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应该关注资产价格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话题。本文以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为时间窗,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股价指数的增长率作为资产价格变量,研究其与货币供应量M2和M1的增长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 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而短期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房屋销售价格和股价指数的变化都会显著地引致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变化。因此文章建议我国货币政策应该逐步关注资产价格。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货币政策变量与股市主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以金融资产价格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却对股市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股价与成交金额的波动均与货币政策变动有深刻关联。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一年期存款利率对股指存在正向的影响,而准备金率对股指则产生负影响;货币供应量对股市成交金额产生正向的影响,一年期存款利率对股市成交金额产生负影响。短期内,各主要货币政策变量几乎都能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但是,信贷额的变化对股指与成交金额在长短期内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协整的边界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实际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长期弹性与短期系数,同时纳入CUSUM和CUSUMSQ检验来验证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是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应该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2012年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依据是:(1)2011年1~3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1~9月的18.96%下降到13.04%,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则从同期的20.87%下降为8.85%,一个"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一次"负向的"货币供应冲击。(2)计量研究结果发现,货币供应、产出(GDP)增长对价格变动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随着货币供应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下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弱,2012年将是一个通货膨胀上涨率逐渐下行的年份。(3)由于当年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当年的经济变量,运用"预调"和"微调"来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存在,可能会加剧经济的波动。因此,遵守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在15%以下来稳定公众预期,应当是一个优选的政策,可以实现9%上下的经济增长率和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庞晓波  马少康 《求索》2011,(2):8-10
萨缪尔森的世代交叠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动态无效时,货币具有增进社会福利效应。本文基于扩展的AMSZ准则判断经济的动态效率,并考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动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1985-2008年间的AMSZ指标呈逐渐恶化的趋势,货币供应量是该指标的格兰杰原因,据此认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改进动态效率具有正向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宏观调控,更好地保障经济运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推出了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的重大改革举措。一、监测货币供应量是国家宏观调控转变的重大举措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的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和流通中现金的支配权属于这些金融资产的所有者,只要他们愿意购买,就实现了交易。货币供应量将现金和存款视为一个整体,以流动性的强弱为准则,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核…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出发,选取货币供应量、利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具有一定的调控效果;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价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利率调整不是调控房价的有效手段;利率政策有较长时滞,但对房价波动的贡献度大于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罗治光刘骅叶建新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改革规划时已明确提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目前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流通中的现金M0、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而究竟是控制M1还是控制M2,值得...  相似文献   

9.
数字解读     
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将增长13% 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将增长13%,现金投放1500亿元以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3万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货币均衡就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与社会对货币的供给基本一致。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概念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谓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供求及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大致趋向的变化状态,也就是说,货币均衡的含义是指货币供求之间存在的基本一致的趋势。 在纸币流通时期,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或者说,纸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量相差太大,要使纸币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的货币符号,必须打上权力的烙印,强制流通。随着中央银行的诞生与国家垄断的形成,货币发行也就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特权而存在。这时,作为国家的代表——中央银行来说,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货币供求平衡,即:应发行多少货币才是均衡的货币供应量?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发行过少,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发展对货币的需要,会出现“货币饥荒”,使生产萎缩,商品供应不足;如果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客观的货币需求量,则会出现物价上涨、币值下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发行权被中央银行垄断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的增减必须由中央银行来进行调节。 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主管货币发行、创造信用的中央银行,又是具体经办存、放、汇等具体业务的商业银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1.
数字     
《中国人大》2008,(24):6-6
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争取增长17%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争取明年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增强,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目标的有效控制。本文在对内生货币理论做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内生性以及电子货币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表现,并用传统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绍锋  詹萌 《求索》2012,(6):12-14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的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外汇占款影响到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最终造成流动性过剩,产生通货膨胀,并具体给出了各变量之间影响的大小和影响的持续性。最后,提出加快汇率制度改革,促使人民币价值的理性回归,以纠正外部失衡,缓解国内的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14.
对1996-2005年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力  杨柳 《理论月刊》2006,(1):97-99
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以及宏观环境变化的分析,建立通货膨胀率的ARMAX模型,分析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较难解释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第二,投资增长并非通货膨胀的直接成因;第三,能源价格攀升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2011年1月—2017年9月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验证了我国银行主导型影子银行及其主要业务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及传统信贷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广义信贷考核与影子银行信用货币创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影子银行业务扩张及其信用创造功能总体上促使了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银行贷款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货币供给渠道。其二,与其他业务相比,影子银行业务中债券投资、同业业务对金融机构银行信贷总额具有挤出效应,而在货币供应中两者信用创造功能较强。其三,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广义信贷考核对影子银行业务及其信用货币创造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货币和准货币供应量、CPI、PPI、CGPI等大量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状况,进而分析了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物价水平和经济滞胀等层面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在财政政策中持续增加"民生"支出、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和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目前中央银行无法找到比货币供应量更好的中间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日益降低的情况下,文章从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货币政策态势、预测未来GDP和通货膨胀变动等方面论述其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提出将长短期利差纳入监控指标之内,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3,(3):26-27
自2012年的经济统计数字公布以来,围绕着中国M2(又称广义货币)数量,众多财经媒体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甚至连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也在"2012经济年度人物"上表示:"现在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得太快。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近年来多半情况下M2的增量超过GDP的一倍。M2的总存量已经是90多万亿,几乎和欧盟相当。这么多的多余货币,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9.
资讯     
2006年人民银行新增贷款 2006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5日在南昌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06年主要工作,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凋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泡沫成因新解: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方  周建军 《求索》2008,(4):6-11
对于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严重化并最终崩溃这个问题的解答已经有很多种理论假说进行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足以让所有人相信且能得到实证的有力支持的理论。本文结合对我国现实状况的观察,循着货币虚拟化轨迹试图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并选择不同的货币指标和信贷指标如货币供应量、信贷额、利率等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的货币积聚假说的指标,通过考察这些指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对该假说作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