营利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7.
混合型模式是公交民营化改革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契约主义"强调以契约合同为核心,但非完全市场化和民营化,而是竞争激励机制与公平民主机制相结合,以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于城市人口分布、消费水平、线路竞争度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在公交改革上简单地实行"一刀切".在对公交民营化改革模式的安排上,不能单纯选择一种模式主导改革,而应综合北京和香港城市公交的做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组合,灵活地实行公私合作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国外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四种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云 《行政论坛》2006,(6):90-93
由英国率先掀起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浪潮,影响到了欧美许多国家。综观各国民营化改革的进程,形成了许多模式,如英国的“政府引导型”模式,美国的“市场自由型”模式,德国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法国的“公私合作型”模式。这些模式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各具特色,但都可以给我们以一定的启示,其经验都可以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全球公共管理改革开始步入后民营化时代。后民营化时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手段的式微和政府回购服务的兴起。作为政府管理者规避公共管理风险的一种重要工具,政府回购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环节。政府回购服务兴起的直接动因是民营化失败所导致的民营化危机,而根本原因在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与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之间矛盾的难以调和性。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将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具,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全球公共管理变革的时代大背景,在理念、观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树立现代公共服务意识;在战略上牢牢把握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本质,谨防私人资本对公共服务公共性的侵害;在战术上通过购买服务和回购服务有效相结合的方式来刺激有利于社会效益的市场反应,防止对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迷恋或对市场的过度热情,有效推进新一轮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公用事业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探究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存在的多重博弈关系,即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民营化与民营经济的博弈、政府公利性与自利性的博弈、民营化与第三部门的博弈。通过深入分析各自的博弈过程与博弈策略,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博弈局面甚至是博弈困境,提出相应的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