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建国 《学习月刊》2009,(11):31-3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开始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是.许多传统社会的互动方式逐渐被网络互动所代替.一种新的虚拟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里.反映到政治生活里。人们可以看到.网络已成为政府与网民之间互动的一种全新方式.网络成了官民沟通的重要工具和桥梁。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官员也开始通过网络来倾听百姓的要求和呼声.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但是.网络在给国家政治生活带来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和亟待规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的分析.揭示网络监督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期建立政府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3,(10):31-31
<正>代表政府机构和官员因公共事务而设的政务微博,打开了新时期政府及官员与民沟通的又一新路径,现已成为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络社会和网民群众,我们执政党如何应对挑战,充分运用好时代资源,善用互联网执政,让群众路线延伸到网上、丰富在网上、发展于网上,是我们必须研究并解决的重大课题。以微博为代表的互联网汇聚无数精英与草根,是新时期群众路线不可回避也必须争取的重要阵地,而政务微博正成为党和政府信息发布、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群众路线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实践表明,政务微博是党和政府利用新技术手段、借助新媒体优化丰富为民服务的特殊平台。第一,透明、公开,是政务微博的起点,也是  相似文献   

3.
网民政治心理是网络时代网民基于网络特性所产生的一种政治心理。这种政治心理有其自身特性,是网络虚拟性与政府管理存在问题双重作用的结果,对政府治理具有双重影响,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对其治理就经验而言,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较成熟的心理调适方法体系,因而探讨一些基本的治理原则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可以为政府调适网民政治心理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时代扑面而来,网络监督作为公众表达诉求、行使话语权和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渠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在网络政治的生态环境下,领导干部应积极融入网络,树立廉洁自律、平等互动、公开透明、政治民主、宽容服务的五种意识,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5.
《红旗文稿》2013,(10):40
当前,网络自媒体的发展使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潮流,网络举报成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信息源,一些贪腐官员在网民的攻势下"现形"。当然,网络举报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扒粪"中的"误伤事件"提醒我们,网络谣言、诬告陷害同样存在,网络也可能造成保证公众知情权和保护个人隐私权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技术普及和发展,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越来越快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公共事务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同时,基于网络自由、匿名的特性,也使得网络舆论言辞比较激烈,容易误导公众,政府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就会形成舆论危机事件,并对行政管理工作及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颢。  相似文献   

7.
《理论建设》2012,(5):103-105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深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网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者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舆论形态。面对如火如荼的网络舆情,如果地方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网络民意,正确及时引导网络舆情,互联网就能成为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疏导民怨,采纳民智的好桥梁,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参考、创新社会管理的好窗口。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已成为地方党政部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以典型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党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以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情民意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数据时代爆炸性增长的数据信息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化,网民失范和失序的在线行为导致极端言论和负面情绪大量汇集于网络空间,不断放大了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分化现象。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着新的形势、要求与挑战。目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应对被动与回应滞后的困境、内部协同与外部诉求的治理难题、发声自由化与传媒市场化的价值冲击,因此迫切需要探寻可行的应对策略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利益诉求渠道,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各级政府和官员,应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各种利益纠结的复杂时期,各级党政干部必须重视网络的作用及其危害性,既要深入了解“网络民意”,又要诚恳地向网络问政,学会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引导和利用好“网络民意”。这是各级政府官员提升行政智慧,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网民的“众声喧哗”使得传统的政府把握舆论导向、引 导公众舆论的格局被打破,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开始得到充分表达,并受到更多关注.面对汹涌的网络舆论,政府和官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话语权优势,有效利用博客、论坛、微博等网络传播方式,努力成为网络意见领袖,促进官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数量激增、虚拟社会日渐形成,在信息社会中,官民互动进入了崭新的网络时代.网络问政成为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提升网络执政力成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所要应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习月刊》2013,(21):20-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推进,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新的舆论监督方式——网络监督应运而生。网络作为后来居上的第四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反腐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模式。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涉腐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网络平台为民众的舆情表达和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政治的意愿相当强烈,其影响力亦与日俱增,公民和政府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全面介绍了温州市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五大趋势与特点,进而从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和电子政务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府正确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反向政治认知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民众倾向于对政府及其活动,对官员及其行为进行负面认知或作出否定判断。反向政治认知是当下政治治理生态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在近年来民众针对政府及官员的群体性行动及网民在网络上的话语指向或政治评价中不断彰显。从现实政治生态看,反向政治认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微博: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户网站微博兴起的时间虽短,但因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但是微博的一些局限性也可能给舆论监督造成负面影响。面对微博给舆论监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应积极应对,兴利除弊,实现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地发挥微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政治微博的意义 (一)有利于网民进行监督 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是网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基本手段,以前的网络舆论监督方式有BBS论坛“灌水”、“人肉搜索”等等,但随着微博这种方式的崛起,它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微博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推进网络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上不少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应当看到,当前政府微博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政府微博只是发布一些诸如政府机构设置、联系电话,甚至是天气预报之类的信息,缺少实质内容;一些政府微博对网民的问题不理不睬;有些地方干部对网络的负面新闻,采用堵、盖、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联想到2008年南京“天价烟”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等一系列网络监督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可以说,网络监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引人注目。它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学会从网络上听取民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年伊始,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联想到2008年南京“天价烟”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等一系列网络监督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可以说,网络监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引人注目。它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促使人们思维方式发生改变,特别是由于网络操作的便捷性,极易形成舆论风暴,造成公共危机事件,使之对政府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目前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断地加强政府官方网络建设,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微博、论坛、博客、微信等各种网络手段,与社会公众积极互动,这样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同时又有利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展示解决社会矛盾的决心和成果,树立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