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15,(1)
<正>"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是由国民党军最先叫出来的,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集团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此前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最早的说法出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杜聿明"调离"东北,离职时说过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后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陈诚到东北后,调  相似文献   

2.
正1948年秋,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精心策划了经蒋介石批准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略,妄图先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南满共军主力,将我党领导的南满根椐地"一鼓荡平"待解除后顾之忧后再倾力北上。胡奇才锁定国民党军王牌军"千里驹师"10月19日,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从沈阳地区出动8个师十几万兵力,分3路进军,其中由敌52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组成的中路,沿安奉线(今丹沈线),  相似文献   

3.
刘子君 《党史纵横》2015,(1):50-52,58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俘获了数百万的国民党军俘虏,其中有许多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和中下级军官。仅从全面内战爆发至1948年2月,人民解放军就俘虏了国民党军一百余万人,其中军官就达3万余人。为此,我军展开了大规模的策反瓦解工作,其中对国民党军俘虏士兵的教育改造工作为人们广泛关注,因其直接造成人民解放军军力的大增,迅速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因为整编而被多次改名,从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韩先楚领导的"旋风部队"的威名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旋风部队"的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战场,来自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调离东北时情不自禁的一句话:"在这里,最难对付的是韩先楚的‘旋风部队’。"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出任东北行营主任后也在日记中写道:"韩先楚是很难对付的‘旋风司  相似文献   

5.
1947年冬,我东北民主联军,对敌发起冬季攻势。我炮兵纵队配合主力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彰武、新立屯的战斗。接着,长驱直入,迅速插入辽阳、鞍山一带,出敌不意,于1948年2月6日,攻克辽阳县城,又乘胜攻打钢城——鞍山。鞍山是国民党军队拱卫沈阳的军事重镇,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派主力52军25师驻守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在艰苦卓绝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除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正面的战略决战之外,还通过隐蔽战线的斗争,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积极争取、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投诚,从根本上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瓦解了国民党的党心军心,壮大了人民军队的力量,对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战  相似文献   

7.
俘虏心声     
1946年4月11晚,座落在山城本溪北地工字的辽东军区招待所会议室里灯火辉煌.在辽东军区肖华政委的主持下,东北调停执行小组第廿九小组我方代表许光达、国民党方面代表郭琦、美国方面代表德莱克正在听取各界代表对东北内战的意见.与会代表从本溪人民的愿望讲到国民党军队两次进犯给战区人民带来的灾难,呼吁国民党军队停止  相似文献   

8.
1940年9月21日晚,国民党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111师333旅旅长万毅突然派兵包围军部驻地苍马区(今临沭县)东盘村,捉拿亲日反共的57军军长缪流。次日,常恩多、万毅通电全国,揭露缪流等人的叛国通敌罪行,提出了“锄奸救国”的口号。这就是震惊鲁南苏北的“九二二”锄奸运动,亦称东北军里的第二次“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9.
1948年10月,“西进兵团”被围歼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散布在沈阳、营口等地的十几万人。所以,攻取“固若金汤”的沈阳城、解放国民党军在东北唯一可能溃逃的“水门”——营口,成为辽沈决战的收官之战。解放沈阳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沈阳北郊歼灭了国民党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大部兵力。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后,形势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已经十分有利了。北线战场,东北解放军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卫立煌(时任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集团困守孤城,毫无还手之力。南线战场,豫东战役一举打破中原僵局,战局开始出现有利于我军的重大转折。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困扰我军的一个重大难题愈发凸显出来,这就是如何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1.
在艰苦卓绝的东北解放战争中,我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除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正面的战略决战之外,还通过隐蔽战线的斗争,积极争取、策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率部起义、投诚,从根本上瓦解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间,我党策动的国民党军队较大规模的起义共有五次。潘朔端海城起义1946年5月,东北局势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12.
正1946年1月10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爱国民主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接受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月13日停战令生效后,蒋介石很快便背信弃义,从3月开始,国民党军对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针对国民党军在东北"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6月16日,党中央任命林彪为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党史博览》2006,(12):51-54
从国民党“王牌”新一军腹中脱颖而出;由“丛林之虎”美称的名将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对日作战,建功印缅战场。这一系列的“光环”,使新六军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独树一帜,自诩为“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曾几何时,国民党新六军的战场对手变成人民解放军之后,“王牌军”变成了“豆腐军”;“天下无敌”沦为“天下无能”;“国军老大”最终命丧东北战场。  相似文献   

14.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领导了弋(阳)横(峰)农民大爆动,开始了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武装斗争.1928年7月,信江红军独立团成立.由于该团是在弋横农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的,故班长以上干部几乎全由哗变过来的国民党官兵担任.1929年初,红军独立团在磨盘山与国民党军第36旅周志群部鏖战时发生了闭长黄章、政委刘梦霞策动两个连长临阵脱逃的事件,红军独立团险些全军覆没.赣东北苏区领导人方志敏意识到一支军队必须有一批既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又具有军  相似文献   

15.
民主建国军的由来1945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在邯郸地区歼灭沿平汉铁路北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军、第四十军大部,共三万余人。  相似文献   

16.
1948年春,时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和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奉命率10万大军死守东北名城长春。10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危急之下,郑洞国不得不作出最后的选择,率军投诚。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第一张烈属证究竟颁给了谁呢?近日,笔者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00001号烈属证的是辽宁凤城人丛德滋烈士的家属。丛德滋曾经是张学良将军的机要秘书,后来成为中共特别党员。1942年4月19日,在国民党兰州大沙沟秘密监狱被秘密杀害,年仅32岁。1933年,丛德滋从东北大学毕业以后,被介绍到张学良将军的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1934年,为了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丛德滋开始在一些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和内战行径,不久就被国民党以“共党嫌疑”的罪名逮捕,…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率部在四川起义,突如其来的行动,使西南数十万蒋军手忙脚乱。国民党当局不知所措,大骂郭汝瑰是“共谍”,后来检讨“戡乱”失败原因时,他们把郭汝瑰的起义归结为其中之一。 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郭汝瑰,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铜陵县一个家道衰落的“书  相似文献   

19.
<正>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攻克昌黎,兵锋直指东北战场咽喉要地锦州,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为扭转战局,蒋介石一面从华北、山东抽调兵力增援锦西(今葫芦岛),一面调集飞机疯狂轰炸我后方运输线。一时间,郑家屯、通辽、彰武、新立屯一线铁路、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古都西安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受国民党政府领导的东北军、西北军联台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前去督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继续剿共的国民党元首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