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老师:您好!有一件事憋在心里好长时间了,今年年初的时候,队里鼓励大家写文章投给当地的报纸。我从小就对写作感兴趣,尤其是写一些小的散文,于是我就写了好几篇,并都将它们交到了队长那里。可是当报纸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可是作者姓名却不是我的,而成了我们班长的,我有些气不过,后来队长找到我,说是队里在评先进,所以把作者的姓名改成了我们的班长。但这件事我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我感觉他们这么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您说呢?期待您的回复!保安员 李勇李勇:你好!姓名是公民社会属性的代号和标志,是公民区别于他人从…  相似文献   

2.
她们被称为“爱情教母”,用她们对一场场恋爱的诠释和讲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人。有人说,女人写作总是在写她自己。情书、细节也总泄露出她们真实的我。  相似文献   

3.
《天津人大》2013,(10):44-45
长篇小说《秋天死于冬季》的写作是一场认真的游戏,也是近年来我的一次重要的写作。 起因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希望我为昆德拉的小说写书评。于是读了他们已经出版的所有昆德拉的书。几百万字。但我最终写出的书评加起来却只有一万多字。于是留下很多的“一言难尽”。尤其是那些感性的东西,那些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下去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1997年的6月间,是我人生中最不幸的一段时间。这一年,单位人事处的同志突然通知我要分流了,只待发榜。 才刚刚过了不惑之年, 重新去适应新的岗位谈何容易,再说家里还有老父老母和妻儿等着我每月拿银子回去买柴米。由于我生性愚钝,自己的难处不好意思向领导提出来,只好在办公室闲等着,打发着离岗前最后的日子。我是个胸有志向又勤奋努力的男人,只是每每不得志,望着一茬一茬的后生们都后来居上,心里总是苦涩的。 有一天,同事肖女也在为分流转岗的事儿发愁,我们两个同命相连的人在办公室里闲谈起来,我说自己要走了,在自己…  相似文献   

5.
我写作是为了将我的痛苦和欢乐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为哗众取宠,更不是娱乐玩耍。我只是写我所想写的,表达我内心对生活真实的感受。天生的丽质与后天的残缺造就了我充满矛盾的生命,苦涩的孤单和飘忽的情感时时充盈着心中那块如梦如诗的逼仄空间……人活着总得做些事情吧,不然,闷也闷死了。不会做生意,不会开工厂,不堪卖体力,我也只有写作了,况且写作有时能带给我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的生命充实又坚强,更能挽救我的灵魂于世俗沉沦之中。虽说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我必须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还得拼上残弱的身体,但痛并快乐着的感受依然是美好的。更奇…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05,(10):19-19
某知名作家去报社办报,结果没几天自己便主动辞职。这并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写稿子,而是他的确不懂怎样把报纸办得令读者叫好,他自己也感觉比写小说还累。于是,作家继续拿起他的笔写小说。 老板在用人上同样会遇上像作家这样的人才,他们的确  相似文献   

7.
回望圣地     
从西藏回来已有几个月了,一直想着给西藏写点什么。或是给自己写点关于西藏的感觉。但是,每当从心里翻找那些悠然的白云,素朗的蓝天,圣洁的雪山,幽蓝的湖水……就好像面对一位深深思念着的圣洁的生命女神,我不敢轻易惊动她的静美,她也不喜欢人家随意撩拨她的安宁。于是,每每涌起的万般情思,又化为无奈的声声叹息,慢慢低了下去……对西藏的感觉好像也随之淡了。  相似文献   

8.
创造与奉献     
我在很久以前曾写过一张条幅,写的是“学术关乎心术,人格现于风格。”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给你看一部物理学著作,你能不能看出作者的心术?”我说“不能。”他又说“我给你看一幅无名氏的画,你能不能评说作者的人格?”我又是“不能。”于是他笑我在条幅上写的是空话。我感到自己对治学与做人的关系的确并未深思,只因传统观念中认为二者有关系,我也便人云亦云了。 近年来,治学与名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无论是学术界或文化艺术界都出现了不择手段追逐名利的现象。于是,我又觉得有关的传统观念还是有道理的,只是不能过于机械地…  相似文献   

9.
岁月进入2011年,关注我国法学界的有心者发现,在当今法学家中,有几位出生于1930年前后的法学家特别引人注目。其中既有刑法学家高铭暄、王作富,也有诉讼法学家陈光中、江伟,还有法理学家郭道晖,更有民商法学家江平、王家福。他们被媒体趣称为80后教授。在这几位80后教授中,可能最受媒体关注的还是刚刚于2010年12月28日度过80岁生日的江平教授。据《深圳商报》报道,江平老师最近由法律出版社推出的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最高票当选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并被授予年度推荐奖。据江平老师自己介绍,这是一种新的写作传记的探索。他说:因为活着的人来写自传,弄不好会被人感觉是出风头,是更多地表现自己。所以写的人多少有所顾忌,我本人写的时候也有顾忌。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提倡,特别是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波折的人,多写一些回忆录,多写一些历史的真实情况。所以,这是一部值得阅读,更值得思考与研究的传记。当然,这又不仅仅是一部传记,而是一种法律人生的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哪里写作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7,(12):64-69
<正>一支笔闯天下,我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我说了那么多写作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我还没说到,那就是我的心,我一直在自己的心里写作。幸运的是,我比较早的理解了自己,意识到自己喜欢写作。每个人都只有一生,在短短的一生里,不可能做很多事情,倾其一生,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算不错,就算没有虚度光阴。文章千古事,写作正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只有舍得投入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在写作这条道上走到底,并写得稍稍像点儿样子。  相似文献   

11.
文人的自由     
祝勇 《北京观察》2000,(7):48-51
自由是文人的立身之本,所以他们才说:“不自由,毋宁死。”这话的意思是说自由很重要,尽管话音落处,谁也没有去死,即使在最不自由的年代,也有办法“苟全性命于乱世”,活得津津有味。这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文人真的都死光了,这个世界还不知是什么样子,而本文的主旨,亦非教导文人怎样死(据说这类人在国外已被判刑),而是探讨怎样活。与活比起来,死毕竟是容易的。《北京文学》曾经请我写“世纪留言”,当时我因忙于写一本书,没有给他们写,但我心里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在21世纪,文人都能自由地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0)
正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歌词"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半无眠。半生写作半生空,半为金钱半为名……"这是庄奴先生一生写作的自我写照。10  相似文献   

13.
人性观与领导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妹 《新东方》2004,(8):24-27
“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墙上的铭文,确实是句至理名言。它警示着我们每个人要去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去做人”,要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向人生成功之路前进。这也即所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意识,其  相似文献   

14.
我不曾照过结婚照,因而特别向往有一张结婚照。我常对妻说,我们也去补拍一张吧!可妻听了只是笑笑:“何必呢,那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于是,补拍结婚照的事一直没实现,又一直藏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15.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6)
正在台湾的这半年,我去了龙应台文化基金会主办的沙龙并且见到了她本人,寻访了郑成功的足迹,也一睹了阿里山、日月潭的风光,那些过去只存在于书中的虚幻的现实,一下子都变得那么的清晰和真实,就像阳光照进现实一般。陌生的环境,疏离的人群,我不必去讨好别人也不必勉强自己,感觉人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在没有课的日子里窝在房间里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带着电脑去咖啡厅,随手写上一两千字,又或者独自一人去看部影片,我不必去在乎这一天过得是深刻还是浅薄的,只要是充实快乐的就是完美的一天。这也许是自己这20几年来最为轻松愉悦的半年,我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台声》2011,(4):98-101
月初,借着马世芳宣传新书《昨日书》的机会,又一次见到了这位闻名两岸的台湾大龄文艺青年。棉布衬衫、牛仔裤、球鞋……这个年至不惑的台湾六年级生(特指台湾“70后”一代),依然青春气十足。“我承认自己装着一个老灵魂。”在这个老灵魂里,装着的是聆听、是阅读、是写作,以及更多。  相似文献   

18.
白茫茫 《云南人大》2007,(11):39-39
司马文渊先生的《不可或缺的程序法》出版于2003年6月(北方经贸大学出版社),不过我是最近才读到它。说起来很偶然,那天,因事拜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位资深法官,看见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装祯精美的书,便好奇地拿起来翻看。老法官告诉我,这本书写得不错,他已是第二遍读它。还说我是学法律的,又在立法机关工作,不妨一读。于是我借回来从头到尾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感想很多。  相似文献   

19.
人物语录:“别人都觉得环卫工作不起眼儿,可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我的工作,与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有关。” 47岁的魏萍是长春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深深热爱着自己的职业,一拿起扫帚和铁锹,整个人都会精神起来。她最喜欢的感觉,就是走在宽阔整洁的大街上。“感觉心里特舒坦”。  相似文献   

20.
吕春飞 《中国妇运》2001,(10):38-39
几年前,我在村口开了一家小超市由于我和丈夫起早摸黑,老老实实地做生意,收入很好。我想,这辈子能做个实实在在的生意人也挺不错的,心里蛮知足的。可就在去年7月,村领导要我当村里的妇女主任,使我原本平静而安逸的生活泛起了阵阵涟漪。当时,我思想斗争十分激烈,答应吧,自己的生意刚有些起色,况且丈夫也极力反对我“弃商从政”,再说做妇女工作既得罪人又清廉。可不答应吧,这是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村民对我的信任,真是盛情难却。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村党委书记把我叫去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使我忽然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