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文化建设既包括党的自身文化建设,还包括党领导的国家文化建设。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建国以来党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其中,前一时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执政党文化建设的初步探索和曲折发展时期;后一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时期以及党内文化建设转型和稳步推进时期。60多年来,党的文化建设在艰辛的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0年。正确认识与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把握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线索,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从以苏为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大关系”到“十个结合”,从统筹兼顾到科学发展观,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建立65年的历史,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可以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一个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后一个时期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两大时期、六个阶段"。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1949年—1956年是新中国法制初创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对统一战线问题不断深化的创新认识成果,蕴涵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以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集中表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成为其中最富有创造活力的一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发展战略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战略主体、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对象、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等七个方面对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在战略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各民族实行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邓小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民族观既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民族观的内容极为丰富,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反右斗争是建立阶段;1957年整风反右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曲折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本文在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两犬基本规律:速度与效益的辨证发展、效率与公平的辨证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规律源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规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里,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进行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艰辛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现代化,创造性地实践现代化发展战略,调整、完善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现代化目标,以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模式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把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9月下旬,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西安政治学院在西安联合召开了“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理论研讨会”。这是军队政治理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各军兵种以及院校和研究单位的60多名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社会职能问题在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基本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也明显地带有过渡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时期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其中包括“文革”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也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步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理论,这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武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方面说主要有:(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几条政治路线,这几条政治路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深远,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八大上形成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一大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民族观既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民族观的内容极为丰富,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反右斗争是建立阶段;1957年整风反右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曲折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点的界定,是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完全一致的、一以贯之的,即都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邓小平理论开始来立论,而从来也没有把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包括在内。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毛泽东从1956年开始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非公有制经济从国民经济的主体到补充再到基本消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6年,非公有制经济从逐步恢复到曲折发展再到稳定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从蓬勃发展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理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反映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思想表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科学性、创新性、人民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奋斗目标,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融合着浓重的民族情感。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成功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小康从空想变为科学,而且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内容,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念和新途径。(一)社会主义使小康社会从理想变为科学1.邓小平将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完美结合。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由于多种原因,这一目标不可能如期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斗争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包括对斗争话语的探索.党的斗争话语萌发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同时也是党依照自己认识和理解所建构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作为解读文本,通过词频统计与语料分析方法,将其历史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话语摇摆期,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大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斗争作为革命话语在表述上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话语转型期,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主要任务转变,斗争作为发展话语发生变化和拓展,和谐话语逐步形成;话语创新期,党的十八大以后,作为应对风险的斗争话语,其含义得到明显丰富和发展,着力解决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考验、危险和挑战.对中国共产党斗争话语变迁的历史进行梳理,对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伟大斗争的内涵及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