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Rousseau)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是法国十八、十九世纪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卢梭的一生处于法国的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这个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发展,最后成为舆论和文化的主流,并直接导致了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学说和创作中“回归自然”(Retour à la nature)的思想强调感情,歌颂自然,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对浪漫主义(romantisme)文学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 ,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 ,文艺复兴 ,沙龙文化 ,法国大革命等 ,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 ,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蒲志鸿 《法国研究》2001,(2):99-107
法国礼仪是西方礼仪的重要代表,十七和十八世纪被誉为"欧洲高雅礼仪的中心".法国礼仪在历史上经历过波澜起伏.骑士文化,文艺复兴,沙龙文化,法国大革命等,无一不与礼仪的变革有关.今天,传统的礼仪形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它仍然以新的精神和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越南十八世纪作家邓陈琨的汉文乐府诗《征妇吟曲》是吸取中国文化的丰富养料创作成功的典型范例。 《征妇吟曲》是十七、十八世纪越南社会战乱及其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真实写照;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征妇形象;它从描写妇女悲惨命运、刻画女性细腻心态两方面开创了批判现实的越南古典文学之先河。 《征妇吟曲》的创作成功与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镌刻于作品中的中国文学及文化的鲜明印记有力地证明:它是中越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到十八世纪,耶稣会士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使者。《教育信笺》是关于哲学思考的主题。许多知识分子发现古老的中国,受到震撼。《圣经》里对历史大一统的认识遭到质疑。中国的历史让圣经的编年史受到冲击,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徒劳地试图调和东西方思维对世界起源的分歧。热爱汉学的人士和反对汉学的人士相互辨争。耶稣会士的作品被某些哲学家、例如海德,认为缺乏真实性;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例如莱布尼兹,则被看作是“我们时代最重大的事件”,因为他们的作品冲击了《圣经》的编年史,甚至是《圣经》本身所提到的民族诞生和惟一语言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在法国尚蒂伊多学科研究中心(Centrede Recherches interdisciplinaire deChantilly),举行了一次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汉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同欧洲(主要是同法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内容分三个方面:一、“哲学影响”,这方面提出的论文有《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伏尔泰与中国》,以及论述耶稣会士们如何看待和研究儒教和道教的文章。第二个方面是以“来自中国的艺术和科学”为题,讨论中国艺术和科学对欧洲的影响;其中《艺术家让·德尼·阿蒂雷(法国耶稣会士,汉名王致诚或巴德尼。——译者)及他对圆明园的描绘所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圆明园被这位传教士介绍到欧洲后,法、英、德、俄等国出现惊叹、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纷纷仿建中国式亭榭楼阁和宝塔。第三方面是关于“礼仪之争”问题的讨论;论文有《礼仪之争的政治和财政背景》、《新发现的有关中国礼仪的档案》等。会议总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想象的要大得多”。全部讨论会文献以《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驻北京传教团》为题,收入《启蒙时代的中国》丛书。《十八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是法国兰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德韦兹先生在讨论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这篇报告高屋建瓴,言简意骇,立论新颖,颇有启发性。德韦兹先生是近代史教授,所著《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和世界》一书,已编入《人类的演进》丛书。下面是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十八世纪欧洲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七和十八世纪,中国艺术让艺术家的想象力受到挑战。为了代表和定义中国,不同的模式被提出。许多画卷、地毯装饰、版画或是戏剧布景都从中国获得灵感。对东方的迷恋赋予内部装潢、家具、绘画以一种怪异的风格。某些艺术家捍卫被理想化的中国,另一些则以针砭的视角在舞台上塑造想象的人物。在法国,如同蓬巴杜夫人一样,所有国王的臣民都喜欢“中国物件”。在欧洲许多其它国家,也有着同样的现象。对中国的迷恋超越了装饰艺术,也在东方风格的建筑艺术里得到表达。“中国时尚”的影响在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确存在,但是如同圆明园的欧式宫殿一样,很难精确地界定每种文明在这些整体线条和图形里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诗学及思想的比较研究中,于连教授(巴黎第七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主任、汉学家)一向主张“差异性比较”。他认为,由于中西方历史上的长期隔绝,以事实联系为依据的“影响比较”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又由于中西方思想背景乃至语言体系截然不同,并不存在现成可比的对应概念,以同类相比为原则的“平行比较”也就难免盲目和牵强。用中国诗学的某个概念去附会西方某个貌似相同的概念,或者干脆用西方的模式去筛选中国的东西,只会使中国诗学面目全非。因此,中西比较诗学的当务之急,不是比较,甚至不是翻译,而是阐释,即循着中国思想本来的逻辑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基本范畴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如“神”、“道”、“含蓄”、“形而上”,等等),理出它们的特殊内涵、意义网络及运行机制,然后再将阐释的结果同西方的诗学体系相对照,进行差异性比较。强调异国文化的特殊性有利于重新审视本国文化。于连教授从希腊哲学转而研究中国思想正是为了寻找一个反思西方传统的全新角度。汉学不只是“学问”,还可以成为从外部“解构”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四川省西方哲学史学会于四川省西昌市召开年会,讨论法国哲学。会议主要讨论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同时也对柏格森哲学作了一些探讨。讨论情况简述于后。一、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研究。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哲学史界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重视不够,研究深度不够,尚无深刻理论的研究专著。有人认为,十八世  相似文献   

10.
苏芙 《德国研究》2005,20(1):65-68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传教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些传教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德国.他们向德国展示了中国绚烂的文化,也把欧洲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带给了中国.尽管他们之中不少人扮演过不光彩的侵略者角色,但在中德早期文化交流上,他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巴尔干各国属于欧洲吗?这是一个当今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绝对不是对于地理学或历史学而提出的。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发生的武装冲突重新提出了欧洲自然疆界问题。每天有关塞拉热窝的报导越来越给法国人带来这样的信念,即巴尔干诸国完全是另一个欧洲,一个坏欧洲,而南斯拉夫的危机是永远找不到解决办法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巴尔干国家,我们不得不分析西方对它们既包容又排斥于欧洲空间之外  相似文献   

12.
阿登纳的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阿登纳的外交目标:近期目标是复兴西德,而远期目标则是统一大国。文章分析了阿登纳的外交思想:1、向西方一边倒,反对中立化、重新武装及依靠美国。2、欧洲联合。3、以中国牵制苏联。阿登纳是西方极少数几个很早就预料到中苏会发生对抗的政治家之一。文章介绍了阿登纳远在1954年、1955年已经预言中苏冲突不可避免。文章最后还分析了阿登纳晚期外交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装饰艺术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在十六世纪之前一般只是间接的……伽玛环非航行的成功建立了欧洲与远东的直接联系,首先是中国,是次是日本的影响迅速增长、到了十七世纪,这一影响强大到几乎主宰了欧洲的装饰艺术。”伽纳这段有关中国对欧  相似文献   

14.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14):17-17
@蔡文胜:晚上和@文厨聊天。谈到未来十年后移动互联网会怎么样?我回答:回头看前面十年,谁也难预测诺基亚衰退如此快,苹果iPhone崛起才五年时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十年后手机可能都不需要了,或者转换为其他形式。通讯工具只是一个应用而已,但围绕人的社交与沟通是永远的主题。未来网络应该是人机一体。老曹:变的只是手段,人...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作为欧安组织前身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第一个成果,是美苏全球均势和欧洲权力斗争共同作用的产物。该文件强调“安全不可分割”,具有约束性、清晰性、全面性、对等性的特征,为东西方阵营提供了对话平台与行为准则,起到了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冷战后,俄罗斯未能融入西方阵营,欧洲形成了分别以北约的欧洲部分和俄罗斯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安全复合体。在全球和地区权力失衡的背景下,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背离“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推动北约东扩,导致欧洲安全结构丧失全面性、对等性与约束性,两个安全复合体非但难以融合,反而矛盾加剧,成为俄乌对抗不断升温的深层次背景。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冲突使欧洲安全陷入新一轮动荡,欧洲安全机制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欧洲若想重建持久和平,构建共同、平衡、可持续的安全框架,不仅应重温赫尔辛基精神,更需要直面全球和地区权力政治的新现实、新趋势,构建新的权力平衡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元 《法国研究》2009,(3):86-88
法语语言的等级问题是困扰我们法语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足够的法语词汇,也学习了全部的法语语法,同时了学习了法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知识。但是在看法国电影或者听两个真正的法国人一起讲话、或者在看文学作品时,学生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没有学好,而是我们在学校里教授的只是通用的法语,而很少专门讲解口头法语或者较高雅的书翰用语所造成的。本文正是想从这一问题出发,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对法语的语级特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丹青两代人     
小雨 《新民周刊》2012,(36):89-89
今年是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这座学校在上海还依稀找得到蛛丝马迹,但凭吊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民国肇始之时,中国有一批有识之士以教育兴国为口号,大办平民教育,尤其是从欧洲引进西方美术理论与冲击力极强的图像资料,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海美专凭借其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开始蓬勃发展,从而对封建主义势力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时期的法国思想家(以下称为中期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自由平等思想,而这其中的土地平均思想,不仅对欧洲的农民土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也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别林斯基笃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崇尚欧洲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和制度,批评中国人的愚昧和保守。比丘林和德明等俄国汉学家基于中国文献和现实观察的汉学著作丰富了别林斯基的中国知识,也为其利用中国形象表达个人立场提供了例证。中国作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封建专制国家,一直被别林斯基作为证明西方文化优越和俄国现实黑暗的负面参照。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年初乌克兰危机出现之前,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舆论界有人认为2014年东亚有可能复制一场战争,而且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必有一战。谁也没有想到乌克兰危机横空出世,把世人的目光又吸引到了欧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将东亚形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相比。他称,一战以前,德国和英国依存度非常高,但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1言外之意就是,尽管今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很高,恐怕也很难避免冲突的发生。他的这个讲话因不合时宜而受到国际舆论的批评。事实上,战争与冲突并没有发生在东亚,而发生在欧洲。通常西方人,特别是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