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谢军  刘莉 《世纪桥》2004,(1):23-24
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问题。“国共两党间的反复的合作与分裂和不间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斗争的主要内容。”纵观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我们  相似文献   

2.
对国共两党关系几个问题的探讨田克勤加强国共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总结国共关系的历史经验,正确揭示和把握国共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深化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等学科的研究。本文仅就国共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参加了对日作战,这不仅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而且对国共两党争夺东北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相当程度影响了国共两党命运的发展。重新回顾和审视这一段历史,有助于加深对解放战争国共两党斗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苏联出兵东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消亡,并帮助中国人加快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我们也看到,苏联由于当时自身处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险恶,苏联出兵东北不仅出于避免采来美国势力对其国家安全的威胁,而且是以从中国获取一定利益为前提条件的,因而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大国主义倾向和民…  相似文献   

4.
2005年连战先生中国大陆"破冰之旅",2008年马英九先生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4月胡锦涛、萧万长博鳌论坛历史性会见,以及6月国民党现任主席吴伯雄的即将访华,不仅打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历史上长达60多年的僵局,激发了海内外对两大政党未来关系走向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两大政党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最大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始终是左右中国政局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1]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当时国共两党"一国两制"式的特殊合作方式,则是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课题,其中不乏历史启示,尤其对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讨,以有所贡献于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前后,是中国政治、军事形势剧变时期,也是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期。处在历史转变时期的国共两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建什么国的问题展开了复杂而又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关系着当时国共关系的变化,而且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蒋永清 《湘潮》2014,(11):10-14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的结果,与美国的干涉有直接关系,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参与了对台工作的许多重大决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亲自领导了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杨汉强 《党史文苑》2006,1(9):15-16,24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都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政党,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左右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两党有过成功的合作,也有过长时间的分裂和对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对此已有过评论.本文从国际关系变化对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变化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方兴未艾,短期内就有许多论著问世。但是,有些史实和理论尚有待于深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作为一国之内的政党间的关系,是独具特色的。它大不同于国内任何政党间的关系,也大不同于任何外国政党间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复杂关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国情和70多年历史演变所造成的。认清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特点,实际上就把握了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了国共两党关系的规律及主要经验。总结70多年历史,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如下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刘雪明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中国人民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产党是持久战的坚决执行者。国民党也标榜自觉执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历史的其实到底如何?国共两党在持久战问...  相似文献   

11.
战后初期的中国东北是国共斗争的焦点,也是苏美双方全球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地区。苏美中三国中的四方(即苏美国共)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激烈地争夺。本文力图从三国四方交织的矛盾中揭示苏联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并由此阐述苏联对华政策以及国共两党对苏政策的目标及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20年代初。当国内的国共两党还在具体筹划联合事宜时,远在欧洲大陆的国共两党已率先实现了组织合作。成为领导旅欧华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力量。海外能够早于国内率先实现国共合作的创举。与周恩来卓越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国共两党携手法兰西.不仅为中共日后创立统一战线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宝贵经验,而且还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共两党的重要干部,为推动国内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至1927年7月27日鲍罗廷启程回莫斯科.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期,不仅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转变期.也是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系及其政治代表的初步定位期。在错综复杂的中苏关系、国共关系、国民党内各派系关系、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与反帝国主义势力之间关系漩涡中,汪精卫、蒋介石不断角逐国民党最高领袖地位.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经历了合作一分离一对立一合流的过程.全面把握其演变进程、客观分析其实质和根源.对不同视角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国民会议”主张,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一致的方面。从总体上看,一致的方面是主要的,这是国共两党能够合作领导国民会议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一致的方面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却与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也对国民会议运动及大革命的失败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国共两党的“国民会议”主张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深入探讨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韩宇 《世纪桥》2010,(11):49-5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它应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重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历史,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黄修荣著《国共关系七十年》,在我国学术著作百花园中又增添了一枝鲜艳夺目的花朵。说它鲜艳夺目,不是因为篇幅长,达150余万字;也不是因它的时间跨度大,涉及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而最主要之点在于这部著作写出了求真、求实的特色。在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中,已经出版了不少专著。有的可谓出色之作,如马齐彬主编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令人高兴的是,继这部著作之后,又诞生了黄修荣的新著《国共关系七十年》。这部著作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广引博揽,史料翔实。国共两党关系史料,可谓如浩瀚的…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国共两党的地位和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共成为全国的执政党,而国民党则退据台湾。从新中国成立到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从紧张的临战状态转变为相对缓和的军事政治对峙状态,从国共两党的对抗演变为中美两国的对抗。形成这一局面,与当时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冷战策略发生重大改变,美国不仅不再只把欧洲看作冷战的重点,使亚洲成为美国冷战第一线,并且直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这是形成台湾海峡两岸对峙局面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因素。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朝…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影响中国抗战大局和国共关系的重要历史事件。事变发生后,为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战,黄炎培等中间党派的一些参政员以国民参政会为依托,与国共两党几经磋商,提出设置特别委员会,作为解  相似文献   

1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成功范例,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共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两党的第三次合作,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主要的政党,一直左右和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的革命,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国共两党诞生于本世纪初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虽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但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问题上,两个政党却是共同的。正由于如此,国共两党有着两次的合作,并由此将中国革命斗争推向高潮。遗憾的是也出现了两次分裂,也由此将中华民族推向内战的深渊。历史证明,国共两竞的分与合,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而且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在两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毛泽东总是站在全民族利益的高度,审慎地处理国共两党的“矛盾与统一”问题,根据中国的实际,结合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选择国共合作的最佳模式。五十年代以后,国共两党各自执政于海峡两岸,长期人为隔离,未竞统一大业。中共新一代领导人邓小平,总结以往两次合作的经验,纵观国际战略的全局,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探求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新摸式,描绘出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大团圆的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