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虎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画老虎很有名气,早年张大千曾和二哥合作画虎,但经常是二哥画虎,他补景。其实,张大千也能画虎,但他很少画。一次,他酒后画的一幅《虎图》流落出  相似文献   

2.
梁力文 《各界》2010,(4):1-1
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画老虎很有名气,早年张大千曾和二哥合作画虎,但经常是二哥画虎,他补景。其实,张大千也能画虎,但他很少画。一次,他酒后画的一幅《虎图》流落出去,不少商人登门出高价请他画虎。张大千后悔不迭,因为二哥以画虎享有盛誉,他原是为了二哥一直避讳画虎的。  相似文献   

3.
吴晋 《瞭望》1984,(47)
马德里专电西班牙现代画大师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栩栩如生,凝聚着世界上亿万人民的和平心愿“飞”遍五洲四海。今天,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带着十亿中国人民寻求和平、友谊与合作的愿望来到了和平鸽的“故土”。李先念主席受到了西班牙领导人和人民十分隆  相似文献   

4.
二毛 《各界》2014,(6):20-22
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作为一个美食家,张大千享年八十五岁,算是高寿的。这大概与他豁朗快乐的天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别时容易     
张大千有几方印记是我喜欢的,如“三千大千”、“大千好梦”等:而我最喜欢的一方是“别时容易”。  相似文献   

6.
记得是初夏,一位萧性画家来到编辑部,希望能对他和他的画进行报道,说哪怕文字短点也行。 对此,我不以为怪。新闻界外的人,想出点名,扩大点影响,无论是自己找上门,还是托人捎口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值得一写,有新闻价值。 一周以后,当我从同事手中拿到有关这位画家的介绍材料时,我怔住了:那材料上说他是“国际科学艺术巨星、重彩壁画新艺术创始人宗师”,说他“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开创新的绘画艺术领域,总结吸收了西方12世纪至19世纪油画、粉画、水彩画、壁画大师如: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50多位著名画家的不同画法和中国古代3000多年工笔重彩画及近代抽象写意画、民间电烙工艺画等诸种技术精华,巧妙汇合推创出高于世界诸画种的最  相似文献   

7.
佚名 《各界》2013,(12):18-18
齐白石生于1864年,张大千生于1899年,两个人年纪相差35岁,论年纪和资历,白石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老前辈。齐白石曾“三刺”张大千的轶事,  相似文献   

8.
吴丽欣  沈殿成 《侨园》2004,(1):12-13
一位毛里求斯的年轻人来到比利时一间名叫“美食家”的华人餐馆,眼睛盯上了一幅名叫《老屋》的画作一动不动,旁边的人问:“先生,请问您对这画感兴趣?”年轻人回答:“是!”“你对什么地方感兴趣?”“这幅画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它有一种工业化的东西在里面,似乎里面正在有人生产什么,然而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画作带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相似文献   

9.
有趣当肉麻     
宏图 《瞭望》1991,(20)
从一本记叙名人罗曼史的书中,读到《张大千一生为情牵》,开头即先声夺人,云:“被誉为中国画家中‘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多有流传人口的韵事。有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说他有八位夫人,大千闻后不禁哈哈大笑,频说:‘要打对折!要打对折!’”是自谦,还是自负“艳福不浅”? 当描写为张氏一见钟情的杨宛君女士时,少不了“北国佳丽”、“一双玉手,纤柔细嫩”等陈词滥调。记及洞房花烛,唯见张氏“含  相似文献   

10.
阿明 《瞭望》1992,(26)
《瞭望》周刊13期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题叫做《别忘了他》:在审判伪劣商品的被告席上站着两个受审者,一个是“厂家”,一个是“卖者”。可是标题却提示我们,这里还缺了一个人。这个应当受审而尚未站到审判台上的人是谁呢?哦,原来是他——你看,画中有一只大手正在将他推向被告席,他就是那个手中提着贿金的“鉴定专家”。 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好。时下人们对打着各种“名牌”的伪劣产品痛恨已极。一家报纸上说:“名优称号满街走,上了当的恨难休”。恨谁?同假伪劣商品一样,除了恨“厂家”、恨“卖者”之外,恐怕这里就有个“鉴定专家”吧? 这幅漫画也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的金  相似文献   

11.
有个读书人名叫丘琼山,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一次经过一座气势庄严的大庙,便信步走了进去。一进大雄宝殿,看见四周墙壁上画满了《西厢记》中的图画。他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寺庙里的老和尚:“师傅,寺庙里的出家人怎么能画这些痴男情女的俗画?”老和尚合掌说道:“相公有所不知,咱们僧人就是从这里面悟出禅学真谛的。”丘琼山越发惊奇,又问:“那么是从何处领悟的呢?”老和尚闭目说道:“阿弥陀佛,《西厢·惊艳》之中不是唱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么?贫僧便是从这里悟禅的。”(事见《古今谭概·佻达部》)“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是《西厢记》中崔莺莺看见张生临去时的表情。达“一转”,还真“风魔了张解元”。而这座寺庙的和尚却偏  相似文献   

12.
我请中年画家吴悦石鉴赏一幅山水画,画卷刚展开一半,他就说:“这好象是老画家颜地的作品。”我说:“你真有眼力,这幅画就是颜地的儿子颜士摹仿他父亲笔意画的。” 颜士原名阎吉才。他父亲颜地因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离开人世已经七年了。  相似文献   

13.
烟画是泊来品,故又名洋画.烟画传入中国在20世纪初,发端于上海,后风行全国,上海人称“香烟牌子”,北方人叫“洋片”. 烟画自来就受到人们喜爱,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就是个烟画迷.他在《红楼梦烟画》一文中说:儿时,“我缠着父亲,买海盗牌香烟,那洋烟里附有《红楼梦》画片”.但一直未凑齐整套的.近年,他在“逛厂甸庙会时购得《红楼梦》烟画一套,如与旧友邂逅,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14.
思一 《瞭望》1988,(40)
每看一次画展,或翻完一本画册,我都要想起齐白石的“馒头”,“馒头”云者,是他形容自己所画的山形。形容得象,因为画得本来象馒头。一个个、圆滚滚。想到那样的山,和画家理直气壮的态度我就要笑。 “老夫喜画馒头山”是齐老先生题画诗的结句,在首句中他点了五代两位山水画祖师爷的名——荆浩和关仝:“逢人耻听说荆关。”  相似文献   

15.
“做了一辈子到中国去的梦”仲夏,北京.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法国当代艺术大师巴尔蒂斯的首次来华画展以及他托小女春美带来的一封“致北京书”,使得中国美术界及广大观众如醉如痴。“哦,做了一辈子到中国去的梦,竟要实现了。我在山里度过整个童年,最终为自己杜撰了一个中国:它风景时隐时现,又使远壑——想必有先人居住——无从攀登。这一切便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唐宋传奇》、《东坡诗集》、《离骚》我百读不厌,《西游记》则一直是我的床头书……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时光已逝,我不复孩童,而成了八十八岁的老翁……”中国美术馆一楼展厅内偌大的屏壁前,一群又一群的参观者为屏壁上书写的这封推心置腹的大师之书而感动。眼前23幅出自大师之手的洋溢着浓郁的法兰西风格又蕴含着东方情调的绘画精品似乎表达着这封书信之外的没有吐尽的更多更多的情意。据法国画界人士透露,巴尔蒂斯一向不喜欢在公众面前抛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画虎     
张琳 《侨园》2012,(1):48
中国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张大千画的虎可谓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张大千小时侯住在苏州一个很出名的园林里.一天,他舅舅从东北带来了一只小老虎,养在院子里,大千可欢喜了.那时他正在学画,父亲就叫他对着老虎画.他夜以继日的看虎,从没有间断过.两年多时间,小老虎变成了大老虎,大千同老虎也成了好朋友.老虎成天摇头摆尾跟着他,不时用头碰碰他表示亲热,还常陪他接待客人.他乘机画下了老虎的各种姿态,画虎的本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心愿●周清印﹃等到祖国统一后切记一定要把我的骨灰从台北移葬到四川老家去﹄十四年以后秋雨敲窗古稀之年的张心智老人端坐在银川市湖滨小区的私人画室里父亲张大千临终前的这句遗嘱仍在他耳畔经久回荡张...  相似文献   

18.
人画米元章多画其拜石,曰“米癲拜石”。此固足以示其癫,然仅癫而已。 余独喜画其拜书札。据闻:米元章一  相似文献   

19.
黄永厚画“竹林七贤”图,觉得最后一个落了单,便又加了一个饶头——吕安。这样,便有了八位。古人重八也重七,故斗有七星、佛有七宝、书称七经,人具七情,连做诗也要七步成章。今人重八,以为谐“发”,“七”则成了倒霉的数字。永厚的意思倒非为了从俗,他不过觉得同是魏晋人物,何必限于七,加一成八,再加一便成九,大可为后续的画留些地步。“竹林七贤”图,说不定会扩展成魏晋人物图。 引起他画魏晋人物的动机是什么?有文可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封建时代,官署的公文要经主管长官签发,这个程序称之为“画诺”。《后汉书·党锢传》曾提及此事,可见这是由来已久的。清代的考据学家对此也作过一番考证。王先谦说,“画诺”并非“唯诺之辞”,系“王公导相答笺启符牒之文”。惠士奇说:“诺,犹公施行,谓之画诺。”但这个“诺”究竟怎样画法,现在已难以搞清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