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温成荣 《工会论坛》2010,(6):155-156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原始神话意象与文学创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桑树作为一种原始意象,就表现了神话与文学之间内在联系,并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蕴。本文试以桑树意象为例,通过桑树在古代文学中内涵的转变与不断丰富,说明它作为一个"原型"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发挥它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圣经故事作铺垫,隐含着圣经中的人物和经历。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菲茨杰拉德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作者运用原型作为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的象征,用圣经文化的方式描绘出一个关于美国文化的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3.
原型一词古已有之,其内涵在不同的理论中有不同的阐释,而就在文学理论内部的阐释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理解、把握直至运用原型带来了麻烦和混乱。在文学批评呈现综合性文化批评态势的今天,对原型的本质进行探讨与挖掘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则是在此问题基础上探索纷繁多变原型意象背后的规律性,即原型的结构性:置换变形性。旨在更直接、更深刻地重新认识原型这一既抽象又具体,既多变又稳定的人类文化与文学基因。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他利用原形批评这种文学手段,在其作品中渗透了多种原型意象,如颜色、太阳、以及圣经原型。《圣经》对哈代的思想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他借助圣经中的神化原形意象,渲染了苔丝悲剧性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陋罪行。《德伯家的苔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自然,关于宗教的小说,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贺诗歌注重主观表现 ,这种审美特征表现在诗歌中 ,不仅使其诗歌意象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与幻想 ,而且色彩丽 ,具有深层的象征意蕴 ;同时李贺善于捕捉瞬间感受 ,运用通感创造意象 ,从而表达出他对艺术形象的特殊感受和对生活的独到体验。由于李贺注重内心的情感与逻辑 ,还使他的诗歌意象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这一切 ,形成了李贺诗歌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使之成为唐诗园地中一株引人注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文学源头《诗经》婚恋诗歌“水”意象大量存在,并与女性、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婚恋诗以其特有的魅力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力,它开创了诗歌歌颂情爱的先河。今天对水意象参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生成原由及水意象的原型意蕴等方面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时间状语"VP前"和"没VP前"在句法的表层结构上相对,而在语义的深层结构上却相同,通过意象图式语义分析对比,二者的语义异同变得清晰,从而使英译达到顺乎自然,使汉英实现更好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中之月,在其人生的各个时期,呈现着不同的状态;李白的诗中之月,是各个时期性情的真实体现。笔者通过对李白性情变迁的逐步分析,阐释其诗中之月的文学内涵,对李白诗中庞杂的月意象进行梳理,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李白爱月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9.
苏轼诗词中大量的乡村意象不但是苏轼对出处矛盾的思考和对乡村生活强烈的认同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他探究人生哲理的媒介。本文从分析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的思想内涵出发,探究了苏轼在作品中频繁使用这种意象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了苏轼诗词中乡村意象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甫陇右诗的主体意象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用意象说话的圣手。诗人在客秦期间创作的 10 0余首陇右诗 ,是杜诗中一枝绚丽的鲜花。从意象的角度审视 ,陇右诗具有典型的意象化创作现象。其诗歌主体意象有田园意象群、羁旅意象群和边塞意象群三大系列。它们是诗人独特的人格、个性、审美情趣及客秦期间特殊心境的知觉化和对象化 ,也颇能代表杜诗沉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车厢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强化企业管理、增强员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输气汽车队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依托"车厢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团队文化,使党建工作落实到班组,"触角"延伸到"前沿"。在运送员工的短暂途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运用车厢的狭小空间,演绎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车厢文化,使车厢文化成为彰显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素质,树立企业形象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在旧民主主义社会语境中,文化建设只是维护剥削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而文化的民生意蕴和人本价值更是被公然遮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成熟壮大的过程中,文化民生思想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日趋成熟和凸显。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民生建设认识的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其演变特点和趋势,能够关照当下文化民生建设,在文化民生建设的价值归宿和实践创新上得到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普遍呈现出无序状态:精英文化的地位逐渐降低,大众文化的世俗特征明显,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正是目前校园文化有些功能日益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必须通过调整校园文化结构,去除精英文化“曲高和寡”、大众文化“不雅从众”的弊端,降低亚文化的不良影响,真正实现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统一,从而优化校园文化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解放了语言与思想之间的混沌关系,在各个学科中引发了理论革命。受此理论指导,克鲁克洪认为文化存在显型与隐型的结构关系,弗里德曼进一步将法律文化结构分解为内部法律文化与外部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结构与法律文化的结构,应该分属不同的理论论域;法律文化的结构从其理论预设出发,应当具备三重理论特征,分别解决符号意义、符号框架、型塑与限定行为三方面问题;法律文化具有表层结构、中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传递有不同的模式。进入网络时代,人类的文化传递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青少年获得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途径发生了根本转变。在家庭中,青少年虽然仍然接受父母的教导,但同时在许多方面却能够对父母进行文化反哺,特别是在数字技术、流行文化、时尚休闲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话语权,在文化传承上表现出明显的后喻文化特征。这种后喻文化特征对家庭亲子关系和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并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与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需要密码。上海作为一个以港兴市的城市,演绎了从"滩"的自然景观到"港"的都市景观,超越了既有地理框定的文化景观。近代码头遗产是上海都市文化进程的一个密码和象征符号。基于文献综述、基地考察,从历史物像、场所与事件等三条基因链,来探索这一城市密码的文化内涵、表征体系与历史价值。码头遗产这一密码的可编辑性对于海派文化遗存的再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未来的民法典是民法精神的神圣表征,代表着理性的生活方式,蕴含着对人的深切关爱与尊重。因此,在制定我国民法典时应加强相关学说的积累和理论准备,破除对传统模式的迷信,谨慎而认真地开展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作画要抒发真感情,则须身心投入,主动地孕育情感,实际上是进入一种痴迷状态,这种状态是有意识地耐心研究和静思的结果。作品中真情的流露是发于性情的。杰出的画家总是用超脱自身的情感去唤起人们深藏着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广阔的结合空间,从其共有特征来看,两者都凸显了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从其理论契合性来看,两者在出发点、发展动力和价值归宿上更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东干文学是中亚的华裔文学,是海外华语文学领域中的新成员。东干文学在文字、语汇、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区域华语文学无法替代的特性,比如东干文字的拼音化、对晚清乃至宋元时代语汇的保留以及文化上兼具俄罗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多元性。这些特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都为海外华语文学在学科的命名、整合研究以及未来发展中的生机与危机等理论构建与深化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