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或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谈及的事物产生厌恶、反感,从而故意表现出来的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一种抵触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造成负效应,严重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教育实务中,受教育者都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对教育目标的完成产生消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必须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特性,剖析其成因,最终找到合理对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教育者业务能力与个人修养,二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改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众逆反心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思想教育工作内容、教育者的素质及工作艺术和受众的态度等方面因素形成的。要有针对性地克服教育受众的逆反心理、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实效,可以从提升宣传者素质、了解受众因材施教、提高宣传艺术等方面实施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讲的情感教育是指通过触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双向心理互动基础,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正确思想的形成与转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在我们的实践中往往是被忽视的,或者说我们往往是无意识地对待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互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现象在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中发生较多,表现为被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做逆向理解。本文拟从青年工作者自身的角度,就逆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止消极的逆反心理现象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应从教育者方面去寻找,从教育者自身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文化层次、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等角度,去分析思想工作何以失败、效果为何适得其反,这样才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问题症结。笔者认为,被教育者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教育者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失误:(-)观念僵化,知识陈旧。少…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情感体验的激发、培养和调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接受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性环节。教育者有坚定的信仰及满怀对受教育者真挚的情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经常性的情感交流、有效的培育方法等都是情感培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关系的异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一种以地位平等、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相互理解、互惠共赢为本蕴的主体间良性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推行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取平等对话的语言交流方式、选取贴近生活世界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良性交往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是教育活动不能顺利展开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认同障碍则是接受障碍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导致心理认同障碍形成的原因很多,涉及施教、受教、环境、中介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心理认同障碍主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和意志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化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诸要素共同配合,运用科学的障碍消解策略,培养优秀教育者队伍,建立运行动力机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营造有利教育氛围,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的概念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从各个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为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反馈评价阶段,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与教育者自身为客体。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外在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内在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自身为客体。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教育内容或教育主体表现出来的对立情绪、消极态度或抗拒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缺失等原因.要有效规避逆反心理,必须坚持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凸显内容的丰富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凸显方法的丰富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结合,凸显教育者良好的角色形象;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运动特点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可概括为三种典型模式 :教育者中心模式、接受者中心模式和教育接受主体间共中心模式。通过比较分析 ,发现前两种模式都存在一些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倾向和不足 ,而后一种模式则是对前两者的辩证否定 ,具备前两者不曾具备的一些优势 ,体现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 ,重视发挥同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互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的作用 ,注重教育者中的思想交流、沟通和讨论等环节 ,必然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式朝着科学、求实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的依托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离开了受教育者,也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作为教育活动客体亦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培植和发挥,体现了受教育者自身从“知”到“行”转化以及反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环体的实践意义,这对提升教育实效性有重要的实操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江丽媚 《工会论坛》2006,12(4):91-9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不同形态的逆反心理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定势心理形态,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我们要深刻揭示逆反心理成因,既抑制其消极的一面,又引导其积极的一面,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尤怡芗 《工会论坛》2006,12(2):48-48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要认真研究各类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以便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防止逆反心理产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长达40余年,他用自己毕生的经验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无论从教育者本身还是从受教育者来讲,他都提出了很多好的见解。如"性善论"指出了教育的功能";乐于教育"提出了教育者应具备的态度;"因材施教"指出了教育的方法";取法乎上"则对受教育者提出了要求。除此之外,孟子对为人处事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马秀君 《工会论坛》2004,10(1):57-57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此 ,要认真研究各类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 ,以便做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防止逆反心理产生 ,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意识,把外在的要求变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化的过程和程度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其内在认同和配合,并受某种机制的制约,而在这些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内化机制。因此,学术界越来越重视从内化机制角度研究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家庭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固有的态度障碍、人格障碍等。但就中学生而言,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诱因更多的则是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情境等,即他们的对抗不是固有态度的对抗,而是由于某种引导的特征而诱发的态度对抗。经调查,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家庭中的表现尤为明  相似文献   

19.
论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纷繁复杂的心理、思想情况,加强思想教育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同样,进行心理教育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果把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二者就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使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区别。心理教育是指根据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按照社会要求,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使受教育者确立有益…  相似文献   

20.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整体性教育经验,这种教育经验是由学校提供的,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或在这个过程中无意识、暗示)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