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父爱如山     
娄岩 《侨园》2011,(9):55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个有点不通情理的严父.平时他除了工作就是工作,仿佛根本就没有家的概念.但每当我在外面惹是生非时,皮肉之苦就会如影随形,而且都是拜他所赐,也从来不问青红皂白.为此,我心里很抗拒,又无可奈何,谁让他是 我爹呢.但不知为什么,我却从来没有恨过他,也许这就是血缘关系的伟大之处.文革期间他被批斗时,我甚至想代替他受苦,虽然这只是出于一个男孩朴素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一位海外赤子在为祖国文教事业捐献巨款的仪式上,激动地说: “十分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为我的祖国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他是出钱的人。他在说感谢,而不是在听别人向他表示感谢。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差错? 没有。他感谢的是他有了这次出钱的机会。出钱,就是使一部分原来属于他的财产离开他,不属于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回地处僻远山区的老家省亲,经历了这样一回事:一日,弟弟扛着半筐谷子出门,我问他干啥去?答曰:“到‘劳力牌点头式碾米机’房碾米去!”听了我不解这是种什么“新机器”,问清了才知道那就是不知沿袭了多少代人用过的那种舂米臼。 阔别多年返乡,看到家乡变化不小,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许多人家还盖了新房,但没有兴办什么工业,碾米仍旧是那个古老的舂米臼。舂米臼发出的沉重叹息声声入耳,我的心上也似压着石臼般沉重。  相似文献   

4.
梅桑榆 《各界》2010,(1):61-63
英布是六邑(今安徽省六安县)人,出身于平民之家,年轻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将来“当刑而王”,也就是只有犯罪受刑之后,才会受封为王。英布只当是个玩笑——成了罪犯,能活命已是万幸,还有啥希望当什么鸟王。不料数年后,他真因犯罪而被处黥刑,好好一张脸,被刺上了罪犯的印记。英布希望相面人所言能够应验,笑说:“有人说我先受刑,后当王,  相似文献   

5.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6.
不知为不知     
我有几句话,受到朋友的质疑。我的话是在萧乾先生最后一个生日那一天,在有关他的座淡会上说的,我说:例如“文革”这个话题,不知为什么,总好像还是犯忌讳的。“文革”是民族的灾难,如果你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这受难的民族的一员,有什么理由为灾难制造者讳?朋友责问道:“你不知道吗?是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常有人问我,市场上的水五花八门,你说喝什么水好?我回答他:如果当地的自来水能够达到卫生标准,喝烧开的自来水最好,既安全又实惠──环境卫生专家陈昌杰 对于中国人来讲,温饱问题已 经解决,身体好,不得病是现 代人的追求,而一个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却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这就是喝水的问题,你别误会,并不是没有水喝,而是现如今水的种类五花八门,搞得人们不知喝什么水好。走进商店你就会看到,矿泉水、纯净水、各种饮料应有尽有,大街上,时常能看到正给各家各户运送桶装饮用水的车辆。为什么在家家都有自来水的今天,人们要舍近…  相似文献   

8.
黄裳 《瞭望》1984,(37)
刘郎的《闲居集》已在半年前出版,作者逝世也快四年了。长时期来总想写点什么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和他的作品,因为我一直认为他的人与诗都有着一种非比寻常的特色,使人难以忘记。我和他相识,大约是一九四六年前后的事,但更早以前就是他的读者了,三十年来,交往并不密切,只是到了十年动乱的后期,才常常通信和在一起谈天。我们本来都在一个干校里劳动。他后来退休了,回到上海;我那时正背着可怕的“政治包袱”,几乎交亲断绝。就是  相似文献   

9.
奥运之声     
《瞭望》2008,(1)
如果还可以允许我祈求些什么,就是我可以亲眼看看北京2008年奥运会。因为我相信,这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盛会。之后我就可以离开了,或者说我可以无憾地离去。——2007年12月,87岁的萨马兰奇在参加一项公众活动时突然晕倒,被送入医院抢救。恢复后,他表示到北京观看奥运会是他人生最后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10.
琼升 《瞭望》1995,(51)
你说我的事业一帆风顺?不不不……这些全是表面的,能有今天,我不知蜕了多少层皮.西盟县在云南西南部中缅边境,24个民族,72%是佤族.我出生在一个佤族小山村.母亲是个公社干部,父母打破不送女孩上学的习俗,送我上学.母亲常常对我说:我们佤族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没文化.还说,不管做什么,都要任劳任怨.这成了我以后做事的原则.在法院工作的7年中,我的两个儿子先后出生,每次休完56天产假,我就背着孩子上班——那会儿请不起保姆.许多工作需要下乡,有时一去就是10天半月,我又要强,从来不以孩子小为由不去.好几次,背着孩子走几十里山路去办案,太阳很毒,孩子中暑了,浑身热得烫手,吐了一路……现在想起来就揪心,幸好孩子的身体没落下什么毛病.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Z2)
正偶然瞥了一眼报纸,上面有这样一个题目:情人节我拿什么献给你。噢,2月14日,这个老外的浪漫节日,不知啥时候跑到了中国,还装模作样登上了节日排行榜。据说,中国的好多传统节日都比不上她闹腾,别人过节咱也过,傻子过年看隔壁。只是过别的节日和过这个节有些区别,这个节的内容除了具备其他节日里所需要的金钱和时间外,还有一点特定的条件,那就是情人,我的情人在哪里?抬头望去,结婚照豁然闯进了我的眼帘,妻在上面微微一笑看着我默不作声,仿佛在问:"还找什么?难道我不是吗?"  相似文献   

12.
《民主》1999,(3)
有一个草菅人命的腐败分子说了一句话,涉及医院,他说“医院哪有不死人的,医院里死人是正常的”云云。在这种人眼里,无所谓责任事故,更无所谓草菅人命,死了就死了,什么正常不正常,我说正常死亡就是正常死亡,有什么好罗嗦的!在这里,大家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医疗事故造成的伤残乃至死亡——也是一种非正常死亡。医疗事故不是今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4,(9):39-39
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抱着儿时的我坐在阳台上,等着父亲回家,母亲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眼神中带着一丝丝不知为何的忧愁,我问母亲:“你在看什么?”母亲回望我一眼,然后又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唇齿之间吐出一个宇:“家。”我满脸疑惑:“家不就是这吗?”“不,”母亲摇摇头,指向远方:“家在比那里还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上,有一个轮船失事后生还的人。他在岛上捡到一个玻璃瓶子,大喜过望,写下求救信:"谁来救我?我在荒岛。"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玻璃瓶漂了回来。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英国人写的新纸条:"请注明孤岛坐标,或临近建筑标志,以便进行营救。我们会在会议上讨论这个问题。"他很失望,只好又写了一张纸条,  相似文献   

15.
毛志成 《民主》2004,(7):42-42
一数载前我患了重病,某老友在我病榻前抚慰我,说了这样一段恭维之言:“你是好人,据我所知凡是别人要求你去办的事,去说的话,你从来没有拒绝过。”我闻之颇多怅然。因为他对我的赞誉,活活勾勒出一个十足庸人的模样。一个人若是从来、始终没有拒绝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口号,什么行为,这个人一定是庸人,甚而是小人、奸人。而他本人又注定时时与祸事为伴,任何自夸的福气都是假的,是对他不幸、不良的一种粉饰。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说,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要向大家庄重表明的态度是,我不是什么新官,只是江西的一个新人;来到江西工作,江西就是我的家,我没有必要烧什么火,全省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我的利益,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行政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没有学过哲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把行政哲学的思想内容传授给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哲学思想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它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晦涩难懂.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解释什么是哲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些公共管理中通常所关注的事.公共管理者不时地谈论起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严肃的问题,譬如,许多管理者用"哲学"这一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格言时会说:"我的管理哲学就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或:"我的哲学就是让人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些主张就是一个人与同事或与雇佣他的组织管理者(manager)之间关系的哲学化表述.有时在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则并没有用到哲学这一词汇:"我在这里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感到如此烦恼?""我每天例行公事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提问就是关于一个人自身(哲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学赏析     
《侨园》2017,(4)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美育?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作这样的解释:“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的功能在于怡情悦性,潜移默化地塑造灵魂,以至于移风易俗,是改造罪犯的必要教育手段。 美育与其他的教育手段相比,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形象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罪犯,达到教育的目的;情感性,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激发罪犯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陶冶罪犯的性情,改变他们消极的心理;愉悦性,美育所采取的形式是自由的,没有丝毫的强制性,凭借美的事物本身的魅力吸引罪犯,改造罪犯;深远性,美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罪犯的灵魂,在他们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引起心理的转化,改造效果是明显的,影响是深远的。基于美育的这些特点,美育对罪犯的心理矫正有多种重要作用,概括地说,包括: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先后到几个省参加一些民进的会议,与会内的同志接触,先后有几个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民进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我原来就是一个教师,我就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不参加民进不也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嘛。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参加民主党派有什么意义?民主党派是干什么的?它的特点、特性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回答。我反复考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假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