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管子》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管子》经济思想的丰富首屈一指。春秋末年至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思想的创立时期,《管子》对这种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封建社会中,目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春秋末年至西汉的各家经济思想,大多以自然经济为讨论对象,很少涉及商品经济。《管子》的经济思想则既讨论了自然经济,更重点地讨论了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
管子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从古到今 ,管子的经济思想对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管子经济思想的几个方面本文论述了其对中国当代经济改革的启示及存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它相传最早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所作,此后历经后世学者补充、修订,终成全书。《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思想兼收并蓄,它不囿于某一家之成说,而是众采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诸家之所长,最终熔冶于一炉,形成了独特的治国理政思想。其中不少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战国丰富多采的学术思想中,经济思想亦颇具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这时形成了经济干预与经济放任两种经济思潮。这两种经济思潮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分歧,给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也是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经济干预的主张由来已久,它是封建社会超经济强制在思想上的反映。战国时期法家商鞅、韩非、一大部分《管子》作者即齐法家都是经济干预思想的积极提倡者。此外,墨家的墨翟和具有法家气息的儒家荀况也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干预思想。在当时,经济干预思潮不仅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民本思想,这些民本思想是历代贤臣良将和进步思想家维护整个社会与国家利益、约束王权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其中管子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汲取管子的民本思想中积极因素,对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管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在《管子》一书中,频繁出现"顺民心"、"为其民"、"得民"等表述,可以看出,在管子的心目中.民众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他的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当  相似文献   

6.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4):38-43,11
《管子》中的救灾思想探讨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管子》一书托名为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所作,实非一人一时之作。从救灾思想的角度来考察,《管子》中不少有关防灾、救灾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这对于今后的防灾、救灾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管子是后世对管仲的尊称,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管鲍之交,源远流长,成为交友的典范。管仲相齐,谋略卓越,《史记》述为:"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智慧集于《管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时期开源性的古代管理学巨著。纵观先秦思想,"和而不同"贯穿于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虽各有侧重,但却强调将"差异"与"和谐"辩证的统一。当  相似文献   

8.
邱继平 《传承》2011,(2):52-53
《管子》一书,内容庞杂,思想广博。为了全面地反映了管仲的法制思想,试图换个思考角度,舍弃整体而从《管子》中的《禁藏》篇入手,以小见大,对其重民、爱民的思想进行探究。其中的很多思想如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抚养鳏寡孤幼,对社会一些弱势群体的关注等思想,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重视农业,减轻赋役,国营借贷,奖勤罚懒,扩大就业,救助老幼、鳏寡孤独和残疾者,防灾救灾等几个方面,说明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克才 《新东方》2007,(12):98-100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牧民》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绝不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发展进步与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就我国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唐明伟  党珊 《前沿》2007,(7):236-240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文献。《尚书》之天命观思想以敬畏天命为形式,以敬德保民为思想内核,提出了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在阐释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为王权设定了理想的道德约束力,要求君王自觉认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自觉善政养民,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很高的古代政治文明。厘清《尚书》之天命观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服务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管子是后世对管仲的尊称,他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管鲍之交,源远流长,成为交友的典范.管仲相齐,谋略卓越,《史记》述为:“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智慧集于《管子》一书,是我国先秦时期开源性的古代管理学巨著.纵观先秦思想,“和而不同”贯穿于诸子百家的著作之中,虽各有侧重,但却强调将“差异”与“和谐”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国古代以德治国历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掘、利用这一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我国今天的治国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廖才定同志主编的《以德治国的历史光辉———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和实践》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可喜的收获。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是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是以格言、警句、议论、故事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大投入胡伟经济学告诉我们,在正常管理条件下,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关系。《老子》有“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思想。《管子》则进一步指出“知予之为取者,政之本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游离于经济和现实之外的清谈哲学,它是一门党性、实践性、群...  相似文献   

16.
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李少惠元气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思维成果之一,产生于汉代,并由王充和王符予以整理和系统化。二王批判地继承《管子》、《淮南子》的元气学说,抛弃《纬书》的意志之天,吸取其中“元气产生天地”的合理内核,对“元气”范畴重新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税收征管模式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的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提升绩效管理,既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题中之义,更是切实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兵家著作中有不少关于间谍情报活动的论述,孙子兵法《用间篇》则专门论述了间谍情报活动原则和方法。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从用兵作战的角度谈情报活动的。近读《管子》一书,觉得其中的情报思想较兵家的侦察或用间理论更具深远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管子》记述  相似文献   

19.
将帅理论即关于将帅问题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将帅思想经历了萌生、飞速发展、渐趋成熟、系统完善四个历史阶段.夏、商、周是萌芽时期,《六韬》所记姜尚的韬略理论,开启中国将帅思想史之端;春秋战国时期为迅速发展时期,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学经典中的将帅观奠定了中国古代将帅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从秦统一中国到隋唐五代,“将将”思想的提出及论将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将帅思想渐趋成熟;宋元明至前清,中国古代将帅思想走向系统完善,宋代武学的兴起及明戚继光提出的“练将”思想,是其杰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吕有云 《求索》2010,(7):114-116
如果说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出于追求清净无为之政的考虑,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那么,秦汉黄老哲学则出于为政之考虑,提倡尚贤任能,以实现"君无为于上,臣有为于下"的"无为"之治。这在《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子》等黄老著述中颇有论述。道学之"君人南面之术"继承了黄老之学的这一思想传统,对于贤能之士的识别与合理任用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弘扬了我国古代贤能政治传统。本文试图对道学"君人南面之术"之贤能政治思想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世之势之治国任贤之策有所鉴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