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照东  刘俊宝 《前沿》2005,(9):7-10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上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内蒙古草原属于亚洲北方草原。内蒙古草原文化圈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  相似文献   

2.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9月6日是我区第三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前,即2004年我区在呼和浩特举办了"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召开了"首届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并确定每年的9月6日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三年来,草原文化研究日益深入,社会各界对草原文化和保护草原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及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一部草原文化史既是一部草原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水乳交融、共同进步的历史。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客观、开放、全球的眼光,对内蒙古草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考证、定位,努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对于继承草原文化的先进性内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推进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起,作为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举办了9次全国草原文化研讨会和1次草原文化高层论坛。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共收到论文超过1500篇,有上千人次与会研讨交流,已经成为内蒙古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品牌论坛。"草原文化主题论  相似文献   

6.
郭都达古拉 《前沿》2014,(19):126-12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如今面临着新视野下的挑战以及其自身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草原生态经济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本篇论文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用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损失等五个方面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8.
草原文化作为学术热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尚存在分歧,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关系方面,一种是将草原文化等同于游牧文化,一种是认为二者有区别。笔者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地域文化和复合文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及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近二十多年来的考古学成果证明: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蔺继红  旭荣花 《前沿》2012,(1):171-174
草原文化传承与内蒙古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文献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术界对其不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朝代内蒙古地区的文物出版文献作为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构成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地区的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图书文献的编纂印刷、出版、发行之间的联系出发,探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文物出版文献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位于亚洲草原区的东南部,东起嫩江与西辽河平原,越过大兴安岭山地,经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向南达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7.49%,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区草原地区的牲畜头数成倍增长,农垦指数逐年提高,工矿、能源.交通事业迅速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已受到严重的干扰。不少地区的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负荷能力,使草原系统结构破坏,功能失调,效率降低,物质循环受阻,平衡态紊乱,草原生态的荒漠化已成为当前生  相似文献   

12.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20):38-40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黄金 《前沿》2004,(2):181-18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 ,草原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是一个民族性、动态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一种文化。草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草原文化在内蒙古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逐步走向了文化产业化的新路子。草原文化的发展 ,在积极面对当今世界的同时 ,仍保持发扬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4.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7月31日,中国马镇首届丰宁坝上草原文化节在河北省丰宁县开幕。这标志着河北省具有高规格接待能力的以马文化为主题的草原度假特色旅游小镇中国马镇正式落成。"再好的空调也比不过草原的风"在炎热酷暑煎熬中的旅行者可以来到河北省丰宁县体验别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中国马镇草原度假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大滩镇北部。北倚内蒙古草原、西接冬奥会赛区崇礼、东临承德避暑山庄,距丰宁县城86公里、北京市区260公里,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几年,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来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人数直线攀升。内蒙古旅游业从1980年初见雏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各项旅游指标的逐渐成型,今日内蒙古旅游业已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7.
尹慧 《前沿》2010,(17):133-135
从文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文化不仅影响着人格的表达方式,而且文化决定占主导的、具有典型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结构。草原文化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观念,铸就了游牧民族单纯质朴和诚实守信、勇敢强悍和自强不息、热情好客和开拓进取等人格心理特征。随着草原文化多元性格局的出现,草原文化中蕴含的人格特征也出现了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保留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是促进传统人格特征的整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发挥草原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必须做好草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展、创新;要实现草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展、创新,则必须强化草原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迫切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韩巍 《前沿》2009,(8):105-107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将草原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并有效的开发,既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又可调整产业结构,还可发展旅游经济。应把握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的机遇,充分吸取经验、摒弃教训,确保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金志远 《前沿》2009,(10):103-105
随着全球化的深层次推进必然给草原文化带来冲击,如何在 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保持平衡,是摆在蒙古族高等教育面前的严峻的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具有增强蒙古族的凝聚力、提高蒙古族民族精神、培育蒙古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强化蒙古族的民族认同意识等育人价值。因此,蒙古族高等教育要传承草原文化,具体体现在目的、功能和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