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岱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境内,地处贵安新区和毕水兴经济圈结合部,2013年3月被列为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从2008年开始,六枝特区就以郎岱镇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决定把郎岱镇打造成为六枝特区"一线蔬菜基地",鼓励农民种植蔬菜或流转土地,通过补偿部分土地流转费等办法,吸引大户、企业参与种植,培育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2.
从南乐县城驱车西行,记者进入元村镇东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连一个的乡镇企业,这是濮阳市八大工业园区之一的元村蔡庄工业同区。再向前走,透过雕龙牌坊。是一排排整齐利落的农家小院和一栋栋设计科学的商贸楼房,这是市委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元村镇蔡庄村。  相似文献   

3.
陈志珍 《学习月刊》2012,(2):143-144
近年来,英山县抢抓新农村建设、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机遇,打造宜居文明乡村,建设精神文化家园,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建成生态文明新村示范村52个,其中省市级生态文明新村8个。今日的英山农村,一栋栋造型美观的楼房与青山绿水相辉映,呈现出"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生活在幸福之中"的美好景象。  相似文献   

4.
正六枝特区党员干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进农家门、看农家地,帮农户算增收账、传致富经,确保不留下一个贫困乡镇、不遗忘一个贫困村寨、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落下一位贫困群众。春回大地,万物吐绿,"画廊六枝"一片繁忙景象。六枝特区广大党员干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聚焦精准二字发力,纷纷进农家门、看农家地,帮农户算增收账、传致富经,确保不留下一个贫困乡镇、不遗忘一个  相似文献   

5.
康吉仁 《党建》2010,(11):32-32
从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瘫痪村,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山西省晋城市崔河村通过精心打造五把"金钥匙",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崔河人拢到一起,和谐奋进,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6.
走进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可见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一排排温室大棚,一栋栋崭新的居民楼,还有那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先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富有文化气息的农家书屋,关怀备至的养老和社会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7.
正青石小道,木质栅栏,一栋栋雅致的农家小院,一个个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一盏盏高高竖起的路灯……3月20日,迎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尖岩村黄树林组。"2017年以前,家门口全是泥巴路,出门都得穿水鞋,现在出门是水泥压花路,既干净又方便!"午后,打扫  相似文献   

8.
正六枝特区落别乡采取"三变+文化+旅游+扶贫"模式,以产业覆盖为轴、景区建设为线、布依文化为核,建好"一个基地",打造"两张名片"、唱响"三个品牌"。六枝特区落别乡创新文旅融合新模式,采取"三变+文化+旅游+扶贫"模式,以产业覆盖为"轴"、景区建设为"线"、布依文化为"核",建好"一个基地"、打造"两张名片"、唱响"三个品牌",促进全乡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步伐。以产业覆盖为轴建好"一个基地"六枝特区落别乡围绕"产村相  相似文献   

9.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06,(14):21-22
平罗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增收致富、素质提升、便民畅通、平安维稳”四大工程,以此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增收致富。开展“科技下乡到农家、科技人员到农家、技术培训到农家、政策宣传到农家、绿剑护农到农家”的“五到农家”活动,组织编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羊产业、菜产业、奶产业、劳务产业等8个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遵义市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实际,以创建“四在农家”(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工作以及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又及时总结成功  相似文献   

11.
董维仁 《党建》2012,(9):39-39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逐步铺开,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开始思考如何高效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引导农民走进农家书屋。2009年,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了“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广泛宣传、活动引导、典型激励”的活动方针,决定组建专家读书辅导团开展读书辅导活动。通过专家读书辅导,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屋”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2.
舒勇 《当代贵州》2007,(17):44-44
长期以来,六枝特区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农村生活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六枝特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要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个总方向和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谭成刚 《新长征》2011,(5):37-37
双辽市委在扎实推进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有效载体,以推进"项目支书"计划为着力点,多措并举,研究和探索加快村党组织书记创业带富的有效途径,积极培养和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的“项目支书”队伍,为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1,(34):54-55
在"十二五"的新征程上,六枝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幅优美的动人画卷,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要达17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8.41亿元。  相似文献   

15.
衡东是湖南省唯一冠名的土菜名县,也是中国第一个土菜名县。衡东土菜从田间地头登上大雅之堂,从民间自发走向规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把衡东土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按照"集中发展,形成特色"的原则,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衡东是湖南省唯一冠名的土菜名县,也是中国第一个土菜名县。衡东土菜从田间地头登上大雅之堂,从民间自发走向规范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把衡东土菜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按照"集中发展,形成特色"的原则,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探索一条加快农村小康进程的新路子?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何在农村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2001年3月份以来,余庆县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活动,尝试在新的形势下和新的任务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5年前,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罗家坡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下,如今在黔中大地迅速燎原。2006年2月上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和我国八家主要网站以空前的规模对遵义市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进行集中的报道。中央文明办到遵义进行专题调查后认为:遵义"四在农家"找到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不仅对贵州、对中西部乃至全国广大农村都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何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们解决农民问题有何启示?如何将它打造成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品牌?为此,本刊于2月9日请来了遵义市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科联、贵州大学、省政府发展中心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基层干部,对"'四在农家'与农民问题"进行了座谈。本刊希望通过这个座谈会引发更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进一步的探索,从而对我省新农村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5年前,发端于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罗家坡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下,如今在黔中大地迅速燎原。2006年2月上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和我国八家主要网站以空前的规模对遵义市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进行集中的报道。中央文明办到遵义进行专题调查后认为:遵义"四在农家"找到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不仅对贵州、对中西部乃至全国广大农村都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有何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们解决农民问题有何启示?如何将它打造成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品牌?为此,本刊于2月9日请来了遵义市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社科联、贵州大学、省政府发展中心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基层干部,对"'四在农家'与农民问题"进行了座谈。本刊希望通过这个座谈会引发更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进一步的探索,从而对我省新农村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一个时期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署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以下六个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