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3-53
从社会的内涵看,广义上的社会指的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统一体;狭义上的社会指的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纽带,以人格独立为特征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讲,社会都不是在经济、政治、文化之外或与之并列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利益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共同体存在的基本前提。每一个生活于全球化时代的共同体参加者都必须认识到:个体和共同体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伤及共同体利益的参加者,因此,"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使共同体价值观的建构呈现出可行性和现实性。超越东方传统社会的整体主义价值观与扬弃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辩证统一而形成的共同体价值观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共同体参加者的价值共识。共同体价值观超越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建构于"利益共同体"选择基础上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卢德友 《求实》2014,(8):40-4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紧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贵在理论视野从历史走向现实。在追寻理想社会这个论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倡导,从维护人类利益的世界视野、协调社会发展的内在冲突、关注现代个人的生存境遇等角度,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具有理论契合。在诸多保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努力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失为行之有效的现实探索。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4,(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紧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贵在理论视野从历史走向现实。在追寻理想社会这个论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倡导,从维护人类利益的世界视野、协调社会发展的内在冲突、关注现代个人的生存境遇等角度,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具有理论契合。在诸多保持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努力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失为行之有效的现实探索。  相似文献   

5.
许宝君 《求实》2023,(4):73-86+111
以滕尼斯为代表的共同体理论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参考,但治理共同体不同于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强调社区内外主体的联系和互动,不是共同体的翻版和再版,也不是“治理”和“共同体”的简单叠加,其追求的是一种更深入更广泛的有机团结。在厘清社区治理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把复杂的社会事实抽象成可以研究的实践类型。在不同层面上将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分为压力型治理共同体、工具型治理共同体、生活型治理共同体和价值型治理共同体四种类型,其分别依靠命令、利益、情感和责任驱动,以驱动力不同作为分类标准。每种类型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情境、涉及主体、问题指向、典型样态都不一样,因此,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机制也需要分层分类处理,并辅以适当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探索与突破。利益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构成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演进的三重逻辑。利益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物质基础;制度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根本保障;价值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精神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多元利益的协调共生、制度的规范运行和价值的共识凝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最终目标在于超越"虚假的共同体",走向"真实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因素。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经过恩格斯、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改革的实质就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要建立健全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我定位变动不居的转型期,其主体特性、利益诉求、生存境遇和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的安全状况。本文力图从整体上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置于社会安全的框架下予以考量,即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主体特征和生存境遇的系统梳理和整体把握,分析其对社会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关社会政策导向性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共同体问题的论述,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三大形态,分别是以人的依赖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虚幻共同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真正共同体。作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所体现的人民性、整体性、批判性、开放性。这一理念的现实展开向度包括:扩大不同国家的利益交汇点,构建利益共同体;搭建全球合作治理的平台,构建制度共同体;增进不同文明实体之间的交流互鉴,构建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在对资本主义的全方位批判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历时性"上体现出"颠覆""否定"的特征,强调两种前后相继出现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对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共时性"为特征的不同文化认同之间的互利共赢、文化共生共荣存在的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着"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丰富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新的理论发展形态。在应对"人类应该如何共存"现实问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各个文化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