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主体是民事权利的享有者和民事义务的承担者。民法理论关于民事主体存在二元论和三元论之争,二元论认为民事主体只有自然人与法人,三元论认为尚应当包括非法人组织。在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且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传统二元论立法和理论显然与社会生活脱节。我国承认"其他组织"成为民事主体的做法是在继受德国民法理论过程中的一次有益革新,其中的实用主义精神值得赞同。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新的时代课题。"两新"组织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企业职工流动性大等因素,使中国共产党在"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指出在新形势下,对"两新"组织的党建创新已成为必然,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信息权益的本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龙 《法学》2012,(2):94-102
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基因科技迅猛发展并带来巨大产业回报,基因已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资源,成为基因技术研究成果之源泉。人类基因蕴含着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其利益关系涉及主体众多,就谁应享有人类基因信息权益的本权问题,各国理论观点纷呈,尚未求得一致。"人体组织提供者本权说"较好地克服了其他学说存在的不足,通过"告知后同意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了利益平衡:在给予人体组织提供者本权保护的同时,认可研发者对基因技术成果的权益;在承认人体组织提供者直接分享利益的同时,认可其他主体通过对技术成果的国家税收、强制许可、合理使用等实现的间接分享,鼓励非金钱形式的直接分享。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学》2017,(1):76-93
《民法总则(草案)》采取的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基本分类方法存在分类标准不清晰、立法体系衔接难度大、规范效果存疑、价值理念定位偏差等不足;新增"特别法人"一节在科学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上值得商榷,尤其是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存在明显问题。民法典中的法人分类应从法人本质出发,依据意思自治程度与方式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私法人可分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或捐助法人),社团法人可以再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民法总则(草案)》将非法人组织作为第三类民事主体专章规定值得肯定,但在名称表述上应继续使用"其他组织"。其他组织经登记或批准均可成立,对其应采取概念加列举的方式进行定义,并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类型化。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枫 《行政与法》2002,(2):17-19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不甚明确的现状,提出行政规定的制定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但也不排除某些被授予了抽象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6.
"体奥动力案"是一起因网站未经许可同步转播电视台直播的体育赛事节目而引发的网络侵权诉讼。此类案件涉及体育赛事主办者、现场拍摄者、广播组织者以及其他中间商等多类主体,不同主体基于其在赛事转播整个技术流程中的位置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体育赛事转播权"是赛事主办方和参赛组织享有的民事权益,其权能在于禁止他人进驻比赛现场进行拍摄、转播。经"体育赛事转播权人"许可进驻比赛现场拍摄、转播的电视台等广播组织对其拍摄、制作、播放的节目信号享有广播组织权,其权能在于禁止他人无线转播其节目信号,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尚无法控制所谓的"网络盗播"行为。  相似文献   

7.
"伊吉拉特"在阿拉伯语中是"迁徙"之意,其经历了三次迁徙浪潮.我国的"伊吉拉特"组织犯罪活动是受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迁徙"活动影响发展而来."伊吉拉特"组织是一个宗教极端组织,提倡以暴力恐怖犯罪方式,通过"圣战"达到分裂新疆、建立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的目的.当前我国"伊吉拉特"组织在犯罪主体、犯罪手段、犯罪行为、犯罪方式、犯罪动向等方面呈现新的犯罪活动态势:成员趋于复杂,体系松散;借助各类媒体,加强极端宗教思想渗透;行为愈加暴力,疯狂地发动恐怖袭击;加紧内外勾连,接受境外指挥与培训;非法越境、就地"圣战"愈发突出等.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从行为主体角度讲,目前我国颁布实施的卫生法律、法规的适用对象都是从事特定卫生相关专业经营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三大类行为主体。卫生执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对"个体工商户"进行主体定性问题。特别是《行政处罚法》实施后,如何界定"个体工商户"的主体性质更显必要。因为对其界定的主体性质不同,将直接影响处罚幅度和适用的处罚程序。《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在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处罚时,对公民可以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目前不论在执法实践中,还是在学术界对"个体工商户"的主体性质均存在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应将"个体工商户"按公民论;另一种则认为应按其他组织论。本文试对"个体工商户"的主体性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组织理论中的"封闭模型"和"开放模型"的基本内容并对他们的贡献及局限性进行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种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每种组织理论都有其存在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主体,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并不成熟,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与借鉴: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我国正蓬勃发展。本文对国外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中形成的较为通用和成熟的做法进行比较,从而发掘对我国政府建构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行政机关是行政法中重要的行政主体。本文主要从社会学中"社会组织"的角度,结合社会组织的目标、结构和管理三个方面,对其目标、结构和管理进行探讨,并对其对行政行为的影响作浅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莹 《政法学刊》2010,27(5):87-92
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有组织犯罪侦查工作也基本上能适应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案数量、社会破坏性的迅速增加,以及跨国有组织犯罪对我国的影响和渗透逐步扩大,现有的侦查主体之设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应分析西方主要国家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我国有组织犯罪侦查主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6,(1):74-85
独立承担责任是否为法人的基本特征尚存争议。大陆法系的民事主体只有自然人与法人,独立承担责任不是法人的特征,合伙企业也是法人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法国、日本等国采取广义的法人概念,德国等国却采取狭义的法人概念。法人是"模仿自然人"而产生的法律拟制物,不是自然人的"对应物"。从"自然人—法人"两分法理解法人概念,是对法人概念的误解。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的本质特征。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具有权利能力,均为民事主体。独立承担责任是法人的根本性特征,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社会组织才成为法人。权利主体与独立责任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具有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的主体只有自然人与法人。普通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组织,为典型的第三类民事主体,但非法人组织具有广泛性与开放性。中国的法人概念是由历史形塑而成的,与德国、美国的概念基本相同,甚至比德国的法人概念更完善,可以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首次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将法人犯罪法定化,把法人犯罪列为公约管辖的范围。公约规定了法人犯罪的范围、法律责任、法人责任与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关系、法人责任的裁量等内容。这为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提供了国际法根据。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与公约中"法人犯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的名称不同,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范围不同,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不同,法人责任是否影响实施此种犯罪的自然人的刑事责任不同。以公约为视角,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在保持"单位犯罪"的名称、单位责任的双罚制原则、洗钱犯罪与受贿犯罪的单位主体等不必修改的前提下,要将单位扩充为某些犯罪的主体,增加规定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完善单位责任与实施此种犯罪的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规定的罪名应当是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该罪的犯罪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社会管理秩序;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同时实施了手段行为——"暴力、胁迫"——和目的行为——"组织";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从立法的角度分析存在重大缺陷,完善方案是在我国刑法中设立常习乞讨罪与组织、强迫、诱骗乞讨罪。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内在生态的学习型组织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企业不仅要构建组织与环境的外在生态,而且还要处理组织内部要素之间的内在生态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企业需要在组织主体、组织空间和组织时间上实现内在生态化,分别形成学习主体模式、学习运行模式和学习发展模式,从而构成基于企业内在生态的学习型组织模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如何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它对确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其他内容具有决定性影响。各国确立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理论基础有信托理论、"私人总检察长"理论和监督制约理论。虽然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范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为了确实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我们可以借鉴上述理论基础,将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确立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相似文献   

19.
《WIPO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反映了现代传播技术发展背景下广播组织的时代需要,它扩大了广播组织主体的范围,增加了广播组织的权利内容,强化了对技术措施的保护,并在均衡广播组织与广大公众之间利益的基础上,规定了权利的例外与限制.《WIPO保护广播组织条约》的即将出台,将和WIPO的另两个条约WCT和WPPT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INTERNET条约"体系,对我国著作权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行政与司法系统协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导模式.在我国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趋向善治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角色重新审视,客观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参与路径进行设计,以求增加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公共空间,提高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利益聚合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