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取得的主要成绩是青少年 文化素质提高、青少年思想觉悟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提高、青少年工作愿望增强、青少年发展 意识增强。作者认为现阶段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综合素质,包括公民意识、创新能力、 文化素养等。文章提出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主要是将青少年教育工作建设成为社会系 统工程;实现青少年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丰富青少年教育手段、建立青少年教 育阵地;减少封闭性保护措施,鼓励青少年参与竞争;加强青少年教育的交流沟通等。  相似文献   

2.
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有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的组织优势和工作经验。共青团只有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向心力。共青团组织可以承接的政府青少年的事务有: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青年的就业教育、青少年的健康宣传教育、青少年的参与、青少年的娱乐、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青少年的社会矫正等。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有4种方式:成立专门机构、建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队伍、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活动、发展志愿服务等承接。共青团组织要承接好政府青少年事务,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有:协调机制、预警机制、竞投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还要解决法律授权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宝安区青少年公民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高素质的公民是符合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依靠各种力量对青少年的后天教育、培养与塑造,即进行公民教育,提高青少年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是社区团工作发展的趋势 ,为此共青团要以社区为依托 ,注重做到团的组织、团的阵地、团的活动进社区 ;同时以需求为导向 ,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文化教育、维护权益、卫生环境、爱心奉献等服务项目 ,这样既使得青少年在社区中健康成长 ,也增强团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再审视。将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为契机,推动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助人意识等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基础。要更加重视志愿服务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在志愿服务教育进学校、志愿服务去功利化、拓展参与渠道、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由于精神残疾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及其扶助政策、服务手法单一等问题,使得在社区中的精神残疾青少年的教育、支持和引导出现了一定的困境。本研究以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在社区中的精神残疾青少年的教育、支持和引导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加大政策支持与宣传力度、引进专业社工支持方式、健全特殊教育专业体系及加强家庭教育支持等着手解决,助力精神残疾青少年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和良好发展基础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国际化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为青少年素质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发展青少年的素质又成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国际化城市的建设必然会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处在学龄阶段 ,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不仅要打下科学文化的基础 ;而且要通过文献信息知识教育 ,打下学习方法的基础。掌握了学习方法 ,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从小学点文献信息知识 ,可以更好地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这对于我国多出科学人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的日益复杂,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通过2006至2008年对全国(以安徽省为主)8346名青少年与2008年对全国(以安徽省为主)155名教育者的抽样调查,从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生存环境、青少年的期望与效果评价入手,可以了解新时期青少年人格教育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公民教育是将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社会公民的通识教育。网络时代和全球化的环境、“80后”与“90后”新生代的特征、社会转型的冲突等因素凸显了青少年公民教育需要大胆创新和突破。青年研究刊物在信息的收集与传播、研究力量的聚集与培养、先进理念的引导等方面对青少年公民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功能。一定要利用多种途径,促进青年研究刊物为青少年公民教育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成为当下社会讨论的热点。时代发展要求下,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更是大学专业教育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探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创业教育与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融合的切入点在于观念文化以及知识技能,提出从教学团队、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平台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且有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犯罪和残忍性发展的趋向.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起源于法制教育的误区,学校、社会、家庭在对青少年教育问题上都存在种种错位和失衡.只有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和共同努力,才能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藏区青少年群体所处地理位置特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藏区青少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陈旧、青少年群体核心价值观移位、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等问题,应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补漏洞"教育思路,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组织——童军创始人贝登堡在100多年前提出的。他发现当时的英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育漏洞——时间漏洞,内容漏洞,方式(或手段)漏洞。即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之余的时间里教育缺位;在体格、品德、动手、服务等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上缺位;在户外体验、实践训练、寓教于乐等教育方式(手段)上缺位。而这3个教育漏洞都是基于一个大的漏洞——社会教育渠道缺位造成的。为此,他发起了"补漏洞"教育的尝试与探索。即在学校教育之余,召集孩子们以童军组织的形式,以"生活的准备"为教育理念,以强健体格、锻炼动手创造能力、培养良好品格、养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习惯为训练内容,为国家"生产"未来的合格公民与有用人才。他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这种"补漏洞"教育,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青少年社会教育体系,探索到一种世界上最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思路和模式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番禺市的实证调查资料,提出对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防治对象是16至18岁初中毕业生和外来青年其教育对策,对本地青年应加强青少年“生活知识”教育与“一技之长”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文化兴趣培养与娱乐技巧培养;提高青少年对市场经济复杂因素的辨识能力;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健康化、兴趣化、有效化.对外来青年应采取开发外来劳动力资源与加强外来青年管理相结合:维护外来青年合法权益,减小激发犯罪的因素;提供健康导向的文化娱乐活动,减少诱导外来青年犯罪的因素;强制性法制教育与自愿参与的职业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青少年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和谐社会与青少年工作、社会政策与青少年工作、公共事务与青少年工作、公民教育与青少年工作、可持续发展与青少年工作的关系。建立政党青少年工作、政府青少年事务、社会青少年服务、社团青少年工作“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同时,对于广东省青少年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10条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走进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工地,公路旁一块"水电十四局有限公司鲁地拉项目部2号营地"的指示牌十分耀眼。步入营地,一排排整齐的白墙蓝顶砖房映入眼帘,活动广场和道路两侧整齐的标志牌、宣传牌格外醒目,卫生整洁,鲜花绽放,舒适清爽之感油然而生,这就是鲁地拉水电站工地的农民工营地。  相似文献   

18.
地处沿海欠发达地区的广东省汕尾市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是:形象工程战略包括塑造青少年精神形象、城乡标志性形系、现代化文明形象;素质发展战略包括青少年素质培养、素质开发、素质应用、素质整合基地旅游战略主要是创建“青少年休闲旅游与实践教育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宗教文化教育基地旅游、海洋生态教育基地旅游、农业种养教育基地旅游.团组织只有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发挥地区优势,适应青少年兴趣热点,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宝安区青少年公民教育在党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指引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和谐宝安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宝安区青少年公民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总结,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借鉴港澳和国际经验,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拓展青少年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20.
真人秀节目作为时下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类型,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武汉市青少年收看真人秀节目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发现:青少年已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固定受众;"综艺娱乐类"真人秀节目最受青少年青睐;青少年收看真人秀节目时间不固定,具有灵活性特点;近9成青少年在收看真人秀节目的态度上较理性;审美娱乐和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喜欢收看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原因;过度秀导致失真是青少年不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重要原因;超7成的青少年认为真人秀节目对价值观有影响;青少年普遍认为真人秀节目要发挥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