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新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哲学层次的方法涉及的是研究者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ontology)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说法,指研究“存在”的学问。这里的“存在”(being),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是一个意思,它是指事物的看不见的本原。在哲学史上,有关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观念的对立,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2.
学术信息     
国际关系研究中哲学方法的方法论层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所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除本体论和认识论外,在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人们的研究往往还涉及整体主义(holism)与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分歧。这两者的争论,既涉及本体论问题,也涉及认识论问题。在本体论问题上,两者的分歧在于事物的本原,即事物属性是由它的整体还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所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除本体论和认识论外,在方法论的哲学层面,人们的研究往往还涉及整体主义(holism)与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分歧。这两者的争论,既涉及本体论问题,也涉及认识论问题。在本体论问题上,两者的分歧在于事物的本原,即事物属性是由它的整体还是由它的组成部分(个体)决定的。在认识论的问题上,两者的分歧在于对事物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李少军先生在新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的情况。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哲学层次,第二个是学科层次,第三个是具体方法的层次。他指出,在本体论之外,认识论(epistemology)作为哲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它所涉及的是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世界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从国际关系研究来说,认识论的体现大体上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的主体与研究的客体处于怎样的关系;二是主体认识和解释客体应经由怎样的途径。就第一…  相似文献   

5.
摘要:文章从本体论、道德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对冯友兰的大全概念做了解读。从本体论的角度说,冯友兰的大全概念与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冲突,但由于这个概念的引入,使新理学具备了儒家“一个世界”的世界观特点;从道德论的角度说,大全概念使得新理学的儒家道德哲学的展开获得了本体论的依据;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大全不是知识的对象,最终促使冯友兰的哲学方法由理性的逻辑向传统的功夫论转变。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三种不同门类的哲学学科:神学、物理学和数学;黑格尔则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哲学是人类追寻普遍理性的活动,根据普遍理性的层次和领域我们可以把哲学分为如下层次:总体哲学(哲学基础理论)、领域哲学、门类哲学、分支哲学……哲学基础理论的最一般的方面有:本体论(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是哲学基础理论的最高层次的方面,或说是最高普遍理性。××哲学理论是否已经建立就看其是否已经建立了自身的基础理论部分,尤其是要看其是否已经拥有了自身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学说。哲学的最高普遍理性乃是统摄哲学的所有部分、领域和层次的普照之光,在这一最高普遍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哲学体系的整体及其任何一个部分、领域和层次便都具有了某种普遍理性的色彩、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研究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是集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于一身,探究人的自我认识及其人性的现实的展开的科学。历史观念在历史上表现为古代人文的历史观念、近代理性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的”历史观念等三种基本形式。历史哲学就是要借助历史思维去认识历史、思想、理性和人性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籍以获得对人性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8.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进行梳理和类归,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重视以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其所隐含的价值论体系为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在呈现流派繁荣和学科成熟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科学与伦理、必然与偶然对立割裂等一些哲学意义上的重大缺陷。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需在哲学层面加强基础性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古”与“今”、中”与“外”的关系。参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有重要借鉴意义,但强调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应更具鲜明的实践品质,并尝试提出了“和谐的国际社会”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概念和命题。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革命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大数据技术革命所产生的数据本体论并没有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而是继续深入。大数据技术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大数据技术革命对认识论的影响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科学性。大数据技术革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仍然没有逃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视野,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大数据技术革命提供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此我国哲学界一直争论很大,提出了诸如“哲学的基本问题除了‘本体论’问题和‘认识论’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深层次的隐性内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批判和思考,在我们重新认识哲学基本问题中发挥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