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7日,日本著名农学家、鸟取大学名誉教授远山正瑛因肺炎在鸟取市逝世,享年97岁。噩耗传来,鄂尔多斯地区的白杨呜咽,黄沙息舞,似乎也在怀念和追述着远山老人和中国沙漠绿化的不解之缘…… 远山正瑛出生于日本山梨县,从学生时代起就产生了治理沙漠的兴趣。1972年退休后,他开始进行中国的沙漠绿化研究。1980年他到中国访问,产生了“要为黄龙披上绿衣”的愿望。后来他与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
4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宋健亲切会见了日本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远山正瑛,并授予其“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1):1-1
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虽然看起来不够明显,也似乎不那么立竿见影,但也不应将之完全忽视。20世纪80年代,83岁高龄的日本农学博士远山正瑛不远千里,扎根中国的八大沙漠之一库布齐腹地——恩格贝,每天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日本有7300名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  相似文献   

4.
张孝萍 《友声》2014,(3):44-45
<正>有两位日本老人,一个叫原正市,一个叫远山正瑛。他们一个是被誉为"日本袁隆平"的水稻专家,一个是被称为"日本愚公"的治沙专家。他们都是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友谊奖"的获得者,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在古稀之年来到中国,将自己毕生积累的技术和心血献给这片土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原正市,1917年出生于北海道岩见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从事  相似文献   

5.
一个普普通通农民,几十年来却契而不舍地带领群众治沙造林,并创造性地通过股份合作制,把沙漠绿化、沙产业开发及沙生植物的加工升值和农民脱贫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改变了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沙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闯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他,就是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的石光银。 海子梁乡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石光银从小在骆驼背上长大,在沙窝里滚,沙梁上爬,吃尽了风沙的苦头。从 18岁开始,他就先后挑起了海子梁乡同心干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三年中,他带领群众治沙造林 1万亩,形成了全乡的第一片沙漠绿洲…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26日内蒙古库布齐恩格贝治沙委员会传来了远山正瑛先生病危的消息,次日上午9时又传来了老人不幸病逝的噩耗。内蒙古人民为  相似文献   

7.
《小康》2007,(8)
“征服沙漠”的结果是“沙进人退”,“利用沙漠”的结果是“沙退人进”。沙漠绿了,农牧民富了。绿化、转化、产业化,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相处。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化治沙模式,开掘了一条沙里淘金的富民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8.
才结婚时我和老婆就说希望有个女孩。这个题非得过来人不能做。如果女人跟你说:“我有了,是你的。男人大概也就两个心情:先喜后忧,先忧后喜,还会有什么呢?我的就稍稍复杂一些。 1997年5月,劳动节,北京的一个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组织了一些北京人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种树去,这个地方的主人叫王明海、是个治沙狂人,几年前辞去了鄂尔多斯羊绒衫副总经理的职务,拉家带口到沙漠里治沙来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个日本老头。绿家园志愿者的负责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汪永晨,在她的组织下,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的几名记者跟随采访,在出发前的头  相似文献   

9.
56岁的万平被称为”中国自费治沙第一人”.人们难以想象的是,一个在8年前月薪就达4600多元.生活稳定.安逸美满的临近退休年龄的人.为何放弃这一切.自讨苦吃,跑到数百公里外荒凉的沙漠去与风沙为伴?  相似文献   

10.
直升飞机沿着黄河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上空飞行,放眼望去,黄沙漫无边际,百里荒无人烟,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可到了榆林沙区上空,人们眼前却突然一亮,一大片约数百平方公里的绿色灌木林海映入眼帘,顿时使人心旷神恰,对绿色树木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榆林人民创造了这样一个绿色奇迹!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的干旱生态和水土保持专家周心澄教授浓重的一笔。周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榆林治沙奋斗了几十年,把绿色的希望播撒在贫瘠荒芜的沙地上,使沙漠多了一些绿的色彩。扎根荒漠埋头治沙1967年底,从北京林学院林业系毕业的周心澄…  相似文献   

11.
黎明 《中国减灾》2007,(12):38-39
小说家恐怕难以为他作品中的女主角设计出这样的命运。治沙女杰殷玉珍用她的前半生演绎了一部大痛大苦、大幸大成的悲喜剧,其"剧情"离奇甚至荒诞,面对她单纯的人生传奇和她身后的六万多亩沙漠绿洲,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难免心灵颤抖。  相似文献   

12.
在风沙前沿进行治沙,一直是政府非常关心的事,政府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而生活在沙漠沿线的农民,长期以来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这些农民的活动会直接对沙漠沿线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必须注意提高他们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活在沙漠沿线的农民经常是被批评的对象,不少人认为,是他们的农耕、放牧等活动,破坏了沙漠植被,导致沙漠不断前进、土  相似文献   

13.
某连二级士官小王的未婚妻小叶从老家来到部队看望小王。考虑到小叶是第一次到部队,连队干部就特批小王一天假.让他陪未婚妻到城里看看。由于驻地的旅游景点对军人一律免票.所以在某景点,小王习惯性的就买了一张票。检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求小王出示证件来证明自己的军人身份.这时小王才猛然想起士兵证放在连队统一保管.自己由于来的匆忙,忘了去取证件。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虽四面环水,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35%。尽管如此,澳大利亚的沙尘天气并非频繁发生,相反澳大利亚却以四季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著称于世。澳大利亚在防沙治沙方面积累的有效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钟欣 《中国减灾》2005,(6):42-42
在风沙前沿进行治沙,一直是政府非常关心的事,政府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而生活在沙漠沿线的农民,长期以来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这些农民的活动会直接对沙漠沿线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必须注意提高他们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放学后看到当天值日生都在认真做值日,只有小王同学在走廊上看英语书。我问他“:你怎么不值日?”正在擦窗户的值日组长马上说“:小王做值日要么什么也不干,要么提上一桶水就回家了。”我问小王是否有这回事,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志在扫除天下,要做就做大事,扫地擦桌子这么小的事  相似文献   

17.
"新人类"一词不仅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在中国及其它国家也广泛流传.人们的初步印象是:"新人类"是日本现代社会中新出现的一批青年群体,这批青年与老一代的日本人有许多差异,他们的行为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日本社会.在去日本考察访问之前,我就听到看到了不少有关"新人类"的材料,而且大多是持贬意和担忧的态度.然而在到日本之后,听了日方安排的爱知教育大学稻田雅洋教授的讲课,他对日本的"新人类"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评价,这种见解与原来在中国所接触到的材料完全不一样,由此,引起了我对"新人类"这一已经不新的话题的新兴趣,于是,我借这次随中国青年考察访问团赴日的机会,在日本对"新人类"作了一些实地调查.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座谈、闲聊、听介绍、看材料,对当前日本"新人类"的了解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于"新人类"的  相似文献   

18.
交警老马刚接了班就下开了雨。这时候天也黑了,老马离家前吃了块月饼。明天是八月十五,老伴说吃块月饼吉祥。其实他不爱吃月饼,甜腻腻的。他特别讨厌这种味道。他想想还是硬着头皮吃着那块月饼。临出门,老伴又特别叮咛他一句:记着明天是儿子结婚的日子。他应了一句:知道了!他边走边吃,急着去接小王的班。咽下了最后一口月饼,也到了岗台。老马对小王说:你走吧,回家去过节吧,媳妇都等急了。小王哎了一声说:“马哥你得辛苦一阵子了……”没等小王说完,老马就接过了茬说:贫嘴!  相似文献   

19.
<正>有时候,人的记忆会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多年前那个炎炎夏日的午后。86岁的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坐在家里阳台的摇椅上,回忆起60年前他与红柳结缘的那一天,仍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1959年,刘铭庭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寻找优良固沙植物品种。"我们在沙漠里走着走着,突然看到一个沙丘上长满了红柳,也  相似文献   

20.
正宁政办发[2018]78号相关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单位:自治区林业厅《关于落实防沙治沙规划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2018年7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落实防沙治沙规划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区林业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三部委批复的《宁夏防沙治沙规划(2011年—2020年)》,扎实推进生态立区战略,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完成"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