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萌生为世博会设计绣品的念头人家都说苗族刺绣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是我们苗族的宝贵财富。两年前当我听说上海要承办世博会时,就萌生了要为世博会设计一幅能代表贵  相似文献   

3.
书林漫步     
《苗族史诗通解》 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6苗族史诗又称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元典",有苗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之称。《苗族史诗通解》是苗族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今旦、吴一文父子共同完成,系吴一文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族古歌通解》的最终成果,全书共70万字。该书被学术界称为苗族口头传统研究的扛鼎之作。其特点和创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杨 《理论与当代》2014,(11):52-53
正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苗族的古歌古词是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具有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等多方面价值。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  相似文献   

6.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在苗族传统社会中,刺绣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是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就苗族刺绣而言,它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技能。随着当今旅游市场的发展,如何把苗族刺绣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纳入到旅游品的设计与发展中去,是一个重要课题,也非常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苗族服饰经过千年的发展,款式丰富多彩,技艺巧夺天工,被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贵州苗族服饰在美的形式中包含着苗族的个性品格、民俗风情、审美认识思想及苗族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苗族历史、苗族情感和苗族文化的载体,是苗族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贵州苗族服饰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苗族服饰主要分为黔东型、黔东南型、川黔滇型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贵州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进行新的诠释,认为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苗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了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平极高。苗族银饰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有银冠、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的文化和苗族社会历史记忆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徽记,是苗族人民崇拜自然、浪漫审美的象  相似文献   

10.
在线传真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9月7日,2008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暨苗族服饰展演活动在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举行,来自各地的宾朋享受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盛宴。(徐颖/摄)  相似文献   

11.
台江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美誉。生活在这里的16万苗族同胞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文化样式,苗族传统文化中的特质要素齐全,堪称为活态的不可多得的苗族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2007年,锦鸡舞走出丹寨,一举夺得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最高奖项"金黔奖"。丹寨的苗族人自称"嘎闹"。"闹"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嘎闹"寓意"鸟的传人"。由于苗族人口多、支系多,丹寨,不仅是"鸟的传人"聚集地,也成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苗族文化传承地。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13.
徐志贵 《当代贵州》2011,(3):F0004-F0004
银饰在贵州不仅是饰品,同时也是贵州山区生活的必需品。贵州各民族皆有喜爱银饰的习俗,其中尤以苗族为最。苗族制作的银饰在演绎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着苗族的个性美和时尚美,使苗族银饰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正>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是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沿岸及苗族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剪纸艺术。其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心理,反映了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对了解苗族历史、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具有"文字史书"的作用,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  相似文献   

15.
正黔东南州立足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红色记忆、革命精神,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奋进力量。"1 9 3 4年1 2月,红军来到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我们苗族同胞腾出房子让红军养伤休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红军与苗族同胞的故事。"连日来,台江县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院坝会、坝坝会等形式,用苗汉双语为当地群众讲党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6.
苗族服饰是苗族各个支系的徽记.一支苗族部落不论迁徙了千里万里,服饰是始终如一的.苗族女性在制作服饰时可以有小小的创新,但大的框架不能变更.服饰的认同是根深蒂固的,身着同一服饰的人群居住地之间山高水长,但他们在节日里总要背着盛装跋山涉水赶来相聚.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4,(16):69-69
苗族花山节 兴文具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全县共有苗族同胞近5万人。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场、跳花,因其别具风格的活动内容被视为苗族同胞的情人节,是苗家儿女寻觅佳偶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时代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干部只注重经济建设,只关心发展速度和经济指标,加之现代文明的冲击力度加大,忽视了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程,以致守着苗族同胞的文化宝库的"金山银山"而没有传承利用,没有真正为苗族同胞的精准扶贫,脱贫奔小康,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务,导致苗族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主要表现在许多苗族青少年进入社会后已经不会说苗语,不会唱苗歌,不会讲苗族传统故事,不会吹奏  相似文献   

19.
正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