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明金 《党史博览》2003,(10):32-40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陈毅在病中接受了有关人员的采访,并披露了林彪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他说:我完全赞成周总理提出的建议,要录音。我上一次已经讲过一次,记录的同志把记录稿拿给我看了,记录大体上不错,但还是再讲一次更准确。有些时间、地点,记得不那么清楚,人名也记得不清楚了。因为我这个四川腔,他们听也还是有点麻烦。我希望把记录保存着,作为一种档案,将来写军史、党史可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谈“慎”     
慎,为谨慎小心的意思。干任何事,办任何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没有慎重的态度,谨慎的作风是办不好的。 毛泽东1944年曾致信郭沫若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1页)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刘少奇同志在工作上以严谨认真著称。他生前的秘书刘振德回忆说:“有一天,他要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把我叫去,将要开什么会,开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会议的人等都一一告诉了我,别的我都听清楚了,就是提到出席会议的人名时,因当时有点紧张,同时对他的口音还不完全熟悉,所以没有听  相似文献   

3.
老悟 《当代工人》2011,(21):5-5
可能,他是来上访讨说法的人中,最难沟通的一位。我跟他的“对话”,是在纸上进行的:他说,我写;他用放大镜看过后再说,我再写。最后,写了满满三页纸。  相似文献   

4.
在给少奇同志当秘书的时候刘振德错一个字就错了一个人1956年3月的一天,少奇同志要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把我叫去,将要开什么会,开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会议的人等都一一告诉了我。别的我都听清楚了,就是提到出席会议的人名时,因当时有点紧张,同时对他...  相似文献   

5.
吴有恒同志逝世5周年了。在粤中纵队成立50周年之际,写文章纪念他,应该说是适时的、有意义的。应该向这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毕生精力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深致敬意! 粤中解放后,吴有恒调任粤中地委书记。50年代初,在一次地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听他作过一次重要而又风趣感人的报告。当时,与会的一位同志说:吴有恒书记是一位将军、一位儒将呀!说“儒将”,勾起了我的寻思和追忆。刚巧,这次扩大会议文娱活动安排观看歌剧《白毛女》,这是解放初期最富有阶级教育、很难得一看的一出戏。当时有同志说,这出戏的剧本是吴有恒书记写的。我听了同他的“儒将”联系起来,觉得他确是多才多艺,“上马挥兵下马文”!在解放初期,工作如此纷繁复杂,他还能挤出时间来亲自写戏剧本子,确是文武双全!  相似文献   

6.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7.
明镜篇     
《湘潮》1987,(10)
我不如他们瞿秋白在党内的职务很高,但从不摆架子。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总是把自己起的作用放在别人之后。他不止一次地说:“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论军事,我不如贺龙、叶挺。”一次,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说:“你宣传马列主义还是可以的。”秋白听后摇头说:“这方面我比陈独秀李大钊差远了。早在五四时期,  相似文献   

8.
重要的人生抉择 1946年10月,我和爱人周薇一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工作,不单是谋求职业,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抉择。台长赵乃禾同志接待了我们,他说:“你来之前,军大文工团团长曾参同志已向我详细地介绍了你们的情况,欢迎你们参加党的广播事业。”乃禾同志随即找来一份“合江日报”,让我读给他听,我要求准备一下。他说:“不用准备,就这样念吧。”看来这位台长不只是听听声音,而且要考验一下我的文化程度。大约进行了10分钟的试读,听  相似文献   

9.
1956年1月10日,当时我任中共宁乡县委第一书记。这天,龙禹贤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小舟同志要你今天下午6点半前见他。”当时,县委没有小车,我挤上公共汽车,赶到长沙,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见周小舟。周小舟同志见到我后,第一句话便是:“你带手枪没有?”我莫名其妙,说:“没有带。”他说:“这很好,咱们去见毛主席。”我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当晚,我和周小舟同志一起赶到长沙老火车站内北  相似文献   

10.
近日读到《周未》报上佳鸣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周恩来谈写书的一件轶事,禁不住让人心潮澎湃。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在上海冒着酷暑来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家作客,同时,还约见了在沪的部分电影界著名人士。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有位同志向周总理恳求道:“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笑着向这位同志看看,没有立即作答。有人便说道:“总理太忙了,没有时间写。”此时,周总理说话了:“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此话时,双眼炯炯发光,看得出是动了感情的。“如果我写书,就专写一生中的错误。”周总理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去了,以致他无暇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当像条牛一样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12.
某机关单位在以整风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中,制定了一系列“三讲”措施,并把这些措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但这些措施却落实不下来,单位上存在的党性党风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有的同志说,在“三讲”活动中,我们单位制定的措施仅...  相似文献   

13.
异乡遇知音,诗歌见真心   我和侯福林同志并不陌生,早在 90年代初就有了接触。记得那次我带一个小组到他所在的部队去体验生活。当时的高鹏团长特意把侯福林介绍给我,说:“这是我们的军中诗人。十几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写军营,写人生,抒发自己的胸怀和理想。有的诗写得蛮不错,很受指战员的欢迎。”因为都是搞创作的,所以也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临离开部队时,我还把个人的第一本歌词专集送给他留念。   今年 6月,我到海城出差,又巧遇侯福林同志,并得知他已于 1994年转业到地方,并在工作上取得了佳绩,同时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4.
千年之交,我有幸随导师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我想,每一个关心他的人也许都想了解他的近况,所以今天我把在华老处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以飨读者。 1981年春节,华国锋参加了最后的“国宴”,次日《人民日报》以“同志”相称了。我们到了华老的住处,得知他正在会客,我有些不安…… 在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忽然接到导师的电话,他用平常讲课一样的语气对我说:  相似文献   

15.
周小舟离开我们3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仍然长留在我的心中。“对工程技术人员要诚恳相待”1954年,洞庭湖区发生特大水灾,垸子都垮得差不多了。7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接到抗洪指挥部的通知说,周小舟书记要我晚饭后去他那儿谈一谈。我当时刚担任水利厅厅长才几个月,猜想他大概要谈水灾的问题,便收集了一些材料,如约赶到了他的住地。坐下后,我正准备向他汇报,他说:“一般情况不用谈了,我每天都看你们的综合简湘潮报,看来灾情已定,下步怎么办?你谈点想法。”我把胡继宗同志和我了解的情况作了汇报。小舟听后…  相似文献   

16.
壮心暮年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生前有一句话令我们难忘:“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幸在他老人家身边当保健医生,伟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至今历历在目。那是1980年8月15日上午,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精力充沛、红光满面。身体非常健康。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三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是他的血脂一度偏高。我们让他服草决明汁治疗,草决明汁又苦又涩,小平同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要求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贯穿整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回顾一下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公开“小人物”麦子灿的批评信,很有现实意义。
  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阳地区检察院麦子灿写了一封批评信给习仲勋,信的开头:“我同你不熟悉,也未见过面,感觉到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信中说,习仲勋对惠阳地区两个治水工程的评价太高,不符合事实,处理群众信访不及时。接到麦子灿的信后,10月18日,习仲勋就给麦子灿回信:“你九月二十五日的来信很好,对我们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负责干部目前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我表示诚恳的接受,并决定将你的信转发给各地。”随后,习仲勋到省革委会自曝来信,他说,“这封信写得好,还可以写重一点。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该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到刺耳的话,写信的同志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两天后,习仲勋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写了一封公开信,将麦子灿和他的回信一并转发,接着,中共广东省委下发了《通知》至县以上党委,让大家学习讨论,解决如何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和处理群众来访等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修养撷英     
《前线》1997,(6)
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是我军著名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对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十分看不惯。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要相信真理。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现在有人把红的说成黑的,那说归说,终究代替不了事实真相。他要求帮他写调查材料的人,要绝对实事求是,不能看风头说话,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坚持真理,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对着干,终遭残酷迫害,于1970年含恨逝世于河南郑州。穆青曾写过…  相似文献   

19.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邓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惟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  相似文献   

20.
雾失庐山     
《湘潮》1989,(8)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闭幕了,湖南上庐山参加会议的第一书记周小舟去北京作检讨了,另外两个参加会议的书记处书记回来的当晚就召开了电话会,通知各地、市、县委书记安排好工作,到省里来听传达庐山会议精神。电话会后,省委常务书记找我谈话,要我交待同周小舟的关系和1954年的问题。他说,1954年是个谜,要我说清楚。我想,庐山会议不是反右倾机会主义吗?为什么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