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康德在论述他的图型时,完全超出了他本人的意图.虽然时间仍作为先验图型连接范畴和直观杂多,但是其间却发生了矛盾及丰富的涵义:异质的歧义性,图型涵义的广泛性,以及孕育出经验图型等.这些内容丰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韩璐 《前沿》2012,(16):49-50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哲学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图型”的分析与阐述,阐明了“图型”说沟通了感性与知性领域、实现了感性经验向先天综合知识的转化的重要意义,并以“图型”说为切入点,阐释了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古典哲学的视阈内,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问题不仅关系到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康德),而且关系到主客体同一性问题(黑格尔)。康德将知性范畴作为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他通过先验演绎完成了对范畴适用于经验对象的合法性证明;黑格尔则在《精神现象学》中,将知觉事物、主客对立的存在形式、现象世界和规律世界证明为力的概念的自我排斥和分裂的结果,从而在客观观念论的意义上论述了概念的客观有效性。黑格尔对概念客观有效性的论证也可以称为"(精神)现象学演绎"。  相似文献   

4.
先验演绎的任务在于证明纯粹知性概念的客观有效性,即"我们能够认识什么",其包含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两个方面。其中,主观演绎的目的在于证明知性的能力自身,而客观演绎则要证明知性的能力界限。据此,在关于先验演绎的论证路径的讨论中,围绕着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的关系,出现了两条演绎路径:一是以康浦·斯密为代表的"穿插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穿插于主观演绎的开头与结尾的正中间;二是以邓晓芒先生为代表的"上下论证"路径,即认为客观演绎是从先验统觉出发的从上到下的路径,而主观演绎则是从经验性出发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两者是双向的、互补的。但是,此两种路径或容易被贴上"心理主义"的标签,或容易产生"独断论"的误解。因此,应尝试转换视角,淡化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之关系,抛开先验演绎路径的"形式",从其"本质"出发,以先验统觉为中心,以论证先验对象与经验对象、先验统觉与先验范畴的"同一性"为线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5.
陆通 《长白学刊》2013,(4):23-26
想象力是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还是在费希特的知识学中,想象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康德先验哲学的知识建构中,原本用来联结感性杂多和知性范畴的想象力却在B版的范畴之先验演绎中发生了退却。费希特作为康德哲学的后继者,在他的知识学建构中重新肯定了想象力的地位与作用,即在康德退却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前进征程。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的崇高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德对崇高范畴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论分析,并且在其所建立的先验哲学体系中.将这一理论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确立下来.崇高是康德哲学实现由自然到自由、感性到理性过渡的基本中介,作为美学范畴的哲学意义,在康德理论体系思想中得到了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7.
异化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青年马克思的主要批判工具。但是在1845年之后,异化概念明显淡出马克思的文本,而后在《资本论》中再度出场时已非原先意义上的使用。1845年之后,异化范畴淡出马克思的文本,根源于马克思对奠基于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知性逻辑的超越。马克思之前的全部哲学,从形而上学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成为知性逻辑视阈下对人的抽象,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则根本拒斥形而上学,并在实践逻辑中实现了对于人本质的全新解释,人的本质由知性逻辑判断下的预设变成了实践基础上的生成,于是,异化失却了异化的主体,异化概念自然淡出马克思的文本。而后异化范畴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重回马克思的批判视野,但这时的异化已不再是人本质的异化,从根本上来讲只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正是在马克思解释世界到重建世界的理论变更中,异化范畴在马克思文本中的地位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8.
刘祝环  李永洪 《前沿》2011,(24):64-65
老子的"道"具有不可言说的至高地位,我们的感性不能直观它,这使得"道"和康德的"知性物"概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老子的"道"是可以为我们所认知的,这一点又不同于康德的"知性物"。老子认为我们既不是用"心"来思维"道"的具体特征,也不是用感性来直观"道",而是用"心"来观照"道",也就是直观"道"。这样就和康德"智性直观"的概念有了契合之处,但不同的是,康德认为人类不可能拥有"智性直观"。  相似文献   

9.
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是康德的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畴的先验演绎论证了范畴这种先天认识形式得以保证的先天根据以及范畴是怎样应用到对象上的.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在先验演绎过程中起着指导与根源作用,而且先验演绎的过程处处都体现人的主体能动性.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的"哥白尼式革命"也在先验演绎过程中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0.
在1781年前后,康德接受了理性心理学的人格概念,它有着两方面的规定:一是保持灵魂自身号数上同一的统觉的先验统一;二是意识到自身是同一的经验性实体。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康德强调人格性概念的实践运用,由此实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根本性转变。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到《实践理性批判》,康德除了进一步表明人格是以人格性作为自己的规定根据的这一思想外,还将人格概念置于不同的“关系”范畴下揭示出由一般实践理性向纯粹实践理性逐步进阶的自由范畴。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对人格概念的解释进入到“模态”的范畴层面,明确其实质就是“归责”。深入地把握人格概念的丰富内涵,对于准确理解康德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唯物辩证法中本质与现象范畴反映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内与外的联系。目前,已有许多文章和教科书对这一对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遗憾的是,所有论述都忽视了马克思早已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本质与现象之间存在着中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地租时指出:“但是在现实中这种联系(地租的本质,引者注)是不表露在外的;相反,地租在这里是以实际的土地来计量——因此,一切中介过程都被砍去了,而地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宏观经济管理必定采取以市场为中介(或客体、对象)的间接管理形式。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客体也必定是市场这个大概念中的一个更具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有一种理论概念运用的范围很广而且甚多歧义,那么符合这种情况的恐怕就非异化这个概念莫属了.什么是异化,异化这种现象的存在范围究竟有多广,其存在时间有多长?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论文看,似乎从宇宙范畴直到人的心理活动都存在异化,而且异化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发生和存在相伴随,并且还会同人类的发展一样永远不会终结.各种各样看法的存在,使得异化这个概念至今莫衷一是.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心内容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和方法去分析纷繁复杂的异化观点,还是良莠不分地听任各种思想纷呈以至马克思的异化论也变得模糊不清?为此特作异化论三题,联系历史上和现实中一些有关异化论的说法,着重说明马克思异化论的精神实质和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异化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行动单位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数量概念表示,社会行动单位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关系范畴则表明,某一区域内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的性质.从村庄层面看,社会行动单位具体为村庄行动者.依此界定,村庄行动者可分为宗族、户族、小亲族和个体家庭四种类型,相应地,村庄亦可分为宗族型、户族型、小亲族型和个体家庭型.  相似文献   

15.
"出现"是一个沟通先验和经验的概念.通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有关出现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出现的含义,出现的划分,出现的实质,出现的条件,出现的过程.用于表达出现体现了康德的写作精神,是理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介”范畴研究逐渐为哲学界所关注。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拓展,理论界对于中介的认识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分歧与争论依然存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介的含义和本质一般来说,学界都同意中介属于间接联系范畴,表征的是矛盾双方联系、过渡、转化的环节,但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仍存在着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中介这一范畴,一方面指的是一种中间状态、过渡阶段、转化的实物;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实物与质上邻近的实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决定的它的地位、作用。第二种观点认为,中介首先是一…  相似文献   

17.
质和本质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和本质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涵义不同,不能混淆。首先,质是某物区别于他物的规定性。我们说某物之所以成为某物,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质。质与存在具有直接同一性,某物一但失去其质,就不成其为某物。本质也是对他物的关系,但它是对于自身的否定物(现象)的一种规定性。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本质在自身内具有与它物的联系,具有自身的中介作用。因此本质具有非本质的东西作为它自身固有的假象。”(黑格尔:《小逻辑》第114节)换言之,本质是通过它自身的现象反映出来。在黑格尔那里,质、量、度是放在“存在论”中一个一个地考察的,而“本质论”中的范畴是一对一对地考察的。因此本质较之于质是更深一层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在康德的建构主义认识论中,由于知性源始的客体化活动对时空的规定作用,时空成为人类用来间接地与物自身产生关联的一种认识手段而具有曲行性特征,康德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对时空的两个先天性论证的。忽视时空的这一特征,认为作为纯粹直观的时空是人直接认识事物的标志,从心理学、逻辑学、经验论和实在论等角度对先天性论证进行解读,将无法把握康德认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它从概念到原理都很抽象,难理解。若弄不清什么是规律,就无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就谈不上按客观规律办事。要讲清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必然涉及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这两对范畴。而课本并没有谈及这些范畴。对这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深入浅出,突破概念。规律这一哲学概念在现行教材中表述为: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个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应该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划清必然和偶  相似文献   

20.
夜间雾天条件下摄像设备获得的图像常出现颜色失真、光晕伪影等问题,这会导致图像信息丢失,不利于对图像内容信息的提取,给视频侦查工作带来困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像素级Alpha混合方法。首先依据大气散射模型,对图像中光源区和非光源区分别依据亮通道先验和暗通道先验估算相应的透射率,然后基于亮度感知权重图有效地把二者融合为一个混合透射率。接着,基于Retinex理论,使用一种通道差分引导滤波方法来估计环境照度。最后,在处理实际涉案图像的实验中表明,该方法能在颜色一致性和减少去雾图像中的光晕伪影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能为公安侦查工作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