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病人的凶杀行为研究(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凶杀行为的特征及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 116例凶杀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凶杀行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疾病诊断、精神症状等因素关系密切 ,案发前多有先兆。 结论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精神卫生立法是预防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宋建成 《证据科学》2002,9(4):239-24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犯罪行为各个方面的特点。方法:对38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这些患者在犯罪动机,行为特点,犯罪工具、被害人等诸多方面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就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普及精神卫生的知识,从而预防,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3.
欧阳筠淋 《证据科学》2003,10(3):178-179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发生危害行为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992至2001年司法精神病鉴定为精神发育迟滞的危害行为人41例进行分析. 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发生危害行为的以盗窃占首位,凶杀、纵火次之,多见于家庭监护能力差、明显受社会歧视的30岁以下的未婚青年男性. 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引起违法行为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实加强监护、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犯罪行为各个方面的特点。 方法 对 38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结果 这些患者在犯罪动机、行为特点、犯罪工具、被害人等诸多方面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 ,普及精神卫生的知识 ,从而预防、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发生危害行为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 1992至 2 0 0 1年司法精神病鉴定为精神发育迟滞的危害行为人 41例进行分析。 结果 精神发育迟滞者发生危害行为的以盗窃占首位 ,凶杀、纵火次之 ,多见于家庭监护能力差、明显受社会歧视的 30岁以下的未婚青年男性。 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者引起违法行为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确实加强监护、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凶杀犯罪行为各个方面的特点. 方法对38例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进行实例分析. 结果这些患者在犯罪动机、行为特点、犯罪工具、被害人等诸多方面与正常人的凶杀犯罪有明显的差异. 结论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治,普及精神卫生的知识,从而预防、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7.
一、精神卫生问题严重浙江金华四中学生徐力杀母事件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事后,人们从教育角度思考教育工作的改进。但换个角度不难得出结论:中学生的精神健康问题亟待引起重视,中学生的精神卫生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道我国三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上海高校10%至20%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联系去年法轮功事件中发生的许多悲剧,其中不少是因为精神卫生问题,更使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精神健康障碍已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从1999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高层研讨会获悉,精神障碍已成为我国疾…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凶杀行为特征,分析精神病杀人责任能力评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06年72例进行司法鉴定的凶杀案件资料分项列表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神病杀人的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作案行为特征以地点、动机、罪错认识、行为隐蔽性、潜逃、自我保护与责任能力评定结果显著相关;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与々家鉴定结论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对凶杀案件行为特征的综合分析,町作为责任能力评定的客观参考依据;暴力作案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应用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内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现状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江西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现状的总体情况,为做好今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监管提供借鉴.方法:对141家江西省内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地区发展不平衡,房屋建筑面积不足,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未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者凶杀行为特征及影响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因素。方法自制调查表收集并比较经司法鉴定为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嫌疑人(n=110)与具有凶杀行为的无精神病者(n=70)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作案行为特征、刑事责任能力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无精神病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案发前思维障碍、情绪状态、社会功能等疾病相关因素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攻击行为史、作案先兆、诱因、预谋、作案动机、作案对象、环境辨认、自我保护等一些与案情有关的特点上存在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组的刑事责任能力与案发前思维障碍、情绪状态、社会功能、动机、预谋、自我保护性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为提高对具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准确性,应综合考虑相关精神病理因素及作案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