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论语》,留意了一下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6处,单提君子或小人者多达百余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反之则是“小人”。对此,他有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义利方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晓道义,小人只懂私利。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  相似文献   

2.
朱熹解《论语》中的“君子”“小人”较多地讲“以位言”,尤其是将“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解为“识量之浅狭”者而非无德之人。但是,对于“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朱熹仍以“以德言”加以解读,把“小人儒”解为以儒学之名欺人的无德小人;与此不同,陆九渊并不以君子小人的对立进行解读,而是把“小人儒”解为与“硁硁然小人哉”中的“小人”一样,是“学不至道”,而非无德之人。尤其是,陆九渊的解读为后来阳明学派所推崇,为清中期之后的《论语》解读所接受,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4.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5.
学会宽容     
宽容是什么? 古人说:“有容德乃大”(《尚书》),“量小非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官场赞:“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好撑船”。 佛家云:“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物)”。  相似文献   

6.
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小人便是古往今来思想行为和人格顽强对立的两大群体。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亦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当今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曾动情地说,做君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嘱!并告诫当世之人,要宁可做失败的君子,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做君子,不做小人”。自古以来,“君子”和“小人”总是相对存在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通过辩证思维对比,选择了君子作为做人的标准。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过上百次,究其内涵,孔子对君子的界定有其理想的人格标准。  相似文献   

8.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有句名言:“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这句话,反映了作为名人德才皆备的辩证统一关系,故而,深得后人的赞赏与认同。德才皆备,德为先,才其次。有德无才,难成事业,实为庸人;有才无德,破坏事业,当属小人。社会生活当中,选拔任用人才,才的问题相对容易认识和解决,而德却需要长期的考察和识别。这里,不想对人才之“才”多言,而就“德”展开一点思考:所谓德,就语义讲,一般泛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如果从分类出发,可以有政治这意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个人心理品质等等。以这么多的道德元…  相似文献   

9.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总以为有德者便能得到什么东西,而究竟能得到什么东西却模模糊糊。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理解也渐深,也才渐渐明白,有德者能得到的并不是金银财宝一类的东西,而是别人的尊敬,做人的尊严。 古往今来,有德者得到“别人的尊敬,做人的尊严”的事例不胜枚举。《三国演义》中的诸  相似文献   

10.
一、“德才兼备”的当代诠释德才兼备是对行政官员素质的根本要求,古今中外,不论什么阶级、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何种制度都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和任用官员的基本准则。今天,这一用人的基本准则也同样适用于公共行政官员。公共行政官员的德与才,犹如船的舵和桨。有德无才等于有舵无桨,船难以启动;有才无德等于有桨无舵,船会迷失方向,所以,必须是德才兼备。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在社会历史的某一个时期或某一阶段,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或纠正某种倾向,适当强调…  相似文献   

11.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12.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13.
梅桑榆 《唯实》2007,(6):94
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语,在强调“思想统一“的时代,只能被当作谬理来批判.近来,大约与创建和谐社会有关,从文人学者到国家领导人,均有对“和而不同“一语内涵的诠释和其重要性的阐述,并大力提倡之,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然而,我观其文章语录,只是侧重于对“和而不同“的解释与提倡,对“同而不和“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却较少述及,故撰文聊补其阙.……  相似文献   

14.
高深 《求是》2006,(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也是举国一致的愿望。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对“和谐”还存在着一些误解。比如认为,“和谐”即是“同一”,如果稍有不同、稍有分歧,就认为是“不和谐”。这些人在实行民主集中制时,习惯于“一言堂”;在研讨某个问题时,习惯于没有“杂音”;在贯彻上级精神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岂不知“和”与“同”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古代思想家孔子看来,君子注重团结、尊重差异,小人却随声附和、朋比不周。在分辨“和”与“同”的问题上,晏婴的见解独到且深刻。有一次齐侯…  相似文献   

15.
少时读书没选择,见啥读啥,偶得一本《礼书》,竟也啃了起来。当读到“德者,得也”时,不知何意,请教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他说,有“德”的人,也就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做人的尊严和别人的尊敬。老者短短几句话,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社会阅历渐丰,更觉这“德”与“得”有着不同凡响的内涵:古往今来,许多人虽官居要位,却因“德”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而永垂史册者比比皆是,因“得”厚颜无耻、身败名裂、自取灭亡而遗臭万年者亦大有人在。可见,这“德”与“得”,音虽相同,但如把…  相似文献   

16.
孔子画像被搬上了福利彩票,这种玩法据说很有开创性,是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到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也是《论语》中的名句,但仿佛彩票发行方是故意避开了这句话,没把这句话当作奖符,否则的话就成了自己伤自己。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人人有责,为官者更要讲“官德”。官之有德,德隆民安,国则兴也;官之无德,祸起民怨,国则伤矣。   讲“官德”,须讲勤正为民之德。为国为民,官之责;尽职尽责,官之德。如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职而不为民,掌权却不从公,浑浑噩噩做懒官,碌碌无为当庸官,迟早会官坐不稳,以垮台告终。   讲“官德”,更须讲廉洁奉公之德。“黄金非为主,道德鬼神钦”“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为官者,要淡泊于名利,要守得住寂寞,不戚戚于清贫,不汲汲于富贵。时时克己奉公,毕生疏于谋身。如是也,官有威,民有信,政也通之,令…  相似文献   

18.
枉做小人     
正蔡寿祺者,江西德化人。道光庚子(1840年)进士,先前职任编修,后来位列清班,掌话语权。蔡寿祺在京都好好的,不晓得何故,跑到四川玩去了,出差当出游,出游当捞油,不消说,更弄了些混账钱。蔡寿祺在四川招摇撞骗,陕西巡抚刘蓉听得了一些其人行状,参了蔡某一本。刘公参蔡某,也不算无直接利害冲突。多年前,蔡某乱参了刘公,这次刘公抓了他的把柄。小人搞小人,小人搞君子,但君子一急也要搞小人。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有少许“小人”,甚而有一堆堆、一簇簇“小人”,都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社会趋势:“小人”处处吃香,事事得意,弄得“君子”处处倒霉,事事不顺。最后连“君子”也只好知时达务,顺乎潮流,索性做起了“小人”,这就可忧得很了。这里说的“小人”,有人往往很习惯地想到“小人物”,好像一经做了“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就自行摘掉了“小人”的帽子,决不会再归进“小人”一类。其实这是错觉。“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里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平民百姓少,甚而犹…  相似文献   

20.
早在远古西周末年,我们的先人就提出了“和”与“同”的思想,认为“同”的事物存在着“异”,“异”的事物也存在着“同”。春秋晚期,孔子把“和”、“同”的思想应用到待人处事和朝政管理,明确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进而在对待法治与德教的关系上提出了“宽猛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