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永红 《理论导报》2013,(11):52-52,57
孟子的仁政学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论证逻辑性也较强。但是,孟子与梁惠王在谈话中未注意谈话技巧,薄人厚己,说话太过直接,把理想当现实,在自己与梁惠王之间划下了一道心理鸿沟;且其观点未考虑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及魏国的形势。因此,其学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最终未被采纳。  相似文献   

2.
<正>先贤引文之误,今天竹简之辨,其中有值得思考的道理。近日有机会去清华大学瞻赏著名的"清华简",听"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介绍,他们与2300年前的竹简认真比对考证,发现过去熟读的经典《孟子》中,有段话竟有笔误。《孟子·梁惠王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大意是,《尚  相似文献   

3.
<正>"孤独"在多数人、多数时候的语境里,是个贬义词。"孤",其字根的基本意思是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独",《孟子·梁惠王下》中有云:"老而无子曰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分重视家庭、家族的社会氛围里,孤与独,都是相当凄惨悲凉的事情。后世对于孤独的理解日渐泛化,主要是指"孤单""没人陪伴"的意思。如此看来,"孤独"确实是一个有着贬义色彩的词。发展至当下的网络社会,我们应该不能再说"孤独"了。因为  相似文献   

4.
《孟子·梁惠王》篇对与民同乐的议论,是很有见地的。今天读起来,也还很有启发。先看看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王回答:“不若与人。”孟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宣王又回答:“不若与众”。接着,孟子形象地说明不与民同乐和与民同乐的得失利害。  相似文献   

5.
政者,正也     
政者,正也牛治国“政者,正也”,是《论语》中孔子答季康子问政之语。讲的是为政者当端正,此乃儒家历来所倡导,意以此来垂训政者,警示后人。当今从政者,以此为鉴,也是颇有教益的。以愚之见,“政者,正也”需做到“五正”。一曰心正。古人云,“心如水之源,源清则...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位因经济问题晚节不保身陷囹圄的“公仆”,获准与探视亲友铁窗下相见,此公两眼垂泪久久未发一语,最后挥笔写下“勿以廉小而不为,勿以贪小而为之”两句话,慨然作别而去,观之者无不感慨万端。善哉斯言,足可作为殷鉴。既是当事人痛定思痛的肺腑之言,也不失为对身边亲友的有益警策与告诫。那么,常常处于“廉”与“贪”十字路口的芸芸众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做出“为”与“不为”的正确择抉呢?我认为关键是把好三一曰“慎其微”。即防微杜渐,点滴做起。剖析少数“父母官”的蜕变史,并非一开始就是“狮子大张口”,而往往是从小小不然…  相似文献   

7.
吴燕 《实践》2013,(12):33-33
“全国铁路首席技师”,这曾经是我难以企及的梦想,可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做到了。从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我真正领会到“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每个人,只要心中有志向、有追求、有奋斗,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唯实》2011,(2):95-95
孟子的运气真是不错。一本《孟子》,大约三分之一都是孟子和君王的对话,他或以教训者身份出现,或以批评家口吻讲话,或以杂文家的语气上课,有温言劝诫的,也有连讽带刺的,有循循善诱的,也有夹枪带棒的。可让人意外的是,他的谈话对象,不论是齐宣王,还是梁惠王,抑或是滕文公,都能耐心听下去,没人翻脸,没人拍桌子,  相似文献   

9.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吃苦药、皱眉头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聪明的制药人便想出一个好办法;结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这样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许多人生了病就出较愿意服用“糖衣片”了。“糖衣现象”表明了一种心理,自然使人联想到,领导者应该如何运用批评方式?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指导他们成长,是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不少领导者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领导者说,我一片好心,说他几句,他就不舒服了。而被批评者则说,批评是件好事;但他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双方都在感叹,不否认都是“好心”,…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凡地方领导,无不想建功立业,在任期内有所作为。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干部都能实现理想,干出成绩。常见有些领导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雄心勃勃,样样都要“争一流、当先进”,本想“大有作为”,结果却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扯断犁弯累死牛”,劳民伤财遗祸患。其原因之一恐怕是没有处理好“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孟子曾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明代吕坤也认为“有所不为,为必成”。其意是说“为”与“不为”乃一对矛盾,“有所不为”才能“有…  相似文献   

11.
梁惠王就如何治国兴政请教于孟子。孟子给梁惠王谈得最多的就是要老百姓要有"恒产",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养生送死无憾,民生有保,国家才兴。孟子说:百姓有了田产,满种桑麻,养鸡喂猪,五谷丰登,牛肥马壮,老百姓丰衣足食,有吃有喝,"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因为老百姓有了自己的恒产,就会努力生产多打粮食,发展田园经济,这样对上可以孝敬父母,自已也足够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可现在埋没人才的现象在不少地方还依然存在。究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没把埋没人才当过看。 埋没人才者也有种种开脱自己的“理由”:一曰“不了解他”。一个单位、部门那么多人,哪能都了解?这似乎是实情。但作为领导,不能以此为挡箭牌。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领导的职责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而做好这两条,离不开调查研究,求得对下属情况的了如指掌。如果老是关起门来想主意,不把功夫下在了解人、使用人上,就难以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二曰“年轻,没经验”。须知,经验和年龄有联系,但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而且经验不是自来就有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诚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经验够不够,只是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13.
改也难     
陈四益 《廉政瞭望》2010,(20):49-49
领导人一讲话,媒体便说“发表了重要讲话”。是否重要呢?并非全部。有的确实重要,有的不过是礼仪上的门面话或寒暄时的客套话。如果都冠以“重要”,真正的“重要讲话”也就无从凸显了。都重要即都不重要,这道理并不难懂。  相似文献   

14.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15.
我是四川省南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大家都知道,一个党员干部在八小时之内,既有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又有群众监督。而在“八小时之外”失去了这些监督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党员的形象呢?我认为,关键靠自己来“制欲”。人,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欲望,一时一刻也不能没有。有欲望才有原始动力,才会有追求、有奋斗,才会有累累的成果和无悔的人生。没有欲望,人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与生存的活力。然而,古往今来,劝告人们“制欲”的箴言诫语却比比皆是。《礼记·曲礼上》曰:“欲不可从(纵)。”为什么?俗话说:“人心…  相似文献   

16.
廉官的自律     
郭庆晨 《党课》2013,(17):79-81
知道中国古代廉官重视名节、不容“贪”宁染身,是读了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一钱斩吏”的敝事: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相似文献   

17.
名言警句     
《党员干部之友》2014,(4):44-44
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马寅初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球贻琦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暴风疾雨下,铁老大曾多次屹立不倒,但在今次“两会”上,证明了铁路改革根本上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相似文献   

19.
王卉 《前线》1999,(1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明朝文人陈继儒的一幅对联不知引起过多少代人的遐思和感叹。它向人们昭示了一种恬然自得、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了一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潇洒和超脱。在当今社会有些人感叹“活得累”的时候,我不禁想其实想活得轻松也不是件难事。那就要看您能不能超越这两个字“名、利”。大凡俗世间的烦恼多因各种欲望不能满足而引起。而在各种欲望中尤以名利关最难过。“名”,字典里的解释是“名誉,声望”;“利”的解释则是“利益”。一点名利之。C也没有的人是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烟民爱烟爱到“当饭吃”的地步,似不足为怪。鄙人经济不宽裕,宁愿饭吃差点也不能断烟,故妻子有时讥语可以把烟“当饭吃”了,我也不想反驳,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