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独台”而非“台独”。“台独”主张与可行性早就已经实质结束,“独台”已经是当下台湾的主流思考。“台独”从来就不可能成功,这个原来只是个“稻草人”的主张,在虚幻的灯光下,被民进党投射放大为“绿巨人”,致使两岸有心和平发展者,忽略了另一个真正的危机,即“独台”。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在其分裂中国的道路上,曾经走过隐晦的“独台”的一段,然后逐步逐步地同公开的“台独”合流,既成了“台独”的先行者,又成了“台独”的总后台。“台独”的发展和猖獗,有其十分重要的外部原因。笔者曾经说过,“台独”无不印上鲜明的外国胎记。1945年日本投降后短暂出现的一小撮驻台日军的少壮军人和台湾的皇民绅士共谋的“台独”事件,是明显地打着日本的印记的;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在其分裂中国的道路上,曾经走过隐晦的“独台”的一段,然后逐步逐步地同公开的“台独”合流,既成了“台独”的先行者,又成了“台独”的总后台。“台独”的发展和猖镢,有其十分重要的外部原因。笔者曾经说过,“台独”无不  相似文献   

4.
提起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两岸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曾是共产党员,后来却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党内斗争中,他一一剔除政敌,最终坐上了国民党党主席的位置;在位12年,他用国民党的奶水养大民进党,将国民党这“百年老店”搞得四分五裂,并最终使成立仅仅13年的民进党上台执政;他从提出“国统纲领”到炮制“两国论”,一步步迈向“独台”的深渊,并最终成为“台独教父”。  相似文献   

5.
李登辉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被人们冠之为“台独”或“独台”。对此,李登辉十分不服气地为自己辩解说,他反对“台独”,说过一百三十多次,可是人们仍然不相信。  相似文献   

6.
赵利 《两岸关系》2001,(2):18-20
自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以来,台湾当局一直叫嚣要“与台湾共存亡”,并修筑了所谓的“五大防线”。李登辉上台后,为推行“台独”路线,更是苦心经营,又买洋武器,又搞“精实案”,妄图依靠其军事防线,以武拒统。这些防线能成为“台独”分子的“挡箭牌”吗?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大防线”。 金马防线 国民党败逃台湾后,为了收缩海上防线,决定从大陆沿海岛屿撒军,将主要兵力撤至台澎地  相似文献   

7.
陈峰 《中州统战》2000,(4):13-13
谁最希望“台独”?要让我说,最爱“台独”的,应该是惟恐中国不弱的人!只是,这希望太渺茫。中国发表了“白皮书”,警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岛内和国际上有些人就不高兴,这也可以理解:打到了要害处,不让他叫两嗓子,他能甘心吗!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台湾岛内一些想搞“台独”的人,天天说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问题是上查几代,他们的祖先多是明末随郑成功大军迁到台湾的,当时的誓言可是要抵抗外族入侵,恢复中国啊。时至今日,却有他们的后代提出了“台独”的主张,不知他们的祖先天上有知,会有什么样的感想?说实话,两…  相似文献   

8.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台湾在野唯一具实力抗衡执政党的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和在朝台湾当局的“独台”路线为主要分析对象,因为这两大势力的冲突与妥协、争夺与交换、分裂与合流,是现阶段台湾朝野互动的关键,其互动的现状和趋势直接影响着台湾的政治走向与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11.
在李登辉的操控和民进党主席许信良的配合下,国民党主流派和民进党明目张胆地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不顾新党的抗议和岛内各界的强烈反弹,操纵“国民大会”于7月18日通过了包括“冻省案”在内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冻省案”的通过,充分暴露了“台独”和“独台”势力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与台湾问题的跌宕起伏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经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东欧剧变、华约失效、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两极世界一极不复存在,使延续数十年的国际关系结构失衡,中美关系原有的战略支撑动摇。世界格局的转型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冷战结束后,“台独”或“独台”思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发表仅1年,就转化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巨大力量,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两岸形势更加缓和。2004年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一度十分紧张,2005年3月“四点意见”发表后,非常严峻的局势慢慢走向缓和。二是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后,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铤而走险,胜似百万雄师。三是连、宋历史性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博大的胸怀抚平了过去的历史创伤,国民党也确立了未来的政治路线。四是台湾“三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气势…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台湾回归祖国50周年,8月13日,台北数万人举行“我是中国人”大游行。 游行由台湾政治团体新同盟会主办,中国统一联盟、劳动党、互助会等团体参加。早上9点,游行队伍开始出发,沿信义路、光复南路向国父纪念馆行进。除台北居民外,桃园、台中、高雄等地的许多群众也一早赶来参加。游行队伍中的拖车上悬挂着标有“我是中国人”字样的大气球,人们手持标语、彩旗,频频高呼:“我是中国人”、“中国一定要统一”、“反对台独、反对独台”、“反对李登辉竞选连任”及“李登辉下台”等口号。游行队伍所到之处,群众有的鼓掌呼应,有的高喊“加油”,有的则加入队伍行列。气氛热烈,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改造运动”前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崩盘式的失败和丧失政权,是国民党改造的起因。国民党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在四年后重新夺回执政地位。“黑金政治”、“威权体制”、“隐性台独”是国民党沉疴日久的积重;“政治资源”流失、党内派系分裂和政治版图重组使国民党进一步面临失重。国民党改造的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其再出发路程异常艰难。改造绩效取决于未来四年三大选举的结果和国民党对台湾新政治生态的应变。  相似文献   

17.
自1988年7月,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后,在其主导之下,随着整个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变,国民党组织结构、体质属性与思想路线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及其影响,令人关注.一、国民党发生的变化李登辉继任后,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蒋家父子统治时期的外壳,但其实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按李登辉的话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经过近七年的调整,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已基本本土化,从“中国国民党”演变为“台湾国民党”;在体质属性上进一步民主化,从“革命民主政党”转变为“民主政党”;在政策取向上趋于“独台化”,由主张“一个中国”,争取“反共复国”到追求“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建立“台湾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偕高雄四川同乡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舒德忠先生,飞澳洲悉尼市参加我曾资助留学的王劲松先生开业典礼。逗留期间,能有幸与一批海外华人责英相应酬。餐叙闲聊中,有位知名民运人士突然问我对“台独”的看法如何?坐在我右侧的是位报社社长,他先接口替我回答说:“‘杨先生是位坚决反对‘台独’的人士。我一看在座20多人中,有大陆去的,也有台湾去的,里面有没有“台独”分子、谁是“台独”分子?我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加以补充说道:“承社长先生抬爱,把我说成坚决的反独人士,但我要声明,台湾宣布独立,定会引发两岸情势紧张…  相似文献   

19.
“台商独立运动”早期萌生的背蠊80年代末以来“台独”活动的主要特点李登辉分裂中国言行录中国政府间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台独”活动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前景“两国论”使国民党有分裂的危险一旦两岸战起,表国可能对台商的支援大陆台湾的军力对比台淹的弱点轰国军事于涉的可能性“两国论”在联合国七次碰壁“台湾独立运动”早期前生的背景“台湾独立运动”是二战后美、日反华势力与台湾分裂势力相互勾结的产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策动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台籍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台独”地下…  相似文献   

20.
蔡子民 《台声》2001,(4):14-15
80年代初以来,执政的蒋经国为巩固国民党政权而推行政治“本土化”,党外人士接过“本土化”口号,开展党外运动。“本土化”以台湾意识为基础,对群众有号召力,很快就从政治层面扩展到文化各方面, 90年代达到高潮。“本土化”蜕变为“台湾主体性”,从而使得从台湾意识中异化出“台独”意识,形成了“脱中国化”、“文化台独”的分裂主义思潮。 台湾“本土化”思潮的由来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政权代表中国接收台湾,以去台官僚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压制台湾人,因而台湾民众于 1947年起来反抗,史称“ 2· 28”事件。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