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搞好国企减员增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政治优势,为这一关系到企业改革成败的头等大事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有力的思想保证。一、实施下岗分流,思想政治工作要舆论先行目前,全路转岗待岗、下岗分流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必然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难免在职工思想和情绪上产生一些震荡和波动,甚至影响队…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改革倾利进行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要讲求方式,注重效果。国务院于去年提出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一系列企业改革政策。今年铁道部又提出了“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增盈”三大奋斗目标。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没有这种阵痛,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就不可能走出困境。因此,面对企业改革和建立社…  相似文献   

3.
当前,铁路企业实施“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直接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必然有进有退,有得有失,眼前的、长远的、局部的、整体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诱发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甚至包括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是不可回避的。因此,实施“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不仅是重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成语叫“通情达理”。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一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我们觉得很是用得上这一成语。 这里,“通情”是前提,是基础,“情通理方至,情阻理难达”。各级组织、领导,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职工“通情”“同情”,才能“达理”,才能道理上明白、行动上爽快地接受。 而欲做到“通情”,根据一些地方、企业的实践,重要的工作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交底。要让广大职工心里明白“为什么要下岗、哪些人下岗、下岗以后怎么办,待遇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家说,谁抓住青年谁就抓住了历史。面对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广大青年职工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挑战?如何面对时代的抉择?为此,我们在全局青年职工中进行了以问卷、座谈等形式的思想调查。 一、就业观念滞后,给企业减员增效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调查中我们看到,在青工中,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1、缺乏思想准备,企盼充分就业;2、“下海”  相似文献   

6.
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围绕煤炭行业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先后到13个矿务局进行调查,并组织专题研讨,掌握了大量情况,形成了一些看法。从1992年开始,煤炭行业开始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经统计,1993—199...  相似文献   

7.
1998年全国高考政治第34题,所给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道好题目。但答案似存在疑问。第(1)项的下岗原因简单化。该项要求者生根据“某市国有纺织企业面向市场,采取了限产压锭等一系列措施,部分职工下岗”的现象“运用经济常识,指出该市纺织职工下岗的原因”。所给的参考答案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增强活力,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我们觉得这个参考答案列的只是下岗的简单直接的现象性的原因,而下岗的深层复杂的根本性的原因却在于我国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锅…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职工要离开原岗位,寻求再就业或自谋职业。众多已经下岗或行将下岗的产业大军,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相似文献   

9.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区积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仅仅是开始,目前,我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还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一是再就业岗位不足与下岗职工增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职工不愿进“中心”与“中心”职能未充分发挥的矛盾比较突出。按照国家政策,职工下了岗都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管理。但部分下岗职工思想观念陈旧,仍然认为在国有企业工作才算就业,不愿进“中心”怕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对重新就业信心不足,因此下岗职工多,进“中心”的人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曾50万职工同吃一锅“钢铁饭”,随着改革开放和企业整合,八旬鞍钢,愈来愈因为上背“老”下带“小”而感到力不从心。“精干主体,分离辅助”,从1995年开始的这场鞍钢史无前例的“大革命”,直接导致钢铁职工悲壮、宏伟、艰辛的岗位大转移。不能只让职工承受改革的阵痛鞍钢集团在实施主辅分离、减员增效的同时,坚持把分流转岗职工再就业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逐步形成了一套转岗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培训形式多样化,安排再就业、再创业多渠道的管理体系。他们…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分流下岗.已成一种必然n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是今年政府的一项突出工作。那么,作为下岗职工,笔者认为要走出如下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方能雄起图强。一、走出对下岗现象认识不清的误区。职工下岗不是改革的目的,而是改革的必然产物。过去是“短缺经济”,“低工资,厂就业”,富余人员表现为“隐性”。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买方市场”的出现,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就表现为“显性”。下岗,也并非不光彩之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一届政府,都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2.
“无情调整,有情操作”,媒体中常用此说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这一改革。对这句话的前一半,笔者不敢苟同,但后四个字,倒是反映了做好下岗分流工作的一条规律,因此很该提倡。 “有情操作”,入手处不可谓不多,这里,有位领导同志提出对下岗职工实施“心灵的扶助”,该是重要一环。 大凡下岗职工,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在心灵上发生震荡,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下岗分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工作应高度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处理好减员、增效与再就业的关系。企业的用工数量应当于生产规模相一致,这是企业劳动力配置的一条基本原则。减员增效主要针对企业由于旧的就业政  相似文献   

14.
“抓大放小”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车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破产兼并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实现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因而,探索在放小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抓大放小”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放活小企业工作,并重视做好放小过程中的企业党建工作。为认真总结市委和各级党委在放活小企业过程中抓企业党的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中,部分国企职工产生一些消极心态,迫切需要加以防治。 职工的消极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 一是观念滞后,混日子思想严重。部分职工特别是中年以上的老职工仍留恋于旧的“铁饭碗”,把目前企业在体制、结构改革中出现的职工下岗待业,误认为是丢掉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觉得工人名为主人翁实为  相似文献   

16.
职工下岗分流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职工下岗分流问题将会长期存在。所以,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寻求到思想、体制、机制上的根本途径和办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正确认识下岗分流问题关于职工下岗分流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关注。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有人说:“下岗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多数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都开始了减员增效,大量职工下岗分流。这些职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面临重新就业,即再就业问题。如何缓解再就业的压力,解决再就业带来的各种矛盾,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和途径,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无情下岗”。一是在总的决策态度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不然,下岗分流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企业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二是在职工谁下谁留的具体操作上要切实以工作需要和职工个人素质为标准,而不能以领导与职工的关系为依据,不然,就有可能把好事办成坏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部分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能否切实有效地解决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现再就业等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个企业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认真做好下岗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应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为使企业在3年内摆脱困境而作出自己的贡献。一、帮助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企改革和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成为职工关注的热点。再加上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改革以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措施的实施,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给职工思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职工的思想反映可归结为“三盼”、“四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