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早霞 《前进》2010,(8):54-55
<正>"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从电子媒体到印刷媒体,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性媒体,新闻策划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越来越多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许多都市媒体呈现出向主流化转型的趋势。其中,强调新闻策划的创新成为媒体实现主流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策划中出现了一系列策划同质化、商业化、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媒体的创新发展和主流化进程。都市报要成功向主流媒体转型,必须依赖于新闻策划的创新。通过高超的创新,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加快促进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与往年一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会场外就已经打响了新闻大战。 各部委的负责人自然是媒体记者围追堵截的重要对象,为了从部长们那里挖到一些独家的新闻,除了公开的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这些大会所安排的活动之外,有经验的媒体记者在每年大会的全体会之前,都会来到人民大会堂的北大厅,来“拦”部长。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最大的特质是个体主动的深度参与,对案件新闻传播具有现场时间优势和首发视频吸引力。自媒体人素质和文字表达的极大落差和个性化偏向、商业媒体逐渐标签化的案件传播立场、警方在案件新闻传播中必需的实证性和执行力均执着于自我的案件新闻传播立场和偏向,对案件新闻传播重设了一种新的过滤筛选机制。警方权力、自媒体民意、商业媒体舆论的偏向和关系中,唯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的正义是对所有人的尊重,而不偏向任何有指向的对象或利益。为实现协商共治,警方发布的案件新闻既要保证真相的权威性,又不得不置身于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的舆论中心并自证。  相似文献   

5.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1):60
新闻与政治在本质上都是代表人民大众的意愿,政治称之为"群众",新闻称之为"受众"。因为有了这一点,二者有共性,可以联合。但具体运作中二者又都有自己的"私利",在新闻表现为"媒体利益",会违规、违纪;在政治表现为"集体利益",会谋私、腐败。当新闻违规时,政治就以人民的名义来监管它,发挥国家管理的作用;而当政治腐败时,新闻就以人民的名义来监管它,发挥舆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23)
<正>11月24日,第三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在北京饭店举行。两岸百余家媒体及相关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两岸新闻交流30年发展历程,探讨融媒体时代下的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本届峰会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协办,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两岸媒体界的首场重要交流活动。共同回顾两岸新闻交流30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副  相似文献   

7.
进入信息时代,新兴媒体蓬勃兴起,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纵横交错,覆盖了所有能发生新闻的时空,新闻同质化、同源化现象日益严重。在新的形势下,媒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运用好新闻策划这一利器,塑造全面、深刻、独到的独家新闻,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赢得公众的注意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市场由限制市场驱动向完全市场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商业化媒体呈现出消费主义倾向,市场理念侵蚀新闻理念,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形成对峙、抗争、纠缠,此消彼长的关系。新闻专业主义遭遇严重危机。如何看待媒体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怎样面对二者在中国特色新闻土壤上的对抗,如何建构我们的新闻专业主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下某些媒体从业者浮躁地以整合网民的意见来操作新闻的手段,能够真正形成有影响、负责任的舆论吗?更要警惕的是,媒体浮躁的影响不止于媒体浮躁本身,更在于它会引领社会浮躁的潮头。  相似文献   

11.
周琼 《人民论坛》2010,(8):74-75
在当今社会,新闻的合理运用是一个政府成功的关键。基层领导必须了解媒体、了解新闻、了解记者,并且遵循新闻发布的基本原理,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基层领导要学会转变观念,做好各方面准备,引导舆论,建立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各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媒体。  相似文献   

12.
陈龙鑫 《公安研究》2010,(11):42-48
警察作为刑事案件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侦查过程中与媒体接触在所难免。鉴于侦查阶段媒体对刑事案件的新闻报道可能带来的正反两面效果,各国(地区)警察均强调对案件新闻的正确处理,并在长期的侦查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刑事案件新闻处理机制。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新闻处理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应该从加强专业化建设、明确发布原则与标准、灵活运用媒体策略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媒体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持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核心,就是  相似文献   

14.
2016年美国大选的媒体报道显现出西方新闻观的现实困境:政治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主流媒体倾向性报道频出,社交媒体迫使传统媒体面对新的挑战。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积弊造成西方主流媒体公信力受损。我国学界和业界需要辩证分析西方新闻观,不断提升新闻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5.
国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重中切实加强电视国际新闻管理,严禁擅自使用从境外卫星电视收录或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国际新闻素材制作、播出广播电视国际新闻节目和国际时事政治专题节目,不得将境外卫星电视图像配以通讯社文字稿进行播出。据介绍,近来,一些国外通讯社和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内地方电视台推销国际新闻素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急需把加强对电视国际新闻的管理纳入到宣传工作中来,严把导向关。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电视台播出的国际新闻.必须统一使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的电视国际新闻。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8月5日下午,北京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在十月大厦召开了一场关于新闻侵权的研讨会。与会的媒体记者、法官、学者和该委员会的律师委员围绕着“媒体新闻侵权法律风险防范与对策”的主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随着媒体新闻侵权案件的不断上升,律师在这类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据北京律协传媒与新闻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任丽颖律师介绍,该委员会计划出版一本以媒体新闻侵权案例为核心的专业书,帮助新闻媒体寻求规避新闻侵权法律风险的对策。该委员会在北京律协的官方网站——首都律师网上向全市律师征求新闻侵权案…  相似文献   

17.
田华  沈云霞 《求索》2007,(7):67-69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既是我国政府主动打破信息的藩篱,尊重媒体、满足公众知情权、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又是政府公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发言人充分利用议程设置功能,根据政府的需要,主动向媒体发布新闻信息,使政府的议程影响媒体的议程,进而影响公众的议程,对媒体的信息屏蔽也因之产生。对此,各级媒体和记者既要充分利用新闻发言人制度所带来的采访便利,又要打破新闻发言人制度所带来的隐形的信息藩篱,坚守媒体责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真正满足人民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滚雪球抽样,首先抽取新闻曝光率高的环保社会组织,然后再根据这些组织搜索其他环保组织,分析了中国50家知名环保社会组织应用社交媒体的现状;探究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参与政府治理,改善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提出了社交媒体下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邓冲 《新东方》2006,(10):56-60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的日趋平民化,“民生新闻”越来越成为大众传媒新闻领域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近两三年来,“民生新闻”更是在电视新闻领域非常走红。这种走红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新闻媒体的极高关注程度上,也体现在其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不俗业绩上,更体现在“民生新闻”的高收视率上。北京台的《第七日》、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等,无一不是当地媒体高收视率的典型代表。由此可见“民生新闻”的火爆程度。但是相对于这种的火爆程度来…  相似文献   

20.
<正>7月24日至30日,重庆市台联、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主要市属媒体、区县媒体新闻骨干,以及高校新闻传媒学院老师,赴台开展渝台媒体交流考察活动,先后前往台北、南投、高雄、嘉义等地,考察台湾《联合报》《台湾导报》《旺报》,台湾中视公司、中天电视台、中时媒体集团、东森电视台、大丰媒体公司等媒体。在台期间,考察团一行受到当地新闻媒体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大家深深体会到渝台同胞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本次考察交流重点围绕两岸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