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年6月26日,石家庄市纪委举行“与民结亲”活动的认养仪式,58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孤儿与市纪检干部欢聚一堂。在每名纪检干部与所认养的孤儿分别合影后,纪委书记姜瑞峰说:“这不是一张随随便便的合影,这是一张责任照,照片要放大到12寸,一式两份。一张挂在你办公室的墙上,另一张给被认养的孤儿,他有困难,拿着照片来找你,你不能反  相似文献   

2.
晓鸣 《党史天地》2007,(9):38-39
在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一区一幢单元楼里,装修朴补无华的房间,一张书桌的玻璃板底下,嵌着三张毛主席与身边工作人员合影的照片。在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风华正茂的中年人,他叫庞恩元,是毛主席的厨师。当年他刚跨人“不惑之年”,而今,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了。我的采访就从这几张合影照片谈起。  相似文献   

3.
长期探索 太岳区党委、军区、行政公署欢送南下干部的照片,写有“于长治摄影1949.3.17”的字样。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它真实地反映了太岳区南下干部在山西长治集中,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省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着数百件文物和数千张照片。在陈列馆第三展厅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沿着伟人足迹前行”寻访团的成员正在仔细聆听讲解员热情的讲解,忽然,听见寻访团副团长乔泰阳兴奋地喊声:“这是我父亲。”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乔泰阳激动地用手指的那张照片.醒目地挂在展览墙的正中。这是一张陈毅和五个人的合影照片,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谁也不知道照片里的五个人中哪一位是乔泰阳的父亲乔信明将军,  相似文献   

5.
赵艳珍 《广东党史》2010,(2):24-25,33
<正>在珠海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张周恩来总理1963年12月视察万山要塞时与要塞干部的合影,照片中的周总理身穿中山装,微笑地站在众多的身穿军服的部队干部中间,身旁是身穿深色中山装的张治中。这是历史留下的唯一一张周总理在珠海的照片,但却没有文字记载。经  相似文献   

6.
在原中顾委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的书案上,始终放着一幅照片,那是1938年春节,谭启龙、黄知真、陈丕显三个红小鬼与曾山、刘英、涂正坤等领导同志的合影。这是谭启龙生平第一张照片,也是他最珍贵的一张照片。建国后,这张照片被军事博物馆收藏陈列,题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部分领导干部合影”,谭启龙特意请军事博物馆为他复制了一张,多年来一直珍藏在身边,因为它记录着谭启龙和曾山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7.
李培 《党史天地》2010,(5):14-14
人民币百元钞上的毛主席头像,也是“毛主席第一张标准像”,是从一张合影中“抠”出来的,照片的原型是什么?工作人员又是怎么“抠”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8.
在抚矿集团老虎台煤业分公司的展窗内,镶嵌着好多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既有班组成员集体这个“家”的合影,也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合影。其中的一张照片甚是引人注意:前排正中间坐着一位70岁左右的白发老妪,旁边站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后排则是一对脸上挂满了温馨笑容的中年夫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矿工之家:矿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内,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落坐者,从左到右依次为王景歧、周恩来和赵栋;后排站立者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不详。这张照片摄于法国巴黎,周恩来在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启程回国,投身于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照片的持有者王景歧,却不幸在拍摄此照的第二年去世了。那么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保存流传下来的,至今鲜为人知。王景歧(又名王晓,…  相似文献   

10.
李中 《湘潮》2012,(2):39-42
2011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应邀访华。她在为访华做准备的时候,看到一张澳工党元老惠特拉姆1973年访华时和邓小平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引起了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创刊6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当年的老劳模卢珊。在卢老朴素的住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四周挂满了老人与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合影。老人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童颜鹤发,声若洪钟。卢老激动地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1999年全国老劳模在北京聚会时的合影,那是邢燕子、侯隽,那是上海的黄宝妹、大寨的郭凤莲。”  相似文献   

1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2,(24):18-20
早上9点多,一个电话把李昭吵醒。“游行了,一起去吧。”朋友在电话里说。挂了电话.李昭没动,“睡起来再说吧”。不过按照习惯,他刷了微博,看到同事上传了一张照片,就在公司门口,几个同事拉着游行用的横幅合影。李昭一下子从困意中清醒过来:好家伙,越来越有形式规模了。这必须得参加。  相似文献   

13.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抚矿集团老虎台煤业分公司的展窗内,镶嵌着好多张“全家福”。这些全家福既有班组成员集体这个“家”的合影,也有员工及其家属的合影。其中的一张照片甚是引人注意:前排正中间坐着一位70岁左右的白发老妪,旁边站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后排则是一对脸上挂满了温馨笑容的中年夫妻。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矿工之家:矿  相似文献   

15.
“你撒谎,你骗人,你不是东西,你枉为纪检干部……”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在梁平县纪委信访室,一边用力地拍打着办公桌,一边指着信访干部肖登碧的鼻尖,破口大骂,唾沫直喷向她的脸。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89年从周伯棣夫人童国希处征集到的一帧张闻天与周伯棣等人的合影照片。照片摄于20年代初。前排居中坐者是年轻的张闻天,后排右2为周伯林。其他5人是谁不详。在照片中间,写有“1922/7/21”、“20岁”等字,经童国希和周伯棣之子周大川确认,是周伯棣的笔迹。但照片两边分别写着的“1924”和“一九二四”等字为谁所写.还不能确认。这一切,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希望知情者能提供线索,和我们一起进行考证。同张闻天一起合影的是谁@刘芳玲@马建萍  相似文献   

17.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览厅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最后展出有一张题为“1924年7月在巴黎的中国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合影”的照片。照片上共有13人,其中前排三位坐着的从左到右依次是王景岐、周恩来和赵栋;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李富春、第二位是林蔚,其余的现在尚未搞清。这张照片拍摄地点是在法国巴黎,而且周恩来拍过这张照片后就已回国投身滚滚的大革命洪流,而照片上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也是这张珍贵照片的持有者王景岐早在拍这张照片一年后就去世了,所以这张照片能得以流传到今天就更为不易了。 还是从照片上的主要角色说起。 王景岐(又名玉晓,亦作京岐)是浙江嵊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被孙中山委为中国国民党旅欧驻法总支部执行部长。国共合作后,同时旅欧的周恩来是这个支部的宣传部长。1924年,经周恩来的入(共产)党介绍人张申府向孙中山推荐,周恩来奉调回国,临行前,与旅欧驻法国民党支部成员拍下这张合影。周恩来回国后,王景岐因积极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一则名为“上海市宝山区某行政村村务公开栏”的帖子在论坛迅速蹿红.引发网友热议的是一张摄于“干部报酬及相关费用支出”的照片。照片中,“村干部劳动报酬分配及补贴”栏内标注:名为“唐云忠”的书记年终分配报酬为22.68万元。另一名为“申江生”的副书记、主任报酬为18.14万元.其余4人分别为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6名村干部的年终分配总金额超过60万余元。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30日上午,我从黄花机场接来了黄宏嘉院士。坐上汽车,没寒暄几句,黄院士就把手伸进了内衣口袋。摸索了好一阵,他才摸出一个小小塑料包一边取包,一边说:“您要的照片,这回我带来了。”,我一阵惊喜,一阵激动。黄院士剥了一层又一层,我才看到那两张年代久远而又是我久久寻觅渴望得到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48年,青春焕发的黄宏嘉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学楼前的留影,一张是1949年他与妹妹黄颂康在被战败的日本皇宫前的合影。我郑重地接过这两张照片,端详一阵,又一层层小心翼翼地包好,也藏进我的西装的内口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张在非常时期留下的全家合影。前面站立的白发老人是著名诗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中国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萧三,紧依他的是其夫人、德国犹太人、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叶华,后面并列的兄弟是萧立昂(中)、萧维佳(右)、萧和平(左)。由于他们长期在苏联的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分别被戴上“苏修特务”、“现行反革命”的帽子,遭到林彪、“四人帮”的监禁迫害。这张照片是他们解禁后在1975年6月间准备离开北京住宅到湖南乡下居住时的合影。萧三在20世纪30年代经党组织批准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