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研究与交流》2006,(1):40-40
正因资源品价格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我国解决资源矛盾将长期遵循市场原则和博弈均衡原则。资源品价格的非市场化已严重阻碍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正如当年消费品价格放开倒逼国企改革一样,此次资源品价格放开,将倒逼政府改革和垄断领域改革。由于资源价格改革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型和国企改革,在市场内在要求和利益博弈下,  相似文献   

2.
围绕市场开发资源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黄红兵素有“茶乡”盛誉的江西省委源县,源于茶叶,兴于茶叶。在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推动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从改革茶叶流通体制入手,全面放开经营、放开价格、放开市场,发挥整体优势,推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新的经济形势下,边疆县办企业的路子怎么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绿春县食品公司重视市场行为者,坚持以能人治理为改革的重点取向,大胆启用能人,实行能人经营,使一个长期不景气的亏损老企业起死回生,轻装前进。探索出了一条以人为本,搞活企业的新路。能人策略计划经济时期,食品公司是一块肥水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肉食品放开后,肉食品公司长期依赖财政补贴,独统肉食品市场的格局已经崩溃。面对市场经济冲击,竞争者优胜劣汰,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食品公司一下子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和困难。至1993年初,绿春县食…  相似文献   

4.
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成败。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要警惕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出现强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由“内部人控制”演变成“外部人控制,”损害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制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王盛林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自己的特征、功能和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仅靠“放开”“给政策”和解除行政管理是不行的,需要培育良好的市场关系,这就要求通过法制建设来建...  相似文献   

6.
1998年初夏,我国90年代第3次、也是最全面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政府一系列粮食改革政策出台。“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必将对原有的粮食流通体制产生强大冲击,一种新型的粮食流通体制正在形成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粮食期货市场将对粮食流通新体制的完善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一、旧体制下我国粮食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迅速地从计划型转向市场型,绝大部分经济领域已经市场化,而粮食流通则是少数几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领域之…  相似文献   

7.
正6月8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广西电力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治区将从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改革、发用电计划放开、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开展电改,着力解决电力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助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体制自80年代初踏上改革之路以来,国合商业企业沿着市场经济目标取向一步一步前进。从发展多渠道流通格局入手,改革购销体制,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从价格体制的初步放开到经营、价格、用工和分配制度的全面放开搞活;从引进多元化、多成份、多形式的经营格局,逐步向“合资”、“三资”企业发展;从制订实施《企业法》到贯彻执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有力地促进了国合商业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朱中原认为,从权力主导型改革向权利主导型改革转型,既是改革的新转向,也是改革的本质回归。在他看来,中国要真正实现从“权力本位型改革”向“权利本位型改革”的转变,必须要认识到以下两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改革必须由现行的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及民间主导型转变。中国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过去的那种政府管制模式到现在仍然大规模地存在。事实上,政府主导的权力本位型改革突出的是政府的权力意志,这是中国政府的一种煞费苦心。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现在正处于转型社会,在改革方面不可能完全放开,不但没有全面放开,而…  相似文献   

10.
张艺 《岭南学刊》2012,(3):12-13
面对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抉择,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改革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停滞和徘徊,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对宏观调控的依赖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体制性的障碍使得市场的力量相对较弱,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了不少缺陷和问题,如改革缺乏有效的整体推进,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治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共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在土地、矿产、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时遇到过多行政干预而得不到效益最大化的合理配置;政府与市场行为约束的反向最大化,即该约束的政府行为被扩大,而该放开的市场行为被限制;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由公共力量推动的社会化市场秩序。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着力处理好市场与企业、与政府、与社会的三重关系,整体推进,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阔步迈进“大粮食”武穴市粮食局局长周列义从1991年到1995年的5年,是国家出台粮食改革举措最多、改革力度逐年加大、改革步子逐年加快的5年,是粮食工作经历购销同价。销价放开,购价放开。经营放开之后又再度恢复定购、加强宏观调控的5年,同时更是粮食部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市场建设应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把生产和流通结合起来抓,要把市场作为生产和流通的一个结合点,通过市场的信息,指导企业工作,引导企业生产。二是放开和管理的关系。市场必须要放开,但市场放开后,政府还要管,管的本质就是服务,就是为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13.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集体小企业明显地被诸如资金短缺,债务包袱深重,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机制不活,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所困扰,有10多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今年初,区委、政府及时作出决定,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放开搞活区街小企业。一是提高认识,消除疑虑,解决“敢于放”的问题。区委利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多次学习讨论关于放开搞活小企业的《政策条规》、深化企业改革的文章、专家学者的论述、外地经验等,进一步认识到,担心改制会导致私有化、会造成资产流失、会影响社会稳定,只…  相似文献   

14.
谈我国目前的物价状况阿木尔我国的价格体系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价格机制。其主要标志是:目前国内有8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和90%以上的生活资料价格己完全放开,由市场进行调节;随着对价格逐步放开的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行救灾体制已不完全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救灾工作面临着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救灾经费预算与物价上涨情况不适应,救济面小,标准低,救灾资金渠道单一,救灾经费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二是与现行的财政分灶体制不相适应。目前以层层冲减上交财政指标作为救灾款的拨付方式,使救灾资金难以及时兑付或全额兑付,救灾款被挤占或拖欠现象时常发生;三是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和粮价的全面放开,使过去由民政、粮食两个部门共同负责、互相配合的救灾粮供应体制受到冲击,民政部门救灾用…  相似文献   

16.
培育市场力量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导向型改革的目标是确立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中国市场导向型改革过程的核心,是培育市场力量。这是因为:1、市场导向型改革的实质,是实现资源配置力量格局的根本性转换。只有当市场力量充分发育,并取代行政指令性计划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时,才能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体制改革才算真正完成。2。市场力量是市场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性要素。只培育具体的有形市场,而忽视市场力量的形成,市场难以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3、市场力量的格局与作用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机关后勤部门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和社会商品的丰富,要求我们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来认识机关后勤部门的性质和作用,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来确立机关后勤部门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注意机关后勤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一、后勤体制——由办后勤向管后勤转变按照“小机构、大管理、社会化”和“管好机关国有资产、放开机关服务市场”的总体要求,对机关后勤体制进行改革,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和处室设置应进行调整和归并;减少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8.
李振宇 《理论月刊》2010,(2):85-87,107
社会结构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是影响现代社会运行的三大因素,也是社会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内在的逻辑框架:改革市场主导型二元体制是社会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是社会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社会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于:将会对中国在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基础上的社会体制改革、进而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经验。将会对其他转型国家的新一轮改革和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体制转轨。增长转型的重要时期,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加速农业两个转变,努力实现增供增收两大战略目标。总结一些地方的实践经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要求是:取向──发展市场农业,着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关键──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实现经营方式集约化;基础──坚持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途径──积极推进以贸工农一体经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一、坚持市场导向,培植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建设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是迈…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深化县级国合商业的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1992年10月,永兴县对国合商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原“四放开”,即放开劳动人事、经营范围、商品作价、劳动分配等四方面权力的基础上,引进个体私营经济机制,全面推行“公有私营”,即将门店柜组向职工发包,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工资福利、确定上交的“四自一定”经营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