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又声 《党建》2013,(1):9-9
文化惠民当以民为本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湖南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坚持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品位。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基层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搭起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扬文化民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Z2):241-243
<正>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享有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本质上是要用优秀文化为大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与人民群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4)
<正>群众文化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如何持久开展,一直是困扰组织者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使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即口味、特色、载体和品牌。口味——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口味,强调的是喜爱与兴趣。社会已进入和谐发展的新时期,"以人为本"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人口流动性加大,出现"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13年2月以来,湖南连续2年举办了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这是湖南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发动最广泛、群众参与面最广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堪称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第一个关键词:作为  相似文献   

6.
马凤钰 《实践》2008,(3):50-51
基层文化站是党和政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长期以来,它被广大群众看成知识的大课堂、思想的加油站、精神的栖居园、孕育和催发文化创新的发祥地以及调适社会关系的文化港湾。建立健全基层文化站,对于构建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农村牧区群众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7.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脉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作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切入口。一、把握需求,树立群众文化的民生理念。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程伟光  朱伟光  王琦 《党建》2005,(8):44-45
时代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必须创新。黑龙江省开展的“城市之光”广场文化活动和“金色田野”乡村文化活动,是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的有效载体,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黑龙江省的做法启示我们:城乡群众文化活动要焕发活力,首先要以人为本,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编者  相似文献   

9.
王庆嘉 《唯实》2014,(9):68-70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保障文化活动经费,建立机制确保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打造品牌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等措施,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在人民群众中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独特群众"场"能、文化"势"能和实践"动"能,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与践行功能,必须克服群众文化工作理念和运作上的误区,更新思维,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点--契合群众生活追求、精神需求和利益诉求上做足功课;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力点--提升群众参与的广度、频度、深度上下足工夫;在群众文化活动的亮点--区分受众、打造品牌、凸显特色上动足脑筋.  相似文献   

11.
马作平 《学习月刊》2012,(17):48-48
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要扭转基层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建立起合理长期的财政投资机制,加强基层文化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坚持群众文化的群众化原则,一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二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活动的主体,三要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研究文化活动规律,创作文艺作品,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群众艺术馆,怎样用"三严三实"律己,为群众文化大发展汇聚正能量,是关系到今后怎样一心一意谋发展,锐意进取促改革,聚精会神抓党建,用党建促工作,从而把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首要问题。群艺馆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机构,是党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了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活动,让群众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民需要文化、创造文化,同时文化也造福了人民。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3,(12):43-44
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凸显,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鸭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握大势、应时而上.从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阵地、文化活动四个方面人手,打造村屯集结、县区联动、辐射全市的特色群众“文化圈”,促进全市文艺文化发展轨迹产生质的飞跃。带动全民文化创造力和群众向心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指人民群众从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吸取营养,从而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得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首先,人民群众是需要有精神支柱的。一个人没有精神支柱。就失去了方向,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能够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人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激发人民群众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激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主体文化的体现者。其存在及全部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促进人的发展。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正规教育的延续、补充和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自我学习的场所,在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从三个维度出发去解读: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主体。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10,(12):4-7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