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文学批评的“文学”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的“文学”属性在过去的理论中是根据批评的对象所确定的 ,这是一种直观的认识。以对象确定其属性 ,其自身的品质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定。文学批评“在文学中”,并不是与文学创作并立的在之外。这种“在”体现在批评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批评从来就不是附属于创作的存在 ,恰恰相反 ,创作与批评结成对象性关系 ,其自身的“文学性”才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一种以旧翻新的批评游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夫生 《求索》2005,(4):146-148,157
“生态批评”是亚里斯多德的“有机整一律”的当代翻版,是古老东方“天人合一”观念的晚来发现,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下套用。从理论基础到方法论,它都不过是西方文论中以旧翻新的一种话语策略,是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批评游戏。  相似文献   

3.
陈靖怡 《前沿》2013,(2):114-116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生态危机催生的结果,也是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自身发展的的内在需求,而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也为她们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强加于女性和自然身上的任何压迫,希望实现男性、女性、自然的整体和谐,希望为解放女性、拯救自然和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面对自然与精神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来自社会生态危机,正是有了“文明”,自然生态危机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寻求救治生态危机时恰恰用“文明”作为救治“手段”,表明人们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中。人文精神靠技术理性辨证地发展;技术理性在人文精神中物化、异化,目的、手段及其功利主其要素。自然技术化、社会技术化、人性技术化正是地球人类全面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质世界日益丰富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日趋复杂、多样.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在科技时代实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既有利于社会、科技、人的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又能深刻的体现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周燕 《观察与思考》2012,(12):62-63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作为当代的浙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新型的浙江人文精神.志愿精神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所体现出来的“以志愿谋求公益”精神,不仅体现着公民积极自救和互救,更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篇目试图解构浙江共同价值观在志愿服务进程中的价值指导机制,以探寻志愿服务中制约因素的破解之道,寻找志愿服务发展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必然带来文学和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的对立和互动.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边缘群体往往由于受制于西方主流群体的霸权意识而处于被动的境地,文化身份也在思想偏见的作用下被“妖魔化”,逐渐失去本土特色.文学伦理批评在伦理层面促进精神互通性来实现文化的交互性,为边缘群体身份的重新认同和建构指明“去妖魔化”的路径,并将文学研究推向一种对人文精神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红 《淮海论坛》2011,(3):39-41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内涵 当前,“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等名词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医学人文精神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所有的病人都应一律平等对待。在西方,一般认为比较系统的医学伦理规范源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这也体现了古代医德中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从宏观层面高屋建瓴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历史重任与使命设定为中国当代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向与理论指南.余虹的“后人本主义”批评深入发掘了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已经蔚为大观的“生态”维度,为我们审视与分析中国当代生态审美文化尤其是生态艺术提供了非常深刻的启发与引导,值得我们在学习十八大报告之时深入领会.  相似文献   

10.
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心灵和谐,为我们构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基础.台州作为“和合二圣”的故地,是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地域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和合思想资源.本文通过对台州“和合”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以及对台州历史人文精神的影响等进行调研,并对弘扬“和合”人文精神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如何使人文精神在政治学科中得到贯彻、落实,是政治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探索的问题。一、给人文精神以自由空间,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是培养人文精神的前提1.树立人本理念,营造人文环境,为学科教学培养人文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学校的人文环境在人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是一所历史名校,校园中的大成门、府学宫、戟门体现着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学校提出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理念和“人本立校、法规治校、…  相似文献   

12.
贾毅平 《理论月刊》2006,(11):86-88
本文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探究“忠恕之道”的本原意蕴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意义,旨在阐发儒家的“忠恕之道”,使用儒家的“忠恕之道”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驱使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展开批评,进而弘扬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将儒家的“忠恕之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建设和文化精神的提炼.明确提出了“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时期江苏精神。“三创”精神“是新时期江苏人文精神的鲜明特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江苏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必然体现在新的理念、新的建设目标、新的建设路径和新的制度保障等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美好画面.  相似文献   

15.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经典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电视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相比起步较晚 ,并在方法上对后者多有借鉴 ,但这些并不影响女性主义电视批评所取得的成果。批评者们较好地运用了女性主义各流派的多种理论方法 ,显示其批评的厚度 ,并在理论建设和批评方法上体现了创新思维 ,开创了“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艺学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生态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的精神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变量。艺术的价值也是精神的价值,真正的艺术精神等于生态精神。生态文艺批评又是一种更看重文学艺术内涵的文艺批评,它并不排斥形式主义的文艺批评以及其它类型的文艺批评,因为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多元共存”。  相似文献   

17.
呼唤“超批评”华东师大文艺学研究生铁舞华东师大文学所副所长夏中义○铁舞:当下批评界似比创作界热闹。譬如,继“两王之争”(即王彬彬与王蒙之争)后,有人提出目前亟需一种“不宽容”的批评;又听说北京批评界对上海提出的人文精神讨论颇有异义;至于对9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钱拥军  郭定昌 《求索》2007,(5):81-82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时代的声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流行音乐文化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世俗化的倾向。流行音乐文化的世俗化体现了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建设,解决好“扬弃”问题;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投入于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与创作;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云得煜 《求索》2013,(8):155-157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涉及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显示的自然观、他对自然所取的姿态有一个从早期到后期的嬗变过程,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海明威的自然姿态中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与吊诡之处,乃至存在着生态批评在处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中无法摆脱的困惑.这一难以解答的悖论中隐含的仍是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这一吊诡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生态批评.而是希望从中引发更多有关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明 《思想战线》2005,31(4):90-96
美国当代生态批评首次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引入生态视角,将生态思考融入文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在跨学科的生态与文学视野中重新思考人类的自然观,积极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关注生态和谐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以提升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形成了以生态整体观为核心的思想内涵。同时,美国生态批评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流派,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些理论尝试还有待于改进,需要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符合时代精神与生态文明前景的生态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