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珲春近郊的“穷二道沟”村.70年代虽更换了一个吉祥而又充满希冀的名字——富民村.但仍没甩掉那个穷字。1979年4月,从乡办企业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傅鸿高和班子成员们勇敢地挑起了致富的重担。他们在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保留了集体的房产,为带领群众走富裕路留下了宝贵的家底。  相似文献   

2.
我叫杜尚臣,从1996年2月开始由双江市东明镇七棵村会计接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我们村是全市闻名的7个后进村之一,村民家里穷得叮当响,村集体40多万元的外债压得人端不过气来。我上任的当天,就有债主催上门来。穷不可怕,怕就怕失去民心。面对烂摊子,我汲取前届班子的教训,加强自身建设,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两年就还清了40多万元的外债,摘掉了后进帽子。1998年7月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村党支部,1998年间月被双辽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经济强村。总结4年来做党支部书记的体会,我认为主要有一条,就是要有群众基础,群众…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一部分有头脑、敢于冒险、勤于奋斗的农民富裕了 ,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然而 ,有些地方的村级集体却一天天穷了起来 ,有的成了“空壳”村 ,有的成了“倒挂”村。集体穷了 ,党支部自身腰不粗 ,气不壮 ,让农民如何相信党支部 ?所以 ,“空壳”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必然减弱。党的威信降低了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这类村也越来越困难 ,最终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一、造成集体经济薄弱的主要原因1.村级集体问题多。一些村集体干部没有发展眼光 ,低素质的村干部借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机 ,分光…  相似文献   

4.
翻开长春市绿园区城西乡四间村1991年前的历史,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村集体负债200万元,群众怨声载道的穷乱场景。5年后,还是在这块黑土地上,这个村的全口径产值已达1.57亿元,利税1580万元,村上缴220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1991年6月,翟振江被乡党委任命为四间村党支部书记。老翟不愧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的事业面前他义无反顾地舍弃了自己致富的项目,走上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艰难路。翟振江上任后,首先统一了班子成员的思想。他对大伙说,我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船营区沙河子乡晓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像燕子垒窝一样先后创建了11个村办企业,开垦了300多公顷果园,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人均年收入2400元。 王荣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呕心沥血,同时,对每一个在致富路上遇到困难的村民也关怀备至,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前两年,二社农民翟万财打算办  相似文献   

6.
我叫毛文尚,自1992年担任抚松县抚松镇南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带领全村166户村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把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经济强村,现在已拥有固定资产1700多万元,年创产值14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6万元,连续6年在全县161个村综合考评中获前三名。回想这8年的经历,我觉得,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带领群众共同发家致富,也才能算是个称职的党支部书记。抓住机遇,发展集体经济村党支部要想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必须壮…  相似文献   

7.
赵学平 《新长征》2011,(5):58-59
通化县英额布镇梨树沟村党支部书记赵敏,是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群众修路引水,带民致富,短短5年的时间,就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村风正、民心顺、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今年41岁,是双阳县泉眼乡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们泉眼村李家社原是远近出了名的“三多社”:荒山多、坡地多、穷户多。前些年我家也是这半山区里的贫困户。1989年,乡党委、村党支部根据我们村的地理条件,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号召村民发展多种经营和养殖业。在党组织的鼓励下,我首先饲养两头母牛,当年获利1500多元。经过几年的努力,现黄牛存栏7头,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6000多元,率先进入了富裕户行列。这时党支部引导我要向高标准看齐,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心想: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摆脱了贫困,是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使我掌握了致富技术,我不仅要回报党,还要向群众传授致富技术,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这  相似文献   

9.
在去年的建设和整顿农村党支部工作‘中,某乡几位干了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落选了。据了解,这几位支书一向廉洁奉公,任职十多年来从不占集体的便宜,从不以权谋私,可就是没有带领全村人都富起来的本事,使得村里不少人至今还没有解决温饱。农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支书。农村党支部书记“官”小,担子重,责任大,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村的“领头雁”,能做到不贪、不占,廉洁自律,固然很好,但仅仅满足于此,却难以赢得群众由衷的掌声。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是紧紧围…  相似文献   

10.
元氏县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涌现出南因镇仝梅吕村、槐阳镇来厢村、前仙乡西岭底村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在全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支部领办,农民入股,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盘活现有集体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杠头沟村是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东北部的一个贫困小山村。邢志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是1994年冬天。用“临危受命”这个词来形容那时的情形再恰当不过了。当时,村里的大小矛盾很多,不但老百姓生活困难,村集体更穷,外债有10万多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3,(7):47-47
2000年年初,靠养鱼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退伍军人王成华被推选为武清区上马台镇西安子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他便给自己定了位——要做党员群众的贴心人。村集体的百万元欠款和长期停水、停电成了摆在他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但那时,由于历史原因,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上年村魂     
1983年,刚刚填饱肚子的抚顺县上年村村民,开始盼着兜里能装儿个钱。村党支部一连召开三天会议研究如何致富,怎样致富。 “集体要富,家家户户也要富”。这是上年村干部的一句口头禅。村党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帮助家家户户寻找一条致富路。几个村民想养牛,村里拿2万元钱帮他们建了青储窖。一个农民有养林蛙的经验,材里就给专门批道沟川给他养林蛙。有30  相似文献   

14.
伊民 《党建文汇》2002,(13):17-17
在创建“党员致富示范片”活动中,广西北海银海区高德镇各村党支部创建示范片“三级联系制度”,即镇领导干部联系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成员联系村党员,党员联系小农户和党员致富能手联系困难农户,形成镇党委、村支部、党员和党员致富能人共同帮助农民增收,走致富之路的格局。镇领导干部要每周3个以上工作日到联系村党支部,村党支部成员要4个以上工作日到村小组,党员和党员致富能手要经常深入联系户,  相似文献   

15.
富裕村里的“穷”支书潘满庆在左云县,距我省首富村上张家坟村不远,有一个下张家坟村。这个村比较富裕,1994年人均收入2.2万元,集体在银行存款1093万元。然而这个富裕村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吴兴有却是"小气"得有名。有人说他犟得不通人情,有人说他是...  相似文献   

16.
地里是无公害特色蔬菜,果园里是日本新世纪梨和韩国黄金梨,圈里是猪和羊……在雁江区白狮村,被村民称为"很有本事的致富能人"、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文,带着记者边走边看.  相似文献   

17.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18.
村党支部书记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头雁”。选准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对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几年来,本溪市委始终坚持把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积极采取“六抓六促”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等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董宝林在“村官”这个基层干部岗位上,已奋斗了十余个春秋。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经过努力拼搏,实现了芦庄子村由穷到富、由乱到安的巨变,村党支部和村集体多次被评为市级红旗党支部、民主政治示范村,董宝林也多次在市、区受奖,成为地区的“名人”。  相似文献   

20.
位于八百里瀚海的大安市大赉乡永昌村,是个有550户、1711口人、4250亩耕地的城郊村。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人均收入1700元,全村90%的农民住上了砖瓦房,永昌村在全市是人均收入最高、集体经济实力最强的村之一,被誉为“翰海小华酉”。富不富,看支部。永昌村有个带领农民致富的好党支部。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有致富办法的党支部不算合格的党支部;没有领富、带富能力的党员不能当支部书记。因而,历届党支部都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从种、养、加到商、工、贸,啥有优势就发展啥。无农不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