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论商标权的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泽 《科技与法律》2005,1(2):68-72
构成商标的“符号”而非商标本身是智力成果,“符号”的智力成果性和创造性不是商标权的内容,也不能作为商标权的正当性基础。商标权的正当性应从“人与人”的而非“人与商标”的关系上寻找根据商标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免于混淆,符合公众利益;商标权只是赋予权利人在特定商品上使用特定符号的权利,不属于垄断,商标权的存在并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对商标权进行过度保护,将增加他人选择商标的成本,并最终间接地损害消费者利益;注册和使用都能产生公示公信力,都是商标权正当性的表现形式,在注册原则之下应承认使用取得。  相似文献   

2.
商标法律制度不断扩大商标权人的权利,使得商标权保护的基础从防止消费者混淆向保护生产经营者标记权转移,这导致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在数字网络化时代,商标的公共产品属性更加强化,消费者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发挥的缔造者作用愈加突出。因此,商标法律制度设计中应该科学界定商标保护中的公共领域,完善商标权利限制制度,重申消费者混淆在制度中的灵魂地位,强调对消费大众的公共利益关怀,实现商标法律制度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商标与商誉的关系、商标许可的目的方面对"王老吉"商誉之争进行探究,认为"王老吉"的商誉不能独立于其商标而单独存在,商标权人通过许可方式在被许可人的经营下扩大商标的商业信誉,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范围,当许可期届满后,商标权人应有权享有商誉的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构成特征(一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客体特征目前对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客体的论述存在两种观点 :① 其一 ,复杂客体说。但在侵犯客体内容上又存在不同 :有人认为包括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市场秩序 ;有人认为包括他人的商业人格和名誉权利与正常的竞争秩序 ;有人认为包括被害者对其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受到客观公共的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侵犯的权利与受我国法律保护的正常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有人认为包括公平竞争的商业秩序和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有人认为包括他人的商…  相似文献   

5.
联合商标、防御商标与商标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商标权是商标法律制度的核心,如何加强和完善商标权的保护,是商标理论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商标权的保护,往往是通过赋予商标权人一定的禁止权来实现的。从正面讲,注册商标的专有权保护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相应地,从反面讲,注册商标的专有权仅能排斥他人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却不能排斥他人在不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和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不同商标。但在商标  相似文献   

6.
罗晓霞 《法学杂志》2013,34(1):62-69
商标权并非自然形成的权利,商标权的财产化是公共政策选择的结果,商标法是实现政府公共政策的一种制度工具.商标侵权行为具有双向性,在侵犯了商标权人“私益”的同时,也侵犯了社会公众免受混淆的“公益”.商标侵权救济制度不应停留于满足为商标权人提供完整的私权保护,还应致力于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矫治不正当竞争行为来引导、规范人们的商业行为,教育民众,彰显商业伦理.商标侵权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混淆可能性”的商标侵权判断基础、“双轨制”的救济模式以及“商誉损害”的侵权损害赔偿基本前提均深刻地体现了商标侵权救济制度的竞争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7.
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审判商标案件商标权是商标权人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既确认商标权人有权使用商标或通过许可他人使用商标而获取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商标权人享有排除他人使用该商标的权利。而这后一种意义上的权利,是商标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依法保护商标权,是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8.
赵鑫 《法制与社会》2012,(2):125-126
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日渐多样化,网络上滋生出了各种新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在司法认定中往往难以辨别罪与非罪,本文拟对新媒体背景下出现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进行讨论,确定如何认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人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被五彩缤纷的商品所包围,而有商品就有商标,纷繁的各式商标缭乱了消费者的眼睛。如何从众多的商品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标带来的信息和商标背后所蕴藏的信誉。本文指出建立良好的商标信誉和管理好商标信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打赢品牌战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杨阳 《法制与社会》2011,(33):31-32
商标注册通过审查后,由于商标权人长期使用和广泛宣传,从而使得自身商标广为人知,成为了知名或驰名商标,为商标权人带来丰厚的利益。但也正因为此,市场上往往随之就会出现许多他人将与其相同或相近的商标使用在自身商品服务上从而给消费者造成混淆的现象,这给商标权人自.身的商品服务以及知名或驰名商标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为了更好有效地保护商品和服务,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日本在这方面规定了防护商标制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将会对该制度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