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整个时代文学主流的唐代诗歌,以其辉煌的成就表现出多元一体的和谐状态,使中国文学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代。探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内在主体原因,一直以来是文学研究重要的课题。根发于中国古代智慧的"和谐观"对唐代诗人才华的浸润,使呈现多元和谐的唐诗永远闪烁着诗性智慧的光芒。唐诗继承和显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真善统一、情理归一等等极具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和谐观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著名的《赠汪伦》诗,使曾遍布唐代诗人足迹的泾县闻名天下。 泾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如画的黄山脚下,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从泾县向西南约40公里处,就是桃花潭镇。镇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杜牧名诗《山行》这样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巍峨的高山之巅,彩云缭绕处山村人家的深秋景象。如今在繁华的都市中,也出现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迷人之景,这便是新“沪上八景”中的“摩天揽胜”。  相似文献   

4.
周先来 《政策》2008,(10):47-48
安陆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唐代诗人李白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随着武汉城市圈文化产业的加速融合,深度保护开发利用李白文化资源,做大李白文化产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亦是经常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唐代,我国诗歌创作达到颠峰,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吟咏西施的。本文以唐代西施题材的诗歌为关照对象,发掘此类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演变特点,并且以小见大,进而审视唐代诗人在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时代特色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相似文献   

7.
寻迹沃州湖     
沃洲湖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唐代诗人、墨客、高僧聚会最繁密的一块胜地。沃洲湖位于剡溪上游的新昌县城东15公里处。这里四环高山,遍布瀑泉。唐代诗人白居易称其为“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为目。”而诗人李白更是直以颂言“胜境美沃洲”。沃洲湖的驰名,多是因为人文之盛。自东晋始,以竺道潜、支遁为首的高僧和孙绰、王羲之等雅士,长期盘桓于此,结庐讲经,翰墨传情,引来了诸多名士的聚会。由于此地进退自如,除文士高僧流连之外,就连唐代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安营扎寨,至今还留有遗址。舟游沃洲湖,使我们感受到它…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对传统的娥神话和娥形象进行了重识和重塑。这种重识和重塑并不是神话学意义上的全新诠释 ,也不是神学意义上的价值重诂 ,而是藉此反映诗人自身与娥相似的际遇和情感 ,通过对传统娥形象的符号重组 ,构成了与诗人所处时代相吻合的价值取向和与诗人个人际遇相类同的情感体验 ,从而在唐代咏月诗中形成了“孤怨”的主题构成与情感抒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郁勃  兰生 《黄埔》2008,(1):22-23
唐代诗人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句,正是黄埔军校同学会先进会员、四川省黄埔同学饶绪镇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12.
话说尉迟恭     
如果说,唐代活得最明白的大臣是李泌,活得最明白的诗人为白居易,那么,活得最明白的武将,莫过于这位尉迟敬德了。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中遭贬谪者众,但入狱者寥寥。刘长卿是唐代生平事迹较少而导致记载舛误、分歧最多的诗人之一,他有着异于常人的贬谪、入狱经历,命运坎坷,曾无罪系于长洲狱中,两遭贬谪。贬谪事件耗费了他16年的光阴,影响他的一生。本文拟在史料及考证的基础上,对“贬谪”,及“贬谪文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刘长卿入狱及两次贬谪过程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唐代极为兴盛的佛教文化 ,对唐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内在影响。浓厚的佛门三味 ,陶冶了唐代诗人们审美化的心胸 ,形成了唐诗内在化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5.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3):34-35
前几期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唐代的张麓和他的《龙筋凤髓判》。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批评张麓的判词,却颂扬另一个人的判词,说他的判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作为一个大诗人怎么会去写判词呢?上次咱们说过,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身、言、书、判”四项,其中的判就是写判词。白居易也要参加科举,他的判词就是他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当然,这里的判词都是拟判。这些判词收录在他的《白氏长庆集》中。  相似文献   

16.
唐宋田园诗在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题材表现上,唐代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宁静优美的一面,以表现诗人的闲情雅趣;宋代田园诗的表现范围则有很大的拓展,涉及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泥土气息较浓。艺术风格上,唐代田园诗呈现出一种浪漫情调,宋代田园诗则是一种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诗风。造成唐宋田园诗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一是唐宋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二是诗人的创作心态不同,三是诗人的审美情趣不同。  相似文献   

17.
唐宋田园诗在题材范围和艺术风格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题材表现上,唐代田园诗主要描写农村生活宁静优美的一面,以表现诗人的闲情雅趣;宋代田园诗的表现范围则有很大的拓展,涉及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泥土气息较浓.艺术风格上,唐代田园诗呈现出一种浪漫情调,宋代田园诗则是一种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诗风.造成唐宋田园诗巨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一是唐宋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二是诗人的创作心态不同,三是诗人的审美情趣不同.  相似文献   

18.
禅意也是一种诗意。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同时也是禅诗不鸣惊人之刻。越来越多的禅僧加入到诗人的行列,对诗歌是一个福音。从那个时候起,以诗人禅,以禅入诗,已经普遍。如果说,诗歌是一种土壤,是一种天空,禅意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的种子,是某个生命的翅膀。它不是无物,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厚厚的积淀,本自天成。它使得诗歌在这里衍生成出了一种活脱空灵而又机趣天成的意趣来。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初期 ,在台湾正是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之时。余光中以现代美学的视野 ,对唐代诗人李贺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将其研究心得与创作实践相结合 ,开拓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境界 ,为中国古诗传统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一个极佳范例。  相似文献   

20.
贺雨辰 《浙江人事》2006,(12):45-46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邸,它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既使以“草堂”名之的成都“杜甫草堂”也已被后人铺陈成一片蔚为大观的园林,亭台楼阁、通幽曲径、小桥流水、夹道红墙……,面积达数百亩。而有一处居所,它不仅不豪华、不气派,而且既小且陋,但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诗人、散文家刘禹锡曾经居住过的“陋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