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长青 《党史文汇》2008,(9):45-49
毛泽东曾经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毛泽东不但大力提倡发扬自我批评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只要认识到了错误,就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针对过去工作特别是“大跃进”工作中所出现的失误,毛泽东先后几次作自我批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也为当时中国采取紧急措施渡过难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3.
正湖南同乡共读省立第一师范享誉海内外的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与毛泽东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1915年,张国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结织了毛泽东。张国基最难忘的是他同毛泽东的交往。他曾在一首词中这样写道:"忆往昔峥蝾岁月,恰是同学少年,城南风雨,麓山红叶,湘水碧连天……"张国基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已念完二年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倡导者,在他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间,留下了许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批评的感人往事。在李鼎铭等实行"精兵简政"提案上作重要批语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烈士举行追悼会上的讲话中,特别讲了一段与批评有关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戎马一生,用兵如神,是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但是,他第一次用兵是在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1927年9月秋收起义是他用兵的起点。其实,毛泽东第一次用兵布阵并且打了胜仗还是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 早在1916年,长沙第一师范就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实施国民教育为宗旨”,组织学生志愿军。全校编为一个营,由兵式体操教员任营长、营副,下属两个连。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时,曾在正规军队当过半年  相似文献   

6.
《恰同学少年》开播以来,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该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陶斯咏等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情怀,同时还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本刊特编发“毛泽东和他的老师们”,以求让读者能够进一步思考“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半个朋友”1915年夏秋之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向长沙各校发出启事,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出要结交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后来毛泽东说:“我从这个广告得到的回答一共有王个半人。”这三个半人中的三个人,一个是罗章龙,两个“后来变成极端反动的青年”,另外“半个”便是李五二。一天,罗章花领着刚从乡下进城的李立三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位湖南小老乡谈了几点关于时局的看法,并提出了几个问题。李立三听了,既没点头,也没摇头,没有说什么,坐了片刻便走了。李立…  相似文献   

8.
《党建》1999,(6)
“三讲”教育能否真正解决问题,是否走过场,主要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真正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次“三讲”教育中,国土资源部党组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传统,不仅体现在“三讲”教育的全过程,而且集中体现在部党组民主生活会上。民主生活会前,每个党组成员认真地做了三件事:一是对群众的评议意见认真进行反思,努力找准问题,并严格进行剖析。二是联系个人党性党风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认真学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精神,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三是党组成员之间广泛开展了谈心活动,交换意…  相似文献   

9.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为培育党的这一优良作风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59页)毛泽东认为党内批评和自  相似文献   

10.
伟人,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一生要历经少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其世界观也有个发展演变过程。伟人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为救国救民而勤奋学习,为追求真理而不断奋进,从而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间长达五年半。他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与一般学生不同。归纳一下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科学态度,反对迷信 一师求学之初,在老师影响和帮助下,他认真阅读了谭嗣同的  相似文献   

11.
王元化 《党建》2010,(4):53-54
一 毛泽东在“五四”早、中期固然赞赏胡适、陈独秀、吴虞、李大钊等,但并不主张废弃传统文化。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时,他就受到杨昌济的熏陶。1914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仍抄曾文正公日记,欲在一月以内抄完,亦文正一书不完不看他书之意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他仍自称“独服曾文正”。  相似文献   

12.
浅议批评难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江泽民同志在讲到“三讲”教育时指出:“用整风的精神解决党内存在问题就是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开展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远要保持和发扬的光荣传统。而在现实党内生活中,批评难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一、批评难的主要表现 1、“怕”字当头…  相似文献   

13.
市场广告是市场经济运作中的重要手段。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伟杰的毛泽东,是十分熟悉广告学问的。 (一)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已经过了湘乡县的“非常新式的学堂”的读书生活,也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军队生活,他决定再“回到书本子上去”。 进什么样的学校呢?读哪些书呢? 在当时社会里,广告已十分时兴。长沙这座大城市,已办了许多学校。各校竞争青少年去入学,纷纷通过报纸广告来招收新生。毛泽东就十分注意这些报纸与广告。 毛泽东最先看到的是一则警察学堂的广告。他先付了一元钱的报名费,接着办理报考手续。  相似文献   

14.
《党建》1994,(7)
领导应多些“我来看你”刘克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同志《哲学与生活》一书,认为写得很好,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欲提出商榷。于是便写信并亲自登门造访。他在信末写道:“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我来看你”,这句话朴朴实实,充分表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正在95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涌现出无数大公无私、严以律己、无限忠诚、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他们中既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们的杰出风范,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定要提倡民主作风说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是这方面的倡导者。参加革命半个多世纪,毛泽东不仅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以共产党人的胸怀正确对待别人对他的批评。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边  相似文献   

16.
丁毅 《党的文献》2011,(6):114-115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研究一下党的三大作风的倡导者——毛泽东同志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和理论,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一、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工农红军坚持井岗山斗争的严酷岁月里,毛泽东同志就敏锐地觉察到“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坚持不散,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这里所讲的“民主主义”,就包括“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  相似文献   

18.
日一夫 《新湘评论》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19.
日一夫 《学习导报》2009,(11):55-55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相似文献   

20.
近读一本回忆毛泽东同志的书,其中写到1958年毛泽东同李达(党的创始人之一,哲学家)争论问题时,李达说了“主席脑子发烧一点,下面就会不得了……中国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