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十月十九日黄植诚是十七日从北京到达古都西安的。连日来,他先后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几朝帝王的行宫华清池、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唐太宗墓昭陵、半坡遗址,以及碑林、鼓楼、钟楼等,其中给他印象最深、使他感慨最多的是‘半坡遗址’。他说:‘当我听说去半坡时,还不知半坡为  相似文献   

2.
国家振兴需要廉政,人民群众呼唤廉政。兰州军区西安老战士大学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书画展上有三四位老战士书写的“公生明,廉生威”条幅,特别引起观众重视。这是置于西安碑林一则官箴中的两句名言。过去我虽有所知,但不得其详,遂复参观。一见碑文,不但不知其详,甚至有的字也不认得。于是查阅《说文解字》、《辞源》、《辞海》、《康熙字典》、《书法大字典》和有关资料,受益非浅。 从碑文的跋文得知,这一官箴  相似文献   

3.
玉石和人     
我去参观一位玉石收藏家的收藏,他一直说自己收藏的玉石多么名贵、多么珍宝,甚至说玉石是有生命、有磁场,有的会降灾治病,有的会除灾免祸,说得那玉石像是神明一样。  相似文献   

4.
1997年的春天,我在位于重庆歇台子的一所学校学习,一直住到了初夏来临。学校是老西南局时代留下来的,大而安静,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树木。天气好的时候,坐在开了红花的桃树下看书,那些老人就在一边打门球,风和日暖,身心都觉得很舒畅。 我问老师,这儿为什么叫作歇台子?老师说,有一次皇帝经过这儿,曾累了歇脚,由此有了这个名字。这个说法,我不大相信,却有点喜欢。这说明,急性子的重庆人,还有着向往舒适、闲逸的另一面。重庆人住在山上,山上的人容易给人一种粗算、豪侠的草莽印象。其实,这种印象是初浅的。就像一座…  相似文献   

5.
车过日月山     
车过日月山,脑子里回响着一位牧羊老人的话:“天有天眼,地有地脉。”他说的是这里的地理特征。但是“天眼”指什么?是指日月吗?我没弄明白。“地脉”是指脚下这座山,可以肯定了。日月山给我的最深印象,也确实如老人所说,不愧为大地之脉。  相似文献   

6.
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部的“金石宝库”碑林闻名中外。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拥有她而自豪,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创造新的业绩,为那一座座古老的历史丰碑增添着新时代的光辉。碑林区民政局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群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民政局那二十几个人拧成一股绳,“上为党分忧,  相似文献   

7.
去年春天,我赴欧参观考察,饱览了意大利威尼斯水城风光,了结了多年来盼望参观这座神秘城市的夙愿。一座庞大宏伟的城市座落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好似漂渺着的一座“天宫”,也是一座举世罕见的奇城。这座城由一百二十个小岛,四百多座桥梁连接而成,一百七十七条河道构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它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堪称“海洋皇后”。在这座城市里贡多拉(小船)载着游客随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划来划去。广场上的白鸽在人群中自由飞翔,有的人拿着一些食物引逗鸽子,  相似文献   

8.
因驰名中外的“西安碑林”而得名的碑林区是古城西安的中心城区之一,是每一位光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游客必去的地方。作为西安乃至古老中国的名片,碑林区在狭小的区域内开辟新发展空间的每一项举措都备受世人关注。优越的位置,众多的文物,繁荣的商业,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氛围与年轻开放的现代文明正在碑林区完美地交融。  相似文献   

9.
曹立田 《春秋》2012,(5):30-30
1994年国庆节后,我有一次在济南参观画展,忽听到有人喊“于老来了,于老来了”,举目望去,一位上身穿一件深蓝色老式对襟外套、灰白头发、鼻梁上架一副老花镜、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慈祥老人.被一群人簇拥着走进了大厅。我方得知,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国画大师于希宁。  相似文献   

10.
叶芳 《台声》2000,(6):38-39
春末夏初的北京 ,尚有些许凉意 ,而地处中原大地的古都西安 ,却已是暑气袭人。“五一”节期间 ,20多名在北京读书的台湾青年学生来到西安 ,开始了他们为期4天的探寻古都文化之旅。此次活动 ,由全国台联和北京市台联组织 ,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的台湾学生参加。全国台联副会长陈贵州亲自率队 ,与来自家乡的青年学子一道饶有兴致地参观、游览。此次参加古都文化之旅的台湾学生 ,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踏上中原大地 ,对古城西安 ,对世界闻名的秦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向往已久。在碑林、在…  相似文献   

11.
欧洲的草坪     
孙西克 《政策》2002,(9):56-57
尽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欧洲之行还是给我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不过,连我自己也没有料到,我印象最深、且总想说点什么的。竟首先是那普普通通的草坪。 踏上欧洲的土地,到的第一个国家是意大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罗马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七十  相似文献   

12.
许朝阳 《台声》2014,(6):76-77
<正>在陕西省众多的老台胞中,1983年11月从台湾回来的国民党老兵种志斌无疑是其中一位具有丰富传奇色彩的老人。在省台联工作中,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前辈,曾多次聆听他关于自己身世、经历的故事。那些故事让人心酸,引人共鸣。在西安南郊一个绿树环绕、花团锦簇的家属院,一座普通的五层楼里,简  相似文献   

13.
Sightseeing     
SightseeingSUNDEJIN朋友:约翰,今天我陪你们游览。约翰:太好了!这里的名胜古迹一定很多吧?朋友:是的,因为西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嘛。约翰: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朋友:(指地图)这是这里的旅游地图,我们先去大雁塔,然后参观著名的兵马俑...  相似文献   

14.
台湾拾零     
今年3月,我与四川现代机电集团董事长、黄埔后代傅猷东先生随四川省经济管理研究会访问考察团一行13人赴台访问。在台10天,所见所闻,印象非常深刻。参观新竹科学园区 早就听说新竹科学园区是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地,什么集成电路、微型电脑笔记本、晶片等产品制造和研究在世界都享有盛名,实地一看,果真如此。 进入园区,在一片片草地、花木、绿树的掩映下,一座座楼房展现眼前,有园区管理局、海关和若干企业、研究所、厂房……马路两边停满了汽车、摩托车,给人以整洁、清爽、安静之感。据陈小姐介绍,科学园区占地530多公…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时间老人领我走下了工作岗位。上年岁的人爱回忆往事。我在回顾中,从政42年的一件件、一幕幕记忆较深的人和事,不时在脑海中浮现。回忆到的机关干部众生相中,有的人可敬,有的人可亲,有的人可爱,有的人可惜,有的人可恨。  相似文献   

16.
张剑虹 《世纪行》2006,(12):34-35
这是一个晴热的天气一卜午8点多钟,一群人簇拥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塘埂、过田坎,来到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门前…的山脚下。存一座茅草丛生的坟头前,大家都止住丁脚步,低头默哀着。突然,这位白发老人对着坟头深情地呼唤着:“母亲,我好想您呀!”“母亲,我来看您来了”!  相似文献   

17.
我的观察与印象李春玲团中央的“领办科技推广项目”是在最近两年开始实施的,目前已取得了广泛的效应,+分令人鼓舞。几年前,我曾深入一些农村地区做调查研究,给人的印象是,除了春节前后,很少见到年青人,乡村成了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天下。由于缺乏青年人,团组织往...  相似文献   

18.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人遇到事,总是想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单从表面上看,时时刻刻想着别人的人,好像与人无争,与事无求,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难做到与人无争的。就在教育乱收费被排在所有行业乱收费的首位,而成为人们纷纷议论的话题时,一个被称为学界一盏灯的已逝老人,再一次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这个老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令我最最感动和感奋的是,马老的做人与…  相似文献   

19.
“一座山都是我的药箱!”72岁的罗春芳老人这样对我们说,“我爷爷那辈人就会识药看病,据说是一个老和尚传给的医术。”罗春芳从6岁起跟着老人上山找药,一脉相承学医骨头病。在巍山文华镇的一个临街的石柱青砖宅院里,我们慕名来到“罗春芳骨伤科诊所”。两边的侧房一方为诊室,一方为住院部,患者的家属可在大井里洗衣做饭,治病如同在家里一样。罗春芳最拿手的是骨头新伤,从头到脚都有药可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断症而采取不同的办法,“100个人有100种断法,要具体针对每个人来看!”罗春芳认真地说,医过的病人上千上万了,…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印象里,西班牙这个国家是灵动的。激情四射的斗牛、行云流水的足球、地中海的阳光海岸……印象里的细节牵动着我对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认识。参观时似乎总想寻找一些类似的痕迹,以证实已有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