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讼法制的完善与确立,是现代法治得以确立的基本标志之一。清末修律所进行的法律移植,构成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之滥觞。中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百余年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间,乱国无实质的诉讼法制;诉讼法制路径深受意识形态影响;植体与受体排异反应强烈。回顾这一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助于推进、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制建设,更好地实现“保障人权”的宪法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 民主和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在治国安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1954年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宪法和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1954年到1957年上半年,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同时,十分注意用革命理论和高尚道德教育人民,形成了革命、健康、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文革’期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全面破坏”。  相似文献   

3.
60年来,“台湾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宪法成长的重大内容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78年宪法都体现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82年宪法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将长期以来的大陆对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制度化,成为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的法律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如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阶段的划分.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思路的变迁以及在具体手段上,从单一的方法转变为具有丰富性。长效性的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宪法也先后进行了五次修改,可以说宪法与改革开放是齐头并进的,每一次修宪都以法律的形式记录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而改革开放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促进着宪法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尝试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典型案例作为实证考察对象,探讨宪法发展的历程与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南人大》2009,(10):1-1
列宁曾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到2004年“人权入宪”,这张写有人民权利的“纸”越来越厚实。截至2009年1月,我国制定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十几年来,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和政府工作逐步走上法制轨道”(李鹏《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这无疑是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方面。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不足的地方。“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普遍”(引文同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人们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时下流行的概念,“社会动员”的规范意义一直未予明确,不利于社会动员机制的法制化。在我国现行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仅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使用了“社会动员”这一概念,该语词在我国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基于不同的解读路径,“社会动员”的规范意义可在两个层面得以阐释:其一是以“社会”为动员对象的“社会动员”;其二是以“社会”为动员主体的“社会动员”。从价值和规范层面考量,第二种阐释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法治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所在。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法律地位。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实际生活中“违宪”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那些明显违反宪法的问题得不到纠正,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宪法的贯彻实施,而且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充分发挥宪法作用,必须首先完善宪法的运行机制。建立专任的违宪监督机关。对违宪现象予以监督。同时在机构设置、违宪审查方式、违宪审查范围及违宪审查程序方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立行政诉讼的外部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因此,该法颁布时被认为“具有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的意义”①甚至被见为“一个旧的时代——人治时代的终结”,更是“一个新的时代——法治时代的开始”“。然而,该法颁布后几近十年的行政诉讼实践历程却并非如理想的那样,“民告官难”仍然是当前的现实。行政机关中出现形形色色干扰和妨碍行政诉讼活动的现象,使行政相对人“怕告官”、怕行政机关报复的局…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由于法治激进主义的不断升温,一些问题的出现不容忽视。对于“法治”的口号式宏大叙事,立法狂热,修法频繁,司法改革激进,都是法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中国面临的最急迫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与其说是重修宪法和法律,写进去更多更好的条款,不如说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创造一种可能的社会环境,使业已载入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原则逐步得到实现。这才是法治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五四宪法”颁布40周年。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开辟了我国宪政史的新纪元。1954年6月14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将通过时,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宪法“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①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到各地各有关方面,在宣传宪法、贯彻宪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声势浩大的“一五”“二五”普法,广…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政法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其前身“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创办于1984年, 1985年又建立了“上海法律专科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当时,正逢我国法制建设百废待兴的时期,学院的创业者在野马浜这片农田上开始了艰苦但却意义深远的创业。1993年,经市政府批准,在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大学法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10余年  相似文献   

13.
强化宪法的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赵玉士我国1982年宪法,是一部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健全发展时期的里...  相似文献   

14.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究必”,这十六字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努力目标,经过近十多年来的奋斗,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一个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已经不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可依了。当前,从法制建设的实践来看,尽管我们的法律还不完善、不完备,立法任务还相当繁重,但相对说来,如何保证法律的执行,已经突出起来了。因此,如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执法问题,是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法的理论和实践中,没有明确法定解释是法的渊源。法定解释是指拥有法律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对法律规定作出的解释,它具有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的法律效力。哪些机关拥有法律解释权,这是山宪法和法律作出规定的。早在建国前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就规定,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对法律解释问题也作过许多规定。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31条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法律解释权。稍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55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解释法律问题的决议》规定:“凡关于法律、法令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分别进行解释或用法令加以规定。”,“凡关于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进行解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立法和司法工作的加强,全国各地不断出现一些法律问题需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刚刚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在我国宪政史上还是第一次,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世纪之交,回顾依法治国的历程,展望其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的立案监督,是目前法治理论和实践都十分关注的问题。1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诞生,由于当时的客观原因,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地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一规定明确了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为人民检察院履行监督职能奠定了法律基础。在我国三大诉讼中,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相继确定了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内容,而刑事诉讼在1996年对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人民检察院如何实行法律监督,立法上…  相似文献   

18.
一、《国家赔偿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1、《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特别是行政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一,赔偿法的颁布实施,使宪法关于“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规定的赔偿原则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第二、  相似文献   

19.
对宪法若干规范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关于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规范财产权是公民重要权利之一,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是当今各国宪法的通例。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该条规定已显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一)从结构安排上看,财产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宪法均将其放在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予以保护,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而我国现行宪法将其规定在第一章“总纲”之中,因而割裂了第二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的完整性。这种做法实际降低了公民财产权的法律地…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953年9月,我们党制定和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当时我们党提出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