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0,(11):40-41
我不知道"声音"是什么,我的记忆都是无声的,但画却在与我交谈,我听得见笔下植物、花卉的灵性,无论是叶是花,无论是开是谢,她们在与我说话。 那,真美。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缅怀和传承这样一个有伟大精神意义的柏格理先生的事迹。我在想,柏格理当初到石门坎去,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对于今天文化的重建,精神的塑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最近我在做一件事情,我在寻求自己的内心归宿。去年我50岁,前50年我曾经辉煌过,是很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人。但到50岁,我在想我的精神归宿是什么。我看了前面关于柏格理的短片,看到石门坎后援团,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了,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这是  相似文献   

3.
郭涌,久违了     
☆“我想我的梦我的理想是应该在远方,我想我的歌我的爱人是应该在他乡,于是我就离开了家乡,我要走远方……”  相似文献   

4.
归来     
<正>给我的题目是柏格理精神对我的影响——我为什么能在石门坎支教八年。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大脑不是思绪万千,而是一片空白。石门坎——新中小学于我而言是我的生命所不能承载的重量,我也曾苦苦地追问,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难以割舍?在自己列出的N个理由被一一否定后,我清楚地意识到:因为石门坎让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知道自己此生来到这世界的意义。之所以以此为开场白,是因为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此生我需要穷其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是什么,学会之后,将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邓笛 《中国减灾》2011,(2X):58-59
<正>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  相似文献   

6.
<正>这段美丽的友好故事开始于1987年,当时我担任圣马力诺共和国最高职务——执政官,我对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决定在我的任期内实现我的愿望——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那是我第一次中国之行,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但我感到等待我的一定是积极的。1988年2月,我率代表团抵达中国,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的接待是无与伦比的,接待安排工  相似文献   

7.
“我成为广西人已经26年了,广西是我的家乡,我为此很自豪,我想一直拥有广西身份。广西给了我最初起跳的平台,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无论在哪里,我都说自己是广西人。”  相似文献   

8.
是你,在我最热衷新闻写作的时候为我指路;是你,在我最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给我鼓励;是你,使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成为全国大刊的通讯员。这里所说的“你”不是某个人,而是《时事报告》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9.
我的梦想     
大家好!我的演讲主题是“我的梦想”。在座的各位和我一样有梦想的请举手,让我们向梦想致敬!说起我的梦想,是伴随着我的学习成长在逐步变化的。在很小的时候,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后来十岁时的梦想,是当科学家;上初中后,父亲问过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我与她在网上认识,她言语犀利,文思敏捷,很合我聊天的胃口。我说:你有心事可以向我倾诉,我可以成为你心灵的通气孔。她说:你真聪明,知道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说:网路上行走的女人,都有故事。你想倾诉,我愿意聆听。她于是说:我想说说的,是我曾经度过的一段沉沦的岁月,曾经,我却以为那是爱情……  相似文献   

11.
1970年的米饭     
我六岁的时候被人崇拜,起因是我的口粮与众不同——在我的那个班上,所有人都是吃生产队的粮食,惟独我是吃公粮的人。我所在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地州大队上岭生产队生产玉米,这是我家乡祖祖辈辈的主食,而我的主食却是稻米。大米饭与玉米粥的滋味有什么不同,我的同学韦瑞全说得最好,他说,有米饭吃的那个晚上  相似文献   

12.
绝地起飞     
方川 《公民导刊》2010,(2):49-49
我是山东人,生活在南方,我喜欢吃馒头,一天三顿饭离不开馒头。南方人用南方的小麦做出的馒头怎么也赶不上家乡的馒头好吃。但上天特别关照我,就在我住的楼下街边有一家专卖北方馒头的小吃摊。于是,我每隔一两天就到这家小吃摊买馒头,卖馒头的是位中年妇女。当时,我在镇政府是分管城管工作的副镇长。  相似文献   

13.
爱在阳光里     
"在黑暗里,微光让我感到由衷的安慰,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是我的丈夫,他给了我力量和勇气。在我最窘迫和忧郁的日子里,是社会的理解、关爱让我战胜自己,活得精彩!"  相似文献   

14.
尤君 《人民政坛》2012,(5):32-32
《人民政坛》编辑部:我是一名新当选的镇人大代表。也许因为我是一名新代表,大家对我不是很了解,在接待一些选民来访时,感觉他们对我不是特别信赖。我很想获得他们的信任,请问在这方面我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职业写作者。虽然写作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但是,如果一定要我在这两者之间选择,我首选阅读。单纯的阅读,对于我来说,那是生命中的大乐趣。在我早年的阅读中,北岛们在八十年代编的油印刊物《今天》让我爱上文学,而后来读到的中国古典诗歌和国外的里尔克、庞德们的诗歌,让我在写诗的练习中养成了自省式思考,在写作的时候努力追求着简洁、诗意和睿智。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人约我写篇纪念文章,一时我不知从何写起,只觉得这位民族伟人,永远是我心中不灭的丰碑。回忆把我带进了难忘的1976年1月8日,当我作为他老人家治丧委员会的一员,首批瞻仰他的遗容时,看到他静静地躺在北京医院一间简陋的平房里,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幕幕历史的镜头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周总理陪我们到毛主席那里作客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大开会,我是主席团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当在会议室休息,我与周总理握手时,他微笑着说,"我们都是老乡,何必这么客气!"我是盐城人,总理是淮安人,同在苏北,可算是江苏同乡。周  相似文献   

17.
出差在外的时候,收到君的一条短信: 如果你是山,我愿是水,我绕你;如果你是饼,我愿是锅,我烙你;如果你是云,我愿是风,我追你:如果你是茶,我愿是壶,我泡你。 不知怎么有一些淡淡的失落。我能想到君当时发短信的情景:在伏案工作之余,估计这时候我该下飞机了,于是上网,在众多的短信中选出一条,然后发给我,然后继续伏案工作。 在高中的时候君就给我写字条,在我上自习的途中,他从拐角处走出来,轻咳一声,把字条塞给我就满面绯红地跑开了,那字条是一首民蹩脚的情诗。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记忆     
郁野 《人民公安》2010,(16):56-58
过去我一直认为奶奶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今天我明白了,奶奶的爱常在我心里,爷爷的爱则永远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19.
在迁进新校舍的时候,我曾亲手捆扎好《公安教育》,整整齐齐,从创刊号开始一本不缺。他们没有灰尘,只是纸页有些微黄。可能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吧,我总是无意识地把所有书报分类存放,且一定要排列叠放整齐。那些书报里满载的是我的生活,我的情感。因此,我倍加呵护,生怕哪一天他们会离我而去,连招呼也不打一声。他们确实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赋予我知识,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生活,陶冶我的性情。他们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在午后的阳光里激发着淡淡的幽香,在深夜的枕边伴我一起疲惫地睡去。有时,他们又会在我的脑海里一闪,相互碰撞着,产生灵光一现的…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我是一名刑警,现在,我是一名已在黑暗中生活了十年的盲人。我是盲人,我是警察,我是一名仍然战斗在公安一线的盲人警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