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在对生产力原则的认识上,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重新确立了生产力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不能离开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公式化解释框架表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线性决定和反作用关系。其中,文化只是被决定者。这种生产力决定论其实是传统哲学(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制造抽象理论元基点的形而上学理论方式。按照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本体论的哲学变革理路,可以把唯物史观的解释框架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循环。其中,文化又构成了生产力、经济和政治的源泉和基础。我们需要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整体观,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自觉,为进一步的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充实文化上的源泉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目,必须着力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认为,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关键就在于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矛盾方面.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再评价什么是生产关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生产总过程角度,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关系,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  相似文献   

4.
提起列宁的再生产理论,人们即会想到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增长快的著名论断,这的确是列宁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但是,列宁的贡献决不仅限于此,在其他许多方面也提出了宝贵而新鲜的见解,丰富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列宁不仅十分重视生产力中技术进步对于两大部类变动趋势的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强调了生产关系或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两大部类变化的制约作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7.
秦德君同志讲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一文)。我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生产力,不能孤立地在生产力范围内考察,必须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进行考察,只有弄清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确切位置,才能回答这个问题。从生产关系到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就我国目前来说,研究重心应是这种反作用,即如何充分利用极其优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中,就包含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马克思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性“一旦被理解,它就会在联合起来的生产者手中从魔鬼似的统治变成顺从的奴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范式,无疑是正确的、科学的,但在当代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如仅按经典作家已有的论述很难对当代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及西方某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责难给予有力的回答.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提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介质结构、上层建筑域与经济关系域的嵌入关系等,对马克思理论范式作了微观诠释的尝试,从而可以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改革再出发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5年来召开了八次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平均主义时代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中,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4)
艾伦·伍德在他《卡尔·马克思》这本书中,通过"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生产关系"这个命题,得出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应用在于解释不同历史时代的变化。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社会变革的描述中,伍德得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兴起描述的分析,伍德详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的"这一命题,并强调这是一种目的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我们的教科书中都是这样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观点,被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理论宣传中,支配着人们关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间接关系。这种观点只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就是生产力能够直接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看看生产力是怎样对它们起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的哲学教科书,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关系时,是讲一般的反作用,充其量强调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起“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这句话的后面还加上个话号,补充说“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这种提法含糊其词,用语不准确,而且,就其观点来说有些折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论述中,摆在首位的是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个基本点。一、党要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先锋队”,首先是要科学地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流通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等,另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过去我们在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曾发生"左"和右的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因此,只有用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来分析计划与市场的性质,才能在改革中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一、马克思的两类生产关系理论以往我国不少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都认为,生产关系就是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基础并由它决定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产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规律体系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经济规律是深蕴在经济现象之后,依存于经济运动过程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运动过程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的生产过程;二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既密切融合为一体,又相对独立。它们各有自己诸多内在的、普遍的和经常的必然联系。前者之中的规律性体系是生产力方面的,亦即生产力规律体系;后者之中的规律性体系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亦即经济规律体系。在任何生产过程中,这两类体系都是相对独立,且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们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往往把着眼点只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上,似乎只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优越,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夸大和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错误.其实,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运动的目的,恰恰在于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个根本点上.因此,生产力标准这一新的观点的提出,是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它促使我们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各方面的工作,也包括衡量我们各项改革工作的方向与措施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的性质就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力的性质是由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工具的不同性质决定了生产力的不同性质,从而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和社会形态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各阶段共有规律 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人们为了生活,都必须进行生产,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因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就必然发生作用。 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  相似文献   

19.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介质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聚昌 《理论探讨》2007,1(3):69-74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有一个历史的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介质结构在起作用。介质结构有两项内容:由生产力或其发展产生的新的利益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资源配合组织的经济有效性原则。这两项内容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的特定组合,既决定了生产关系及其变革方向,也同时规定了这种生产关系得以存在和再生产自己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方式。从生产力发展中析炼出介质结构,有助于用唯物史观回答当代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调整与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要得以巩固、健全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