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理念,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驱动要素。互联网+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具有空间的重叠、内涵的高度关联等特征,带来二者的功能耦合,产生"耦合效应"。随着互联网+党建的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工作理念、组织形态、服务群众、资源整合等关键要素和环节上实现了全面升级,保持了党组织鲜活的生命力。互联网+党建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的运行与发展仍然不太成熟,这就要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从理念更新、顶层规划、体制构建等方面实现新拓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智能化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北京推动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涌现出了双井、方庄、西交民巷等基层治理探索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大数据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互联共享,拓宽电子公共服务功能建立一站式互联网+市民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以及社会自主性的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脱嵌"和基层党建的"悬浮化"问题同时浮现出来,将这两大问题统合起来进行解决,实现基层党建的去"悬浮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再嵌入,成为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逻辑,它涉及多层次的治理网络,多种形式的议事平台以及正式、非正式合作机制的构建等多个维度,这些探索的目的是实现嵌入式引领与有效治理的统一。围绕治理在何种理念上展开、治理依托哪些主体参与、治理需要哪些资源以及治理在何种机制上运行,按照类型学的划分,可以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分为价值引领式治理、平台搭建式治理、资源整合式治理、机制保障式治理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层次分明、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了新时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把握好基层党组织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中的角色定位、准确定位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文章梳理了建国后至今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中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过程,提出了新形势下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党执政理念创新的结构耦合,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要运用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作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产生着根本性甚至革命性的影响。面对新形势,各地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上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尝试在党建工作实践中融入"互联网+"工作理念,进而摸索出了"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如何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党建",成为了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是当前"互联网+党建"深入发展的关键。在"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思路下,依托党建数字化平台创立的"微实事工作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吸纳优质企业,形成了"党务+政务+服务=群众满意"的模式,既增强了党组织组织力,做到了精准服务群众,又实现了群众企业组织三方共赢,开创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新局面。"微实事工作室"作为"互联网+党建"精准服务群众的一种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在推广中必须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和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结合具体实际,找准支点突出重点,整体设计应用系统,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四+”模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新作为,采用新模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弱化,治理创新发展缓慢,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治安防控能力较弱等问题,采用"社会组织+"、"党建+"、"互联网+"、"新乡贤+"等模式,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促进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以基层社会治理的"小写"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写"。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5,(3)
从基层治理角度看,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基层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有效破除传统的"保甲理念""管控思维"与错误的党建政绩观;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与民主理念,转变基层党组织功能,把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群众认同作为最大的"政治"与最根本的政绩;必须以科学理念引领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与方式创新等,这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之道。同时,结合基层治理的时代要求,正确认识政党、社会、民众之关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社会民主之关系,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善治,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中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婧 《理论研究》2020,(2):70-76
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我们党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治理水平、增强长期执政本领的时代性命题。"互联网+"城市基层党建是实现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契合学习型政党的鲜明品格,同时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民主参与新渠道,其功能运用体现在管理、教育、服务及整合四大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树立"互联网+"思维、健全相关机制、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是新时代"互联网+"助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牡丹江市各县(市)区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和人民群众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互通互融、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一、做法成效强化核心引领,构建了区域化的组织体系。树立全面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治理全面进步。一是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普遍推行"大党委"制,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统领,将基层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全部纳入大党委管理,协调推进辖区各项服务事项、治理措施,推动传统基层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融合。二是推行党组织  相似文献   

11.
迟行刚 《前线》2022,(10):80-82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党的全面领导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内容形式不断拓展、主体更加多元、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不断增强等新特征,对基层党组织把好治理方向、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抓好具体落实提出了新要求。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引领带动和调节平衡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浙江省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摸索出了许多丰富的实践样板,如创建党建示范带、编织党建共建网、打造网格化小组、构建智慧服务圈等内容。这些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互联互通、共享共创的特点,以“互联共享”为特色的浙江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树立“协同共享”的理念意识、发挥“大党建”的格局引领、建构“网格化”的治理模式、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借鉴浙江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重点要发挥共建合力、推动责任落实、彰显区域特色、借助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旅顺口区把"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推广的着力点,放在建立健全党建统领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和运转机制上,形成以区委为"总指挥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为枢纽,网格党支部为基础的党建联合体,以全要素网格党建为抓手,开展了"党建统领全要素网格治理"专项行动,通过"红管家+网格员"密切联系各领域党组织和驻区单位,有效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网格信息共享、治理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山东各地将"互联网+"概念引入党建工作,立足基层党建为民服务这一核心,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使党的建设与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共生",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在改进联系服务群众方式中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8,(8)
正明水县委在党建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从顶层设计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中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从政策层面解决长期积压的问题,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新突破。打破传统管理定式,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党建。大胆创新基层党建、干部用管方式,构建了"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管理、互联网+考核"三大党建平台,"互联网+权责运行、互联网+监管约束、互联网+考核评价、互联网+结果运用"四大干部管用体系,建立了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培  相似文献   

16.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社区治理有效运转的必要方式。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逻辑的相互耦合。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正面临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待完善的组织性困境,社区治理多元力量参与有待挖掘的主体性困境,以及社区治理思路和方式有待创新的资源性困境。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应以组织增能、多元参与、资源整合为核心,实现党建工作对社区治理实践的创新引领。  相似文献   

17.
创新基层党建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浙江省P县郑家坞镇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全科干部、全责书记、全心党员为载体,突出抓好联系村干部、农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三支基层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就亲就近就便为原则的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党员实绩公示制度、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制度、党员权责统一办法、村民履行道德义务红黑榜制度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党委政府—村两委—农村党员—联系农户"的工作落实构架,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形成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互动的政治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耦合是认识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内在逻辑的全新视角,以包容性耦合为旨归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良性互动,要以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协调为基础,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组织互构;要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实现非公企业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平台互构;要以网络资源整合为基础,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的互构;要以相互学习为机会,实现非公企业与街镇基层党组织的人员交流机制互构;要以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激励机制的互构。  相似文献   

19.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模式,如何破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这种引领关系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助推式耦合”以治理需求为指向,通过调控党建介入的精准性和介入度,实现党建引领与治理需求的“供需适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互促。“助推式耦合”引领模式通过党建的目标、组织、机制建设及党建互动,契合了基层治理对动力、网络、机制和信任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引领的精准性,通过目标设定权下移、主体自发联建、机制同构及互动的约束规范等刚柔相济的灵活方式,实现了党建引领的适度介入,确保了对基层治理的有效助推。“助推式耦合”的机理在于执政党权威是“助推式耦合”的根本保障、党建介入的灵活性是“助推式耦合”双重提效的关键、自发秩序是“助推式耦合”运行的基本遵循、精准性和介入度是“助推式耦合”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20.
正"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部署和明确要求。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还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延伸了党建服务的功能。顺应时代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敏锐地叫响阵地意识,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这是提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