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指出,从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需要300年。我国目前面临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向第二次文化现代化转型。第一次现代化特征是:专制文化一民主文化、封建文化一公民文化、迷信文化一科学文化、附庸文化一职业文化、家族文化一福利文化、农村文化一城市文化。上述转变基本完成,中国处于第一次文化现代化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中科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预测,如果按照中国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还需要8年。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2,(12):27-27
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日前在京发布。报告预计我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完成第一次农业现代化,达到上世纪60年代农业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农业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2 0 0 4中国现代化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现代化的阶段论 :工业文明与知识文明两阶段论。杭州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一座“发展中城市”与第一次经典现代化的完成还有差距 ,又在改革开放中萌发出一部分第二次现代化要素。杭州已在不少方面已基本上达到第一次现代化所要求的指标 ,在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上 ,当前应着重探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 ,还有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阿Q的新概念     
鄢烈山 《唯实》2002,(7):80-80,79
日前 ,北京一个高层次专家组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现代化报告 2 0 0 2》的研究成果 ,宣称到 2 0 0 0年中国已有 8个地区完成或基本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 ,中国已处于初等发达国家 ;北京的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居全国之首 ,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上线 ,上海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则与意大利、爱尔兰等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大体相当……我闻此报告结论时不是惊喜而是震惊 :感到它与我们的生活感受相差太远了 !改革开放前 ,我们通常采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国际政治概念 ,认定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采用国际通行的以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李贺林同志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概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3月版),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专著,其学术含量和实践价值堪称独树一帜,非常值得一读。第一,该著作以现代化为切入点,阐明了邓小平政治思想是关于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理论。作者从确定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概念入手,把政治发展放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科学的定位,阐明了现代化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统一;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进程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发展的进…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现代化”、“传统文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是,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置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研究,以及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的著作极为鲜见。著名学者王国炎先生以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依托,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大量独到的见解,其专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5年…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汇     
未来50年我国现代化要迈“三道坎”——城镇化 信息化 知识化 参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日前提出,未来50年内我国现代化必须跨越城镇化、信息化和知识化三道坎,才有可能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 第一道“坎”是城镇化,时间段大约从2000年到2010年。基本目标包括全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沿海发达地区基本完成信息化和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陈明辉 《唯实》2000,(12):12-14
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大体可以划分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第一阶段和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第二阶段 ,也可分别将它们称之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当代国际竞争的形势要求我们 ,不能继续固守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传统的现代化目标 ,而应按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标准 ,重新定位我国的现代化及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内涵。从现在开始 ,中国就应在加快推进第一次现代化步伐的同时 ,担当起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刘景 《世纪桥》2011,(11):109-110
美国的大学生资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包含有联邦政府、州政府、高校及社会组织四级资助项目。不同的项目相互配合共同解决了大学生求学的经济困难。美国的做法为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善提供  相似文献   

11.
辛岳 《理论研究》2020,(2):44-48,69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的提出是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果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第一次结合"深刻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探索并开创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在自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中心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杰里特·W·龚格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4年冬季号上发表《中国第四次革命》一文,对中国目前的发展特征、未来的任务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龚格先生认为,本世纪中国共进行了四次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宪政共和国,是中国第一次结构性的现代化变革。1949年的毛泽东革命将中国改造成为一个人民共和国。1978年的邓小平革命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富强。与上述三次革  相似文献   

13.
参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的科学家宣布,我国已经进入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第二次现代化进展喜人,现代化建设正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乡村振兴问题研究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相关论文研究成果发展显著,对此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560个乡村振兴问题项目数据及其2977篇论文成果为样本,对乡村振兴问题的项目信息、成果论文和研究热点进行计量分析,整体呈现中国乡村振兴问题自提出起近五年的发展现状,这不仅有助于总结以往的研究经验,也有利于挖掘未来乡村振兴研究的趋势,为更多学者深入研究提供突破口。研究表明,乡村治理、乡村旅游、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是乡村振兴问题研究的热点,有关此类主题的论文也较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6月5日,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为南方电网公司云南至广东世界首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研制的世界首台±800kV干式平波电抗器成功完成无线电干扰试验,至此,该产品完成所有试验项目,一次试验合格。这是特变电工沈变特高压产品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绩,标志着沈变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用再造行业第一的实际行动又一次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1949年至1978年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处于两次飞跃之间,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的历史使命。其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次飞跃的延伸与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其中的原因,应更多地考虑到当代社会主义模式现代化延误和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滞后。29年的探索中,无论是取得的成就还是走过的弯路,无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都为第二次飞跃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东 《学习论坛》2005,21(11):35-38
中国科技现代化的进程,贯穿着一条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和综合创新的主线。围绕着这条主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学习引进的周期性运行,前两次早已完成,第三次正在蓬勃展开。这就是中国科技现代化的三次浪潮。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三次浪潮,才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国科技现代化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进程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要论摘编     
<正>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我们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在壮阔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70多年的历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并成功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两次历史性飞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为什么不仅没有实现这样的飞跃,反而使国家发生了演变和解体?看来,对实现历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