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侦讯中的非言语交流是侦讯双方发出的可能在对方那里产生意义的行为暗示语的加工过程,一般有副言语、体态语、界域语、环境语、物体语五类。侦讯交流中,言语和非言语相互渗透。非言语的信息量大,利用价值大,具有证据价值。非言语在侦讯中的运用,需要正确理解疑犯的非言语线索。非言语行为的影响,有双方和环境三大因素,其表征具有相对性。用其识别谎言时,需要从非言语群的角度分析,还可运用监控、测谎、录音录像等记录、分析非言语行为,其科技含量高,证明效果也好。侦查人员对自身非言语的运用。配合侦讯手段和对话内容,可以营造侦讯气氛等。  相似文献   

2.
侦讯言语论     
侦讯对策效益要通过对话来实现,研究侦讯对话就是研究其言语。侦讯言语活动应从普通交际言语“合作”“礼貌”原则中吸取营养,在侦讯对话的现实背景与它们之间寻找调和。侦讯言语具有依法对话的强制性、侦讯语境的可操作性和策略对话的多样性等特点。侦讯言语涉及言语主体、语境、内容和形式等要素。侦讯应答和用语的表达方式、发问技巧,也是侦讯言语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言语听解是指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或证人所表达的信息的接收。在侦查讯问过程中,讯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必须掌握言语听解艺术,才能使侦查讯问活动顺利进行。本文阐述了侦讯言语听解的特点、要求和基本技巧,概括了侦讯言语听解艺术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交际误解是人们之间跨文化交际的严重障碍之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将其认为是一种不可接受或不可原谅的行为。笔者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进行测试及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出本次调查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非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之外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它有助于操不同语言的人们克服语言障碍,完成一定程度的交际。然而非言语行为又具有文化属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很强的文化差异。对目的语国家的非言语行为缺乏必要的了解会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甚或导致交际失败。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虚假供述往往是导致错案的重要原因。研究者们正探求识别供述证词的真实性的方法,来提高供述证词在法庭上的有效性,以保障当事人免遭冤屈,真正实现司法公正。非言语行为线索也许能泄露人们想要隐瞒的信息,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就能发现虚假供述。此外,特定的言语特征能够帮助区分真实与虚假陈述,这些发现为虚假供述的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交流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是所有联系的基础。非言语行为,作为交流中传递信息和揭示感情态度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课堂中起着重复、否定、替代、补充、强调、调整等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在课堂这个特定的语境下,教师和学生也是从关联的基础出发,互相理解双方的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交际过程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言语形式可以辅助说话人明示交际意图,明确语义所指,排除歧义,补充交际中的隐含意义,增强语境效果,也可以作为主要交际手段。本文试图用关联理论分析非言语语在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交流,特别是人际交流是由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共同完成的。谈到语言,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语言语(口语和书面语),而忽略了对非言语语的认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非言语语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实例阐述了非言语语在交流,特别是人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要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同时掌握语言语和非言语语两种交际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与解释现象学分析,考察高校师生关系现状与教师非言语亲切性.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少有对立,教师指导下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少有课堂失控.教师非言语行为大多自然热忱、平易近人,部分教师淡漠与紧张.而教师的非言语亲切性制约着师生关系的走向,教师面带微笑与目光交流最能增进师生关系的亲密度与影响力,教师姿态的紧张对其负向影响最大.其中,以教育为信仰的教师以学术为本,行为亲切,师生关系亲密和谐;功利性的教师以学术为工具,他们的淡漠与紧张使师生关系扭曲.因此,应强化大学制度和师德建设,使教师执着信仰、亲近学生,复归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教师要在重视言语沟通的同时还要重视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非言语沟通的特点来实现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非言语沟通的心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为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向学生传递教师的期望;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作了一个述评。简单论述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理论的框架,同时也阐述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章还对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隐语交际主要以口语为载体 ,同时 ,隐语还存在着非言语形式。构成非言语形式隐语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 ,主要有由手势、隐字、图示、实物等构成的几种非言语形式隐语。非言语形式隐语在具体运用中具有交际的可视性、集团的约定性和个体的随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执法历来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公安机关易引发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成都交警胡玲使用微笑、敬礼等非言语沟通,最终使违规男司机在纠缠半小时后认罚,从中看出基层交警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熟练恰当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言语行为的人际关系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研究中都涉及言语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重点包括行为以及动词分类、间接言语行为等等。从人际关系的视角对言语行为的本质、种类以及交际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言语行为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交换,言语行为的交际过程实现受到人际关系的制约。同时,言语行为可以显示人际关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解除、维持以及改变。  相似文献   

16.
口头语言是开展警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依据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警务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而警察言语行为目的的达成,有赖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警务言语规范,有赖于加强基层民警正确执法观念的教育以及言语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采访中,收集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固然重要,而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容忽视的。但长期以来,在新闻领域中,非语言符号常常被部分忽略,本文重点探讨在公安新闻采访中非言语信息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非语言符号顺利采访并抓取采访对象的非言语信息,从而使新闻素材更加全面和真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英汉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详细比析,发现在英语里请求言语行为以间接言语行为为主,而在汉语里则以直接言语行为为主,并从语言系统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了差异产生的的原因,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这个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言语行为场景”和“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框架内阐述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性质。指出动作及其涉及的对象均具有喻指能力;对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既要考虑认知因素,同时也应将必要的语用参数纳入其中,从而在动态、静态兼顾,语用、认知相互关照中深化言语行为转喻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入手,阐述了言语行为尤其是言外行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分析了如何利用语用等效原则译出言外之意,并提出了四种语用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