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征胜利80多年来,"长征"一词已经超越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段红军长征历史的特指,不断被赋予新的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内涵,逐步化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改革、开放、富强、复兴征途的精神象征和文化标识。"长征"胜利之后的征程便是"新的长征"。整个中共党史的历程,就是一个长征的过程,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征",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长征"。长征不仅是军事的长征、历史的长征,而且是精神的长征、时代的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而言,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在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77年的奋斗历程中,有两个使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重大转折,出现历史性大发展的时期: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时期,一个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所处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政工师指南》2007,(5):93-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所做的全部工作可以说是"两个建设"或者说是"两个伟大"。这"两个建设"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前一个"建设"需要后一个"建设"提供坚强的保证。这"两个伟大"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重要精神,对于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深入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过程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要义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由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必然反映。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由中国国情──不均衡性所…  相似文献   

6.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特...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的说法包括了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前结束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急于求成等历史事实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史背景的一个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初始阶段、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的很长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与具体过程的一个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逐步完善、永无止境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实际上已经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包含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而且能够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指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理解: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的八个战略问题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集中阐明了关于发展的八个重要战略问题。第一,战略任务。跨世纪的任务许许多多,最根本内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始终明确这一战略任务,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第二,战略布局。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建设是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战略途径;而改革开放又必须有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可靠的政治保证。这三方面是跨世纪发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0.
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龚育之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特点,就是认真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高度评价了13年。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第二个阶段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到20世纪末;第三个阶段是从21世纪开始。波阔壮阔的13年,纵跨这三个历史阶段。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两年多不到三年的时间,还属于第一阶段的收局。新时期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收局,是一个坚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些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党的文献》第二期刊登逢先知《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闭幕会上的讲话》,其中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三个层次上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一个层次,即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层次。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这三者贯穿和渗透在小平同志的全部理论之中,也是小平同志能…  相似文献   

12.
绘制新蓝图     
《小康》2021,(7)
正从各省区市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决心和信心来看,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已经化为中国人民扎扎实实的行动,以奋斗创造了历史的中国人,也将用实干成就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发展两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政治文明建设呈现出不同特点,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就。十年文革留下了可资鉴的重要教训,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的历史空间。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思想工作》2007,(11):6-6
1.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一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礼全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李耀楠,李俊,王化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积极稳妥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以贯之的根本追求和坚持不懈的求索目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李世安 《人权》2014,(1):15-17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成就时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这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生长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邓小平以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为前提和基础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其生长点有三个:①立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总结苏东剧变的沉痛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深刻时代前景和第一个生长点。正是在战后风云变幻的和平与发展时期出现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的国际环境中,邓小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的界定,从理论上廓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带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里的"新时代",一是"新"在对毛泽东作为艰辛探索者、邓小平作为主要创立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坚持和划时代发展;二是"新"在肩负使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更大历史使命;三是"新"在着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高科技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产党自我革命能力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更大历史作为;四是"新"在充分肯定中国所具有的中央领导、经济体制、大型经济规模和内生动力等优势,激发更强胜利信心。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23,(1):4-13
<正>2022年,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事业扎实推进。2022年,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远征。  相似文献   

20.
十五大报告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提法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指导里义1.首称"邓小平理论"在中央文献中升五大报告第一次称"建设有中国q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之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