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希 《中国人大》2012,(15):15-16
作为世界上首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科普法的颁布实施,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普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二是标志着科普工作正式步入法制轨道,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立法宗旨,强调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四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各类科普工作主体,其中强调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赋予科协组织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
李长安 《世纪行》2012,(5):29-29
1、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进一步确立科普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明确一位主要领导主抓科普工作。各级政府要将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给予足够重视,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必要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团体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3.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而科学素养的提高则是公民在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处变不惊、积极合理应对的基本保证。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不同的时期,人们对科普的需求也有差异,因此科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社会发展而改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类针对性的科普纷纷涌现,给大众普及新冠肺炎病毒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暴露了科普工作的一些问题,这给今后科普工作提出更多挑战。2020年底出现的沈阳、北京和石家庄等地的零星新疫情更加凸显了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应把应急科普和医学科普密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科普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4.
做好社区科普工作,不断向市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进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不断适应新形势,确立新思路,努力实现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  相似文献   

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2,(15):17-18
北京市的科普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科普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近期,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强化政府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工作形式和注重工作实效,北京市大力推动了科普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6.
谢周梁  邵盈 《传承》2013,(8):54-56
科普政策在具体内容上通常包括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而确立下来的任务、目标、计划、方针、工作原则、战略规划与行动措施等。就目前看来,我国科普事业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社会化工作格局需要进一步推进,有关部门在制定出台科普政策时要注意更多地利用政策手段激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谢周梁  邵盈 《传承》2013,(10):54-56
科普政策在具体内容上通常包括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而确立下来的任务、目标、计划、方针、工作原则、战略规划与行动措施等。就目前看来,我国科普事业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社会化工作格局需要进一步推进,有关部门在制定出台科普政策时要注意更多地利用政策手段激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五以来,北京科普信息化发展迅速,呈快速发展趋势,一大批深受公众喜爱的科普网站、数字科技馆、数字展览、科普微信、微博、APP等纷纷涌现,其内容质量、交互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形成了由科协、全国学会、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和门户网站、企业、社会机构等组成的横向科普网站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市的科普网站群,在科普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本市科普网站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移动科普应用滞后。不仅缺少统一的科普数据中心,各科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回顾法律实施以来科普工作取得的进展,分析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交流开展科普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于深入贯彻实施科普法,推进我国科普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10,(15):64-65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是科学技术腾飞发展的重要两极。近年来,浙江各级科协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为契机,搭建平台,创新载体,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身科普事业,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富有浙江特色的科普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2,(15):10-12
2012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中国科协和科技部联合举办的科普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普法是世界第一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的问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从此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普宣传 提高民族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分认识科普宣传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普及程度是反映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科普宣传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更加强调科普工作和科普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1996年,我们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发出《关于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科普宣传作为宣传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对开展科普宣传作了部署。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3.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2,(15):19-20
“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在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科普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之际,贵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对本刊表示,贵州省的科普工作在这十年中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县级以下基层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基层科普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得到增强 ,已逐渐认识到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然而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迅速转变 ,科普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就目前而言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 ,包括一些乡镇领导在内 ,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即使是在会议上讲、文件中写也只是一种形式 ,而实际上最后变成的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务虚局面。在科普网络建设上 ,与八十年代初相比 ,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萎缩。用“网破、线断、人散…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加速经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和内在要求。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科普工作在思想、投入、组织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科普工作的投入,完善机制,提高职能,建立适合民族地区实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孙定建 《理论月刊》2003,(6):109-111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认识并消除这些误区,对于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长安 《世纪行》2013,(3):12-13
一、加强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普及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和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和平台。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普及工作存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重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武鸣县于2004年获得了全国科普示范县的荣誉。2009年,中国科协启动了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武鸣县再次被列为示范县创建单位。该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广泛动员全县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形成党政重视、科协牵头、部门参与、全社会齐抓的科普工作格局,全县的科普工作更加深入开展,科普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凸现。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科普工作,发展科普事业,对于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普应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早在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把“普及科学知识”列为社会各界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任务ZI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又把“普及科学知识”,写人总纲;90年代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也对科普工作提出了要求。针对近些年来科普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自媒体应急科普宣传已经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种重要助力手段。通过科普宣传,有利于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文章通过分析自媒体应急科普宣传的优势和问题,提出相关医疗单位和部门应及时组建科普小组或团队,让权威专家带头做好科普工作,优化应急科普内容及方式,建立科普工作激励机制,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科普及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