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安排了各部部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孙中山在1925年3月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猖獗起来,就把矛头指向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先生。因为廖仲恺先生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执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紧密合作,又是工人部长。他支持工人运动,维护人民利益,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先生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指使凶手于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他。出事地点是今越…  相似文献   

2.
文史简讯     
《春秋》2016,(6)
正"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召开11月9日,由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民革山东省委、山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主委孙继业出席会议并讲话。郭爱玲在讲话中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丰功  相似文献   

3.
邓演达回国组党罗任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分裂,邓演达被迫离开武汉,化装成铁路工人经京汉路转陇海路,从西北到达莫斯科。他住莫斯科时,中共旅俄支部曾派员与邓晤谈,意在说服邓参加共产党,但他却另有打算,并与孙夫人、陈友仁商谈如何恢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  相似文献   

4.
更正     
苑生 《黄埔》2006,(6):64-64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因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厂,始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驻沪海军、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东,联络西南各省地方实力派,树起护法大旗。8月25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到会议员120余人,讨论了组织政府事项,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在《临时约法》恢复前,大元帅为国家行政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9月1日,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到会议员91人,孙中山以84票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大元帅下设外交、内政、财…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与台湾全国政协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评议委员会副主席徐萌山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事业,但他始终不忘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以实际革命行动来光复台湾。孙中山受到了台湾同胞的景仰,在台湾同胞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今...  相似文献   

6.
北京中山公园原名中央公园,1928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今名。中山公园内有中山堂,1925年孙中山的灵柩曾在此停放。北京还有孙中山行馆,在地安门东大街路北,它是1924年孙中山到京后至逝世前居住的地方。北京香山碧云寺内有孙中山纪念堂。上海的孙中山故居在香山路7号,这是孙中山1920年迁入居住的地方,他曾在此会见中共代表李大创、林伯渠和共产国际代表越飞,写下了著名的《实业计划》。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原址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中山陵在紫金山茅山南麓,它是孙中…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12日,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北京市政协和民革北京市委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内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题思想,是围绕着孙中山先生与中山堂的密切关系而展开的。其展出内容是以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应邀抱病北上来京共商国事为开端;以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北京,在中山堂(原中央公园社稷坛拜殿)举行隆重公祭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12,(2):40-42
1923年7月,孙中山拟调邓部回广东(当时邓部在广西梧州)讨伐陈炯明。29日,邓演达写了一封9页的长信给孙先生,一方面详细汇报广西的情况,一方面说明部队现在担任的任务,表示"达自己或随先生或留梧州均无不可也。"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8,(5):44-45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一书以近20万字和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记录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从1866年出生到1925年病逝于北京的完整生平。其中着重记述了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第一次武装起义到1925年北上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先后有元配卢慕贞、侧室陈粹芬和妻宋庆龄三位女性。卢慕贞生有一子孙科,两女孙娫、孙婉,陈粹芬和宋庆龄俱无子嗣。无缘问鼎副总统的独子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民国政坛上官位显赫的风云人物,曾任国民党政府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铁道部长、财政部长、建设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1891年10月20日,孙科在故乡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出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7,(1)
正黄埔军校作为现代中国著名军校,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在现代中国军事史上留有凝重辉煌的一页。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黄埔军校建校92周年,同时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年,时至今日,我们在学习《孙中山全集》(16卷本,尚明轩主编,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印行)的若干文献语录名句时,仍可感受到孙中山奋斗的难能可贵和他言语的力量所在。重温中山先生教诲,以他博大胸怀之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二千年封建统治的光辉业绩功垂千古,以矢志不渝、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名扬四海。他的建党活动是其整个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首开中国“政党政治”之先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值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本文试就孙中山与中国早期政党发展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集邮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爆发于湖北武昌,是孙中山先生(一八六六——一九二五年)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纪念辛亥革命及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邮电部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发行《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 图一: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肖像。  相似文献   

14.
李攀  陶丽 《黄埔》2011,(3):44-45
笔者到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不久,就认识了黄埔后代高宁人先生,而与高先生熟识则是缘于他馈赠的两本书——《西北随轺记》、《孙中山先生传》。这两本书的作者是高宁人先生的父亲高良佐前辈。高良佐,字梦弼,1907年出生在江苏省松江县(今属上海市)。他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辑股股长、《建国周刊》和《建国月刊》编辑、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辑处处长等职。高良佐在他从政的二十年政治生涯中历经艰辛,苦心研  相似文献   

15.
刘一曙 《世纪行》2010,(3):47-48
<正>一百零四岁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在世之时,我曾多次踵府聆教,其中尤对孙中山先生莅汉种种经历,忆闻颇多。今喻老虽已辞世,然重温此则,藉以励志,或可启迪后老。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他功高不居,为了顾全革命大局,适应南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春秋》2016,(1):1-1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起共和而终帝制”,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期重点刊发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九十五年前发生在中国古老大地上的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国建立起共和制度。它在中国人民心中撒播了民主革命的种子,开创东方文明史的新篇章。20世纪中国的这场社会变革与一位伟人息息相关,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拟赴各省游历。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的福建籍革命党人林森即电告福建省都督政务院,请速电邀孙中山先生莅闽,“这可以给八闽大地蒙受无限荣光”。孙中山关注福建,惦念着辛亥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福建革命志士。于是…  相似文献   

1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为谋共和,中山先生来到北京。1924年为国家和平统一抱病北上,次年逝于北京。北京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一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的遗迹为千年古都增加了几分厚重与光彩。遍历孙中山莅京旧迹,有很多值得我们记忆拾取的流光碎影。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16,(1)
正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本刊将陆续刊发纪念文章。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提供有关追忆孙中山先生从事政治、军事、外交及其它社会活动的亲历亲闻稿件,以及缅怀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纪念稿件。来稿请发本刊邮箱:chunqiusdzx@126.com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开埠后,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纷至沓来,吃住行的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要事。清光绪九年(1863年)英国传教士殷森德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南段)开办的一家小型旅店,名叫泥屋饭店。光绪十二年(1886年)春天,环球饭店(后更名皇宫饭店)在与泥屋饭店近在咫尺的位置(今解放北路179号)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