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监督的单向思维导致监督权缺乏权力制约机制,因此也增加了其被滥用的可能。需要从"谁来监督监督者?"命题走向"法律监督限度"命题,需要从法律监督的本质及监督与制约的关系出发,探讨法律监督权能否有更清晰的边界。一方面,法律监督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监督权本质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鉴于监督的单向思维性,需要权力制约机制予以补充;法律监督权需要边界制约,而非仅靠自律和自觉就足够了的。  相似文献   

2.
王世谊 《群众》2010,(1):73-74
<正>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3.
张爱剑 《政策》2012,(12):92-93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这是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鄂州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一、科学配置权力,...  相似文献   

4.
对权力运行监督不到位是产生腐败的关键。现行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管理制度有漏洞、权力运行失控、监督缺乏有效性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此,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和有效落实监督规范领导干部各项行为的各项制度;二是减少或避免权力运行“脱轨”的空间和条件;三是合理设置机构职权,形成权力制约关系;四是实现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的权力修养是指领导干部对权力的产生、权力的本质、权力的运作及其结果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自觉意识,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条件,权力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关键.领导干部加强权力修养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权力意识,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和行使权力,必须增强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必须承担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必须辩证地看待权力与人民责任奉献奋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有权力就可能滋生腐败,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必须重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以民主制约监督权力,以法制制约监督权力,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行为。  相似文献   

7.
关于增强人大监督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目前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不力的事实也无庸讳言。最有力的监督应该是权力对权力的监督,无权力的监督不仅是软弱的也是无效的。为此,必须保证人大实权,维护其监督权的权威性,重点解决制约人大行使监督权的外部因素,并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禹子威 《云南人大》2010,(7):18-18,21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深人学习领会和认真贯彻全会提出的这个精神,对于把握反腐倡廉规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浩然 《人大研究》2002,(10):19-21
从我国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的现状看 ,监督不力仍然是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就进一步健全人大监督机制的问题谈三点粗浅看法。  思考之一 :健全监督机制是提高人大监督实效的前提  监督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目前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期 ,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相当严重 ,各种经济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监督虚置和监督乏力的问题非常突出 ,而由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缺乏实质性权力和手段 ,所起作用还十分有限。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  相似文献   

10.
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是人大监督权的题中应有之义,行使好这一权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声,也是政府的愿望。人大的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种外化载体,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性的庄严之问。专题询问是在这些年来全国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群.众监督是有力的反腐手段。然而,当。前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群众对消除权力腐败信心不足,放弃自己的监督极: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泊,群众不敢不愿行使监督权;权力腐败越来越隐秘,开展群众监督越来越难;监督措施不完善,监督运行渠道不畅等。因此,如何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敦强 《政策》2004,(6):53-53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核心内容。搞好权力运行监督,关键是要抓好决策程序中的监督。近年来,阳新县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坚持以程序监督为重点,完善监督机制,着力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行为。着眼于事前防范,加强权力运行前的论证。防止领导干部决策出  相似文献   

13.
李静安 《湖湘论坛》2003,16(5):41-41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权力离开监督 ,就会无限扩张。近几年来 ,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 ,独断专行中饱私囊、收受贿赂、贪污腐化 ,走向违法违纪的道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一、当前权力制约、监督中存在的问题1 权力过于集中 ,无法形成相互的制约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提高工作效率 ,压缩了经营管理干部的职数 ,将大部分经营管理权力集中在部分领导干部手上 ,本来也无可非议 ,可是对集中的权力运作过程没有形成完善的相…  相似文献   

14.
加强监督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泽  杨玉民 《前沿》2006,(2):175-177
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有的将公共权力特权化,有的将公共权力私有化,有的将公共权力商品化,有的将公共权力资本化。公共权力滥用的原因多种多样,监督不力是造成权力滥用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治权力滥用,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5.
向前 《人大研究》2010,(5):17-20
<正>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人大监督的主体,组成这些监督机构的是各级人大代表。人大监督权是立法权、决定权和任免权的前提与条件[1]。监督权行使过程中,人大代表自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能否认真履行职务,关系到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否正确、充分行使监督职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事前、事中、事后等几个环节研究和探索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是新形势下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 ,实现党风根本好转所面临的新课题 ,只有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才能保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民所用 ,利益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运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目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勤政廉政。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政治生活》中多处提及监督问题,学生在理解有关监督方面的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要全面把握《政治生活》中的监督问题,必须厘清下面三大问题:一、监督权利和监督权力监督权利、监督权力在平时使用时均简化表述为监督权。但很明显,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监督权。这里关键的是权利和权力的  相似文献   

19.
<正>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顾名思义就是监察和督促,本意是指对权力的制约。人大监督的目的,通过制约权力,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人大在监督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比如,执法检查,揭露出法律实施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20.
●国家权力机关人事监督的对象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内容必须以其法定职权为标准 ,重点监督履行职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方面情况●通过地方立法把述职评议、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固定下来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立法是个酝酿已久的话题 ,其中有关人事监督的立法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由其选举和任命的干部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但是 ,现行法律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监督权规定得过于原则 ,缺乏操作性和程序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贯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